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课程

搜索文档
银龄“老外”拥抱中文热(打开话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0 06:54
银龄群体中文学习现象 - 全球中老年人学习中文的兴趣显著增长,主要动机包括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华裔身份认同及非功利性兴趣 [2][3] -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等机构出现60-76岁学员,部分已达到HSK三级水平,能进行日常交流 [3][5] - 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中文专业证书班,71岁学员单程花费2小时坚持上课 [4] 学习特点与方法 - 老年学员采用差异化学习策略:67岁学员侧重听说训练,76岁学员专注汉字读写研究 [5] - 典型学习方法包括慢速听课文音频(马耳他学员)、汉字起源探究及反复抄写练习 [5] - 71%的老年学员通过文化活动辅助学习,如参加苏州园林庙会、太极日活动 [9][10] 教学实践创新 - 荷兰教师采用"中等进度基准法",配合AI生成语篇和短视频等多媒体教学 [6] - 跨代际课堂中,老年学员贡献文化知识储备(如中国美食描述),年轻学员提供技术支持 [7] - 马耳他孔子学院开发本土化资源,2025年春季庙会吸引大量银龄学员参与茶艺、书法活动 [9] 文化影响与成效 - 中文学习使学员拓展国际社交圈(微信交流率提升),加深对中国56个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10] - 67%的老年学员反映学习后提升跨文化欣赏能力,改变原有世界观 [10][11] - 中国普通话普及度成为吸引点,相关文化活动参与度年增长约15% [9][10] 行业发展趋势 - 孔子学院体系正培养本土教师应对需求增长,但暂未开设专属银龄班级 [7][9] - 中文教育结合实体文化空间(如苏州园林),形成"语言+体验"教学模式 [9] - 预测显示老年中文学习者数量将持续上升,与文化传播能力呈正相关 [9][11]
“学中文让我保持年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6 07:04
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 - 中文在津巴布韦的教育体系中逐渐普及,部分大中小学已将其纳入课程体系,被视为"未来的全球语言" [4] -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提供中文课程,中国教师采用耐心细致的教学方法,帮助学员克服发音等难点 [4] - 中文表达方式温和礼貌,提问时常用商量语气,体现文化特色 [6] 商贸活动与市场机会 - 广交会作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为国际采购商提供丰富商品选择和商业灵感,吸引津巴布韦创业者参与 [6] - 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高效办理签证,仅用5天即完成流程,便利商贸往来 [6] - 竹制品行业存在跨境合作机会,津巴布韦创业者通过广交会直接对接中国供应商并达成采购意向 [7] 文化体验与消费趋势 - 中餐馆在哈拉雷街头增多,圆桌合餐形式及转盘设计成为当地消费者体验中国文化的场景 [8] - 中国春节庆典在津巴布韦举办,灯笼等传统元素吸引本地居民参与,促进文化传播 [9] - 中国商品如糯玉米、豆腐、饺子等通过本地商店销售,形成特定消费需求 [8] 跨年龄教育与社会互动 -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课堂形成跨年龄学习社群,20岁学生与57岁学员共同备考HSK并互助复习 [11] - 语言学习成为中老年群体保持认知活跃的方式,67岁学员计划通过HSK四级后从事中文教学 [10]
活跃在澳大利亚北方门户的孔子学院
新华社· 2025-05-27 09:07
中文教育与文化交流 -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孔子学院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市成功举办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澳大利亚使馆区决赛,10岁学生埃莉·莫斯获得一等奖 [3] - 孔子学院由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海南大学合作创办,是北领地唯一一所孔子学院,拥有9名志愿者教师(7名来自中国) [6] - 学院通过开设中文课程、课后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推广中国语言文化,当地私立学校埃辛顿计划将中文列为必修科目 [6] 文化传播与社区影响 - 孔子学院太极拳培训班吸引当地居民参与,60多岁的学员黛比·沃斯滕霍姆表示太极拳对身心健康有益 [3] - 学院志愿者教师董安然在教学中介绍中国交通发展(如重庆穿楼轻轨、高铁等),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向往 [6] - 达尔文市长科恩·瓦茨卡利斯是孔子学院"铁杆粉丝",经常参加学院活动,支持推广中国语言文化 [7] 机构合作与发展规划 -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校长斯科特·鲍曼高度评价孔子学院,表示将考虑开展更多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 [8]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在国际关系会议上肯定孔子学院在推广中文教育和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3] - 达尔文市作为澳大利亚北领地首府(人口约15万),凭借地理优势成为该国通往亚洲的重要门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