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习
搜索文档
专访斐济教育部助理部长伊利萨·瓦纳瓦鲁:中斐教育合作助力人才培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07:10
随着中斐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持续推进,成为双边关系中最具潜力的合作方向之 一。 除教育外,他还提到中方在斐济支持的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瓦努阿岛道路项目、太阳能系统与水利 设施等,他表示,这些合作不仅改善了民生,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语言与文化交流方面,瓦纳瓦鲁表示,如南太平洋大学等高校已开设中文课程,部分学生在获得赴华 奖学金前需接受基础汉语培训。"学习中文对斐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在旅游业、国际交流还是 职业发展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谈及对中国的印象,他回忆道,中国的现代化令人震撼。无论是高速铁路、数字化发展,还是教育体 系,中国都走在前列。 展望未来,瓦纳瓦鲁希望中斐在职业教育、电子学习、教师培训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让更多斐济青年 成为两国友谊的见证者与推动者。 两国教育合作富有成效 南方财经:首先,想请你谈谈中斐教育合作的情况,以及迄今取得了哪些成果? Elissa Vanawalu:我认为,斐济与中国政府之间正在进行的教育合作非常富有成效,尤其是在设立奖学 金项目方面。现在有不少斐济学生正通过这样的项目在中国继续深造。 斐济政府一直在顺利推进这方面的合作,同时我们也非常感 ...
“在中国待得时间越久,我就越热爱中国”——访突尼斯中文翻译柯仁睦
人民网· 2025-09-30 17:53
人民网迪拜9月29日电 (记者管克江) 柯仁睦(外文名克里姆·克里达)是一家大型中阿经贸企业的翻译。作为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的 毕业生,他对这项工作情有独钟。 柯仁睦来自突尼斯的科肯纳岛。中学时期选第二外语时,柯仁睦起初选了德语。但学了一阵子,他有了新想法。"我不想单纯学外 语。我希望通过学习语言进而学习文化,了解说这门语言国家人士的生活习俗和思想理念。" 这次学习也坚定了柯仁睦从事中文学习的决心。不久后他参加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并获得突尼斯赛区第一名。大学毕业后, 他如愿以偿到北京语言大学攻读中文硕士。柯仁睦说:"学习中文时间越长,在中国呆的时间越久,我就越热爱中国。中国人民谦 逊、热情、守信、勤奋,这些价值理念也感染和影响了我。" 除了学习中文,柯仁睦意外开启了第二职业。一个偶然机会,他在成龙执导并主演的《十二生肖》里演了一个小角色,并有机会听成 龙说戏;身材高挑的他不时会参加时装走秀;由于中文流利,他从一档电视节目的观众变成了主持人…… 2019年,柯仁睦回突尼斯渡假。突然发生的重大卫生事件让他无法返回中国。多次尝试无果后,柯仁睦决定到海湾国家闯荡一下。他 先在抖音国际版当了一名翻译,最后来到了一家 ...
“在中国待得时间越久,我就越热爱中国”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30 10:42
人民网迪拜9月29日电 (记者管克江) 柯仁睦(外文名克里姆·克里达)是一家大型中阿经贸企业的翻译。作为北京语言大学中文 系的毕业生,他对这项工作情有独钟。 柯仁睦来自突尼斯的科肯纳岛。中学时期选第二外语时,柯仁睦起初选了德语。但学了一阵子,他有了新想法。"我不想单纯学 外语。我希望通过学习语言进而学习文化,了解说这门语言国家人士的生活习俗和思想理念。" 柯仁睦照片。受访者供图 一位老师告诉他可以学中文。柯仁睦说,当他一看到老师拿来的中文图书,看到汉字那奇特的笔画后,他立即就喜欢上了中文。 后来他考入了布尔吉巴现代语言学院的中文专业。教中文的老师是中国人,能够讲一口流利的突尼斯方言,但坚持在课上只说中文。 这种学习环境让柯仁睦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 第二年,中国驻突尼斯大使馆同大学合作,为中文成绩最好的四名大学生提供半年的赴华学习机会。"我们都像打个兴奋剂一 样,铆着劲学习。最终入选者的成绩非常接近。"于是,柯仁睦和同学们到北京语言大学留学了半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旅行。没 想到第一次旅行就到了遥远的中国,第一次看到了下雪。中国的大学校园规模庞大,有操场、体育馆、大会堂,这说明中国为教育投 入不遗余力。 柯仁 ...
中文学习为南非民众打开“文化之窗”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0:33
中新网约翰内斯堡9月18日电(记者孙翔)"中文教育的兴起,为南非增添了一抹'中国红'。"南非西开 普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武长虹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中文俱乐部不仅是我们学校最受欢迎的社团之一,也是展示校园多元文化的一张名片。"斯坦陵布什中 学中文课程协调员安托瓦内特·克鲁格尔(Antoinette Kruger)说。 该所孔院中方院长郑若娟说:"青少年喜欢用短视频记录生活,分享生活,希望更多南非青少年在'拍、 剪、晒'中爱上中国。" 中文教育的意义已远远超越课堂。24岁的奥韦图·赫拉比萨(Owethu Hlabisa)今年第一次来中国游学,中 国的科技发展与人们的自律令他深感震撼。"中国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种自律是我希望带回南非 的。" 他开玩笑说:"中国物价实惠,下次再来,我只带两件T恤和两条裤子就够了,因为在这里可以买到一 切。" 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在斯坦陵布什中学"艺术周"期间推出"剪纸生花·数字非遗"体验课。四十名学 生在课堂上学习中国剪纸技艺,教师讲解了剪纸的千年历史与吉祥寓意,并展示了十二生肖、熊猫、四 君子、青花瓷瓶、福娃等作品。学生们不仅用剪刀完成创作,还通过手机和平板应 ...
中文学习说难也不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5 09:02
中文学习难点分析 - 声调掌握是主要挑战 俄罗斯学生萨布丽娜指出除非在中国长期居住或与中国人交流否则难以摆脱口音 日本学生村田埜乃难以准确发出二声和三声[4] - 汉字书写存在困难 刚果学生赵玉玲认读汉字没问题但书写困难且会提笔忘字[5] - 语法结构差异带来障碍 日语母语者需适应中文主谓宾语序 可能出现语序错误如"我饭吃"[5] - 量词系统复杂性造成困惑 不同动物需使用不同量词如"一匹马"和"一头牛"[8] - 文化内涵理解存在难度 学生需掌握语言知识并理解文化内涵如成语"一碗水端平"和"脚踏两条船"[5][9] 学习背景差异影响 - 母语背景显著影响学习难度 日本学生因日语汉字基础认为汉字学习相对容易 而欧美学生需将汉字视为图形进行拆分记忆[5][7] - 个体经验缓解学习难度 美国学生因从小接触唐人街汉字招牌而不觉汉字陌生[7] - 文化差异导致语义理解偏差 日韩学生虽熟悉汉字但中文汉字语义可能与其母语不同[8] 教学方法改进 - 采用偏旁部首拆解教学 通过分析构字逻辑如"氵"表示水并联系"江""湖"等字帮助学生理解[2][10] - 运用多模态声调训练 使用对比法和手势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声调变化[10] - 创设情境化语法教学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表达习惯如通过情境解释"你爱去不去"等句式[10] 有效学习策略 - 沉浸式语言环境构建 通过电影音乐交流及手机系统中文化等方式提升水平[5] - 即时应用新学词汇 通过角色扮演或自我对话强化记忆[5][6] - 加强文化融合学习 多与中国朋友交流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11] 中文语言特性 - 表意文字具有认知优势 汉字表意性有助于理解复合词词义如通过"书""钱""包"推测"书包""钱包"含义[7] - 语法形态变化较少 中文动词无人称变化如"你是""我是""他是"均使用"是" 名词无阴阳性和单复数形态变化[11] - 声调具有辨义功能 声调差异区分词义如"烟"和"盐"、"水饺"和"睡觉"[7]
感受蒙古国的“中文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09:11
清晨的乌兰巴托,苏醒的城市开始一天的忙碌。19岁的蒙古国大学生恩赫巴特早早出现在中国汉语水平 考试考场门口,准备参加中文水平测试。 近年来,越来越多蒙古国学生开始参加"汉语桥"比赛。在这个舞台上,大家把比赛变成学习中文的"练 兵场",让每一次备赛、每一场比拼成为提升中文能力的珍贵契机。 在程胜利看来,"汉语桥"不仅是比赛,更是一条让蒙古国学生走进中文世界的路。在这条路上,他们体 验到的不仅是语言的魅力,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无限可能。 (据新华社电 记者哈丽娜) 在蒙古国,像恩赫巴特这样热衷学习中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据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程胜 利介绍,蒙古国学外语的人里,学中文的人数仅次于英语。 目前,蒙古国有18所国立中小学校、40多所私立学校开设了中文课,还有150多所中小学校计划开设中 文课程。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孔子学院等4所孔子学院和蒙古国育才中文学 校孔子课堂已成为蒙古国中文教学和中蒙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蒙古国贺希格学校,中文教师吉雅说,学生们喜欢学中文、唱中文歌、追中国电视剧。有些学生因为 喜欢中国演员,甚至会把他们演的电视剧台词都背下来,中文水平因此突飞猛进。 ...
通讯|罗马尼亚“中文三姐妹”的追梦故事
新华网· 2025-07-13 13:59
罗马尼亚"中文三姐妹"的追梦故事 - 罗马尼亚有痴迷中国文化的三姐妹,她们自幼学习中文,从儿童启蒙绘本读到中文经典,从"汉语桥"的竞技舞台到长城脚下的文化探索,成为中罗文化交流的生动注脚 [1] - 大姐林娜15岁,五岁时因中国历史文化书籍封面上的汉字着迷而决定学习中文,十年来坚持不懈,2024年在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罗马尼亚赛区夺得冠军,计划考北京语言大学翻译专业 [1] - 在林娜影响下,二妹林安和小妹林莉也对中文产生兴趣,三姐妹一起学习中文,观看中国影视作品、练习书法 [2] 三姐妹的中文学习成就 - 林娜和林安在2023年双双通过汉语水平考试五级(HSK5),林娜正在备考汉语水平考试六级(HSK6)和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 [2] - 小妹林莉在2024年"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中夺冠,并代表罗马尼亚参加在中国天津举行的全球总决赛 [2] - 林安在2024年"汉语桥"罗马尼亚赛区比赛中表演贯口《说中国》,获得二等奖,计划继续努力提升舞台表现力 [3][4] 家庭支持与中国文化体验 - 母亲梅里丹是"中文三姐妹"的启蒙导师,从小给女儿们读中文绘本、讲中国神话故事,坚持带她们学习中文经典读物 [2] - 2019年梅里丹带女儿们首次中国之旅,此后多次往返中国,深度体验中华文明 [2] - 林娜五次登临长城,林安对中国美食情有独钟,林莉在天津参加"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时学会包饺子并与中国小伙伴以琴会友 [2] 持续学习与未来规划 - 三姐妹积极参加锡比乌孔院组织的"国际中文日"、夏令营、中文角等活动,为参加活动常从布加勒斯特驱车六小时前往锡比乌 [2] - 林娜计划申请翻译专业,林安立志研习中国文学成为作家,林莉也在中文学习中不断探索 [4] - 越来越多的罗马尼亚人正像这三姐妹一样,开始爱上中文、爱上中国 [4]
银龄“老外”拥抱中文热(打开话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0 06:54
银龄群体中文学习现象 - 全球中老年人学习中文的兴趣显著增长,主要动机包括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华裔身份认同及非功利性兴趣 [2][3] -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等机构出现60-76岁学员,部分已达到HSK三级水平,能进行日常交流 [3][5] - 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中文专业证书班,71岁学员单程花费2小时坚持上课 [4] 学习特点与方法 - 老年学员采用差异化学习策略:67岁学员侧重听说训练,76岁学员专注汉字读写研究 [5] - 典型学习方法包括慢速听课文音频(马耳他学员)、汉字起源探究及反复抄写练习 [5] - 71%的老年学员通过文化活动辅助学习,如参加苏州园林庙会、太极日活动 [9][10] 教学实践创新 - 荷兰教师采用"中等进度基准法",配合AI生成语篇和短视频等多媒体教学 [6] - 跨代际课堂中,老年学员贡献文化知识储备(如中国美食描述),年轻学员提供技术支持 [7] - 马耳他孔子学院开发本土化资源,2025年春季庙会吸引大量银龄学员参与茶艺、书法活动 [9] 文化影响与成效 - 中文学习使学员拓展国际社交圈(微信交流率提升),加深对中国56个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10] - 67%的老年学员反映学习后提升跨文化欣赏能力,改变原有世界观 [10][11] - 中国普通话普及度成为吸引点,相关文化活动参与度年增长约15% [9][10] 行业发展趋势 - 孔子学院体系正培养本土教师应对需求增长,但暂未开设专属银龄班级 [7][9] - 中文教育结合实体文化空间(如苏州园林),形成"语言+体验"教学模式 [9] - 预测显示老年中文学习者数量将持续上升,与文化传播能力呈正相关 [9][11]
第五届 “汉语桥” 世界小学生中文秀肯尼亚赛区决赛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2 14:41
赛事概况 - 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肯尼亚赛区决赛暨肯尼亚第三届小学生"S集团闪耀杯·汉语桥"中文比赛在首都内罗毕举行 [1] - 活动由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主办,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等四家机构联合承办 [1] - 参赛选手来自15个单位的20位代表 [1] 比赛内容 - 赛事设置汉语主题演讲、中国国情文化知识问答及才艺表演两大环节 [2] - 演讲环节选手展示流利中文能力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 - 才艺表演包含武术、歌曲、舞蹈、绘画、杂技、钢琴演奏等多元形式 [2] 赛事结果 - 奇里木小学夏琳・切普凯莫伊获得冠军 [10] - 埃格顿小学梅西·乔伊·阿蒂诺与帕希思埃利姆女王学校莎内尔·恩乔基获二等奖 [10] - 内罗毕小学格图德·姆维卡利・穆图马等5人获三等奖 [10] 行业影响 - 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指出赛事显著提升肯尼亚青少年中文学习兴趣 [10] - 活动推动中文教育在肯尼亚基础教育阶段的渗透率提升 [10]
“汉语桥”中文比赛在多国架起沟通桥梁
新华网· 2025-05-22 09:11
汉语桥比赛全球举办情况 - 第2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暨第18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决赛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共有来自12所孔子学院及"汉语桥"俱乐部的25名大学生和11名中学生参赛 [1] - 巴西赛区大学生组冠军为南里奥格兰德州联邦大学孔子学院的罗德里戈·古特雷斯,中学生组冠军为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恩里克·桑塔纳 [1] - 澳大利亚西澳赛区决赛在珀斯举行,来自3个地区的13名中学生参赛,主题为"逐梦中文,不负韶华" [2] - 埃及大区决赛在开罗举办,12名选手入围决赛,开罗大学中文翻译专业学生奥拉·谢里夫获得特等奖 [2] - 科摩罗赛区决赛在莫罗尼举行,同时庆祝中科建交50周年 [3] 中文教育发展现状 - 巴西中文教育呈现系统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多所高校开设中文课程,基础教育阶段双语学校在里约州等多地推进 [1] - 埃及自2002年首次举办"汉语桥"比赛以来,已有上千名埃及青少年参与中文学习 [3] - 科摩罗国民教育部长鼓励青年学习中国文化和先进技术以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 [3] 赛事文化影响力 - 巴西选手通过才艺展示、主题演讲、朗诵、听力测试等环节展现中文能力,冠军选手表示要"在巴西建立更优秀的中文学习社区" [1] - 澳大利亚选手通过书法、武术、诗朗诵、乐器演奏、中文歌曲与传统舞蹈等才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 - 埃及选手在主题演讲、知识问答和才艺展示环节展现出扎实的中文语言能力和丰富的中国国情知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