
搜索文档
比亚迪电子:Auto+AI to drive earnings growth-20250402
信达国际· 2025-04-02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48.84港元,当前股价39.85港元,潜在涨幅22.6%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比亚迪电子2024财年业绩喜忧参半,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36.4%和5.5%,但净利润略低于市场共识,主要因毛利率低于预期、PPE折旧增加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成本上升 [1] - 预计公司毛利率将逐步改善,得益于捷普业务的持续优化、消费电子业务的回升以及产能向汽车业务的重新分配 [2] - 有望从美国客户获得更多项目,生成式AI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高将推动换机需求 [3][5] - 人工智能服务器和AIS业务前景乐观,将抵消物联网短期压力,机器人业务值得关注 [11] - 2025 - 2027财年,销售和净利润预计将以11.6%和2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公司多元化业务战略进展顺利,维持买入评级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比亚迪电子成立于2002年,是领先的手机零部件和模块制造商,提供手机组装服务,客户包括三星、诺基亚、华为等 [8]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营收1773亿人民币,净利润42.65亿人民币,营收基本符合市场共识,净利润低于约6%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6.9%,主要因2024年下半年产品组合不利 [1] - 预计2025 - 2027财年营收分别为1968.94亿、2189.31亿和2466.73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53.71亿、63.58亿和78.15亿人民币 [21] 业务板块 组装与零部件业务 - 2024财年组装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零部件收入同比飙升1.6倍至约356亿人民币,得益于新收购的捷普业务和安卓旗舰机的强劲需求 [3] - 收购捷普新加坡后,目标是更多参与美国客户的旗舰项目,带来协同效应和收益 [3] - 安卓客户需求逐步回升,在三星和谷歌等客户中份额增加,华为回归也将支持智能手机市场复苏 [4] 物联网业务 - 2024财年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下滑,受储能业务拖累 [2] - 预计未来2 - 3年物联网和汽车业务收入增速将加快至30%以上,2025 - 2026财年分别达到约500亿和650亿人民币 [15] 汽车智能业务 - 2024财年汽车智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5%至205亿人民币,得益于电气化和智能系统渗透率的提高 [13] - 信息娱乐系统支持所有比亚迪车型,与一级供应商和OEM建立深入合作,拓展产品线至ADAS、智能座舱等电子部件 [13] - 预计随着比亚迪CNOA的推广,汽车业务将继续增长,目标2025年超300万辆汽车采用高速NOA或更先进系统 [13] 人工智能服务器业务 - 2024财年人工智能服务器和组件收入约10亿人民币,目标2025财年扩大至30 - 50亿人民币 [12] - 与英伟达保持10多年密切关系,是其战略合作伙伴,已完成GB200机架液冷和电源单元的产品验证,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增加 [12] 行业趋势 - 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约2.4%,环比增长4.9%,美国客户出货量因新旗舰机发布环比增长37% [1] - 生成式AI智能手机从2024年开始引领市场趋势,预计2024年占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中个位数,2025 - 2026年提高至高20%以上,2027年出货量达8亿部,2023 - 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00% [5] 估值比较 - 比亚迪电子当前股价对应2025财年15.5倍市盈率,接近5年平均水平,目标价对应19.0倍市盈率,高于5年平均约1个标准差 [17] - 与港股和组装同行相比,比亚迪电子的估值具有吸引力 [23]
舜宇光学科技:Strategy stays intact with decent FY25E guidance-20250328
信达国际· 2025-03-28 20: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评级为买入(BUY),维持该评级,目标价为92.60港元,当前价格为72.95港元,潜在涨幅为27.0%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财年业绩超市场共识,得益于终端需求复苏和毛利率改善,2025财年有望受益于智能手机市场复苏和非智能手机业务增长 [1][14][15] - 公司坚持高质量增长战略,在HLS和HCM领域保持领先地位,2025财年HLS/HCM出货量预计增长5%/5 - 10%,ASP和GM有提升潜力 [3][5] - 汽车业务前景乐观,2025财年VLS出货量预计增长15 - 20%,汽车CCM订单充足,有望推动收入增长 [11] - 上调2025 - 2026财年EPS预测,并引入2027财年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14] 各部分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领先的综合光学产品制造商,主要服务于数码相机和手机市场,在中国手机市场占比约50%,客户包括华为、三星等 [8] 2024财年业绩情况 - 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82.94亿元/26.99亿元,同比增长20.9%/145%,净利润处于盈利预警高端,超彭博共识4.4%,超报告预测5%/11% [1] - 业绩超预期原因:智能手机终端需求逐步复苏,推动ASP和GM上升;有效税率降低抵消了较高的利息成本 [2] 业务板块表现 手机相关业务 - 手机相关销售同比增长20.2%至251亿元,光学组件和光电子出货量分别为13.24亿/5.33亿单位,同比增长13.1%/-5.9% [3] - 光学组件和光电子毛利率同比各反弹3.5个百分点至31.9%/9.0%,管理层预计2025财年HLS/VLS/HCM毛利率分别为~32%/~40%/8.5% [4] - 高端手机产品出货量在2024财年稳步增长,XR相关收入同比增长38%至约26亿元,占总收入6.7% [10] 汽车业务 - 汽车相关产品销售同比增长14.3%至60.39亿元,占总收入~16.0%,2025财年VLS出货量预计增长15 - 20% [11] - 汽车CCM收入在2024财年同比增长35.2%至约21亿元,预计2025财年达30亿元,在手订单约150亿元 [11] 资本支出与研发 - 2024财年资本支出为22.6亿元,同比下降9.1%,2025财年预计为26亿元,40%用于XR和汽车领域,8亿元用于扩大越南和中国的基础设施 [13] - 研发费用达约29亿元,占总收入7.6%,预计2025 - 2026财年维持在~8% [1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 - 2026财年净利润预测16.1%/14.1%,引入2027财年预测,预计2024 - 2027财年销售和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10.2%/18.7% [14][15] - 公司当前市盈率为23.0倍,低于10年平均水平,目标价对应2025财年29.0倍目标市盈率 [15]
丘钛科技:逐渐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信达国际· 2024-08-14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将公司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为港币5.44元,相当于FY25E的14.1倍市盈率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业绩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接近中期盈利警报的中点,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0.1%和453.9% [3] - 公司的CCM出货量和全球智能手机OEM厂商市场占有率均有所增加,毛利率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至5.2% [3] - 非智能手机部门的增长提速,Newmax亏损份额收窄 [3] 产品表现 - 公司维持FY24E出货量指引,≥32MP CCM出货量激增71.4%,占总CCM出货量的49.2% [3] - 公司在物联网和汽车领域取得进展,成功获得知名客户的认可,并向多家主要汽车企业供应ADAS/车内系统CCM [2]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在FY24E-FY26E的收入和净利润将分别以13.0%和31.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5] - 非智能手机业务仍需时间释放潜力,FY24E-FY25E的毛利率将低于公司平均水平 [2] 其他 - 公司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表现出色,CCM收入同比增长44.5%,主要得益于ASP和智能手机CCM出货量的增长 [3] - 公司的UGFP和超声波FPM产品表现良好,有助于提升ASP和毛利率 [3][6]
信达国际:港股早晨快讯-20240813
信达国际· 2024-08-13 10: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相对恒生指数预期涨幅超过15%。[9]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公司上半年业绩超预期,经调整净利润下降31%,优于市场预期。[5] 2) 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将回购授权由20亿美元增加至30亿美元,回购计划期限延长至2025年8月31日。[5] 3) 公司认为房地产行业正加速转型,消费者对"美好居住"需求增强,公司房产交易服务业务和家装家居、房屋租赁服务有较大增长空间。[5] 公司概况 1) 公司主营房地产经纪服务,门店数量达45,948间,日活跃门店数44,423间,经纪人数量约45.86万名。[5] 2) 公司上半年新房业务和存量房业务净收入分别下降24.85%和16.25%。[5] 行业分析 1) 内地房地产行业正加速转型,消费者对"美好居住"需求增强。[5] 2) 公司认为房产交易服务业务和家装家居、房屋租赁服务有较大增长空间。[5]
港股早晨快讯
信达国际· 2024-08-12 10: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给予行业"中性/持有"的投资评级,相对恒生指数的涨幅介乎-15%~15%之间。[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内地经济弱复甦趋势持续,第三季财政政策力度将明顯加大,但民眾加槓桿意願不大,政策效用有限,上證指料受制5月高位3,174點 [2] 2) 聯儲局最快於9月開始減息,若就業市場顯著轉弱,則有機會成為接連減息的觸發點,料年內減息兩次至三次 [2] 3) 香港公用股受惠於減息,高息股吸引力增強 [2] 行業分析 1) 內地7月CPI升0.5%,PPI跌0.8%,均高於預期 [3] 2) 人行報告指部分債券型理財產品收益率高於底層資產,主要是通過加槓桿實現的,存在較大的利率風險 [3] 3) 中國監管機構要求部分券商對債券交易進行自查,以整肅市場不正之風 [3] 4) 內地商業銀行第二季不良貸款雙降,資本充足率有所提升 [3] 5) 中國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擴大服務消費相關領域的開放 [3][4] 6) 內地部署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出一系列目標 [4] 7) 發改委引導和規範社會資本參與綠色低碳項目,完善相關政策支持 [4] 8) 7月65家典型內房融資總量創年內新高,主因萬科獲得326億元銀行貸款 [7] 9) 廣東督促房企多方式籌資金自救,杜絕房企「躺平擺爛」 [7] 10) 多間車企據報縮優惠,減產穩定價格體系 [7] 11) 內地手機品牌與谷歌探討引入Gemini,加強AI手機布局 [8] 12) 蘋果明年擬推新款iPhone SE,售價或降至500美元 [8] 13) 新興市場7月外資流入創1月以來最大,主要流入債券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