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文化交流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之桥”约旦青少年中华文化体验研学营在安曼开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03 18:01
萨里·辛迪说,这次研学将是"令人兴奋的教育探索"。他期待学习汉字、探索中国的传统与音乐,走进他心目中"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之一"。 卡拉姆·哈提卜表示,希望通过探索中国的美食、故事与民俗,加深自己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助力自身成长为更有信心、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阿卜杜拉·斯威丹说,这项活动不仅能够拓宽视野,更激励他勇于肩负使命,为构建一个建立在尊重与知识共享基础上的未来世界贡献力量。 人民网迪拜8月3日电 (记者管克江)"东方之桥"约旦青少年中华文化体验研学营8月3日至7日在安曼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此项活动由安曼中国文化中心 与约旦资深教育顾问莉姆·侯赛因共同策划发起,旨在帮助约旦青少年感知中华文化和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开营仪式上,中国驻约旦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安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赵晓强与莉姆·侯赛因都表示,期待参与研学的约旦青年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 解,学有所得,收获快乐。 活动现场表演的创意戏剧《嗨,嗨! 上海》用约旦方言讲述了约旦游客在中国旅游的愉快经历,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城市风 貌。活动上,中国茶艺吸引众多来宾品鉴,中华汉服与约旦长袍各美其美。 中约嘉宾与部分学生代表合影。安曼中国 ...
在生活中感受中国温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5 09:20
本报北京电(刘丁铭)日前,2025英国"中文培优"项目来华夏令营近日在中国多地陆续落下帷幕。来自 英国63所中学的近1200名学生,在11天时间里分批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11座城市,走进18所中方接 待院校,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提升中文语言能力和表达自信,在雕版印刷、漆扇、点茶等活动中感受中国 传统文化魅力。 这场充实的沉浸式"中文+文化"研学之旅,不仅有助于英国学生了解中国、开拓视野,更为中英青年跨 文化交流、建立友谊提供了平台。 英国学生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国茶道。 北京语言大学供图 英国学生在天津市新华中学体验中国结编织。 刘东岳摄(人民图片) 伴计划让每名英国营员与中国同学结对,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构建沉浸式跨文化社交场景,增进彼此友谊 与文化交流。 北京的活动率先启动,采用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助力英国学生的中文水平实现从理解到 应用的提升。学生们还游览了长城、"鸟巢"、王府井商业街等北京地标,体验了茶艺、剪纸等传统文 化,切身感受中国首都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风貌。 天津线路中的不少营员表示,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语言"活"了起来。天津师范大学作为接待院校之一, 安排专业教师指导营员提升中文,并带领 ...
“画”出共鸣 “话”解压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7 09:01
活动概况 - 活动由荷兰中国学生联合会主办 吸引了来自乌特勒支大学 阿姆斯特丹大学 蒂尔堡大学等高校的中荷学生参与 [1] - 活动围绕"如何在异国他乡保持心理健康" "跨文化背景下如何应对压力" "如何积极融入当地文化"等议题展开交流 [1] - 活动受到许多同学欢迎 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活动照片和感想 [1] 活动内容 - 活动伊始 每位参与者都要在画布上画下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并向在场其他人作简短介绍 没有分组 也没有限制要求 大家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 [2] - 一名来自四川的同学画了家乡的钵钵鸡 表示每次在荷兰看到冷锅串串都会特别想家 [2] - 一名学生画了西瓜 表示夏天吃西瓜是她记忆中最放松 自在的时刻 [2] - 荷兰学生麦克用火锅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表示最喜欢重庆的火锅和中国朋友的热情好客 [2] - 活动策划同学表示 食物与记忆紧密相连 绘画表现能有效帮助大家打开心扉 希望大家暂时放下心理负担 用艺术方式和他人交流 [2] 自由交谈环节 - 在"自由交谈"环节中 几名在荷兰工作的中国毕业生讨论了求职中的挑战 [2] - 小米(化名)分享了自己毕业找工作的经历 表示真正的竞争力不是完美 而是清楚自己的优势并展现出来 她鼓励同学们在面对就业竞争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3] - 小米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简历撰写和面试心理调节的实操建议 [3] - 一名中国学生表示 听了大家的分享后发现很多烦恼是共通的 原来自己并不孤单 [3] 活动意义与未来计划 - 近年来 独在异乡 如何获得情绪支持 在跨文化环境中找到归属感 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际学生关注的话题 [4] - 荷兰中国学联主席陈榆表示 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长期的陪伴与支持 今后会举办更多类似活动 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 持续为留学生提供感受支持 构建可持续的心理支持网络 [4]
阅文集团举办全球华文小说创作大赛,构建全球共创IP生态
齐鲁晚报· 2025-07-01 17:15
全球华文小说创作大赛合作 - 阅文集团与新加坡《联合早报》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全球华文小说创作大赛,面向全球创作者征集优秀华语网文作品,旨在促进跨文化交流 [1] - 大赛为期三年,每年举办,首届大赛将于2025年6月30日至12月15日期间举行,征稿体裁包括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特设东南亚小说奖 [1] - 获奖作品将获得全平台推广,并有望进入IP产业链改编环节 [1] 华语网络文学的国际化发展 - 华语网络文学海外读者已突破3.5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 [3] -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侯晓楠表示,希望通过大赛培育更多具有时代特色与艺术创新的精品佳作,构建开放多元的华语文学共创生态 [3] - 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强调,网络世界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超越藩篱的可能性,期待与阅文集团合作连接全球华文创作者 [3] 大赛配套活动与IP开发 - 阅文集团与《联合早报》将在东南亚地区举办系列文学论坛,邀请新加坡作家和阅文作家进行创作分享 [3] - 大赛不仅搭建全球性创作平台,还将通过IP开发提升华语IP的全球影响力,阅文集团将联合IP产业链伙伴推动优秀华语IP的国际化开发 [4] - 阅文集团已与迪士尼、奈飞、索尼影业、瑞士国家旅游局、新加坡旅游局等国际伙伴建立深度合作,致力于构建全球IP生态 [4]
银龄“老外”拥抱中文热(打开话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0 06:54
银龄群体中文学习现象 - 全球中老年人学习中文的兴趣显著增长,主要动机包括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华裔身份认同及非功利性兴趣 [2][3] -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等机构出现60-76岁学员,部分已达到HSK三级水平,能进行日常交流 [3][5] - 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中文专业证书班,71岁学员单程花费2小时坚持上课 [4] 学习特点与方法 - 老年学员采用差异化学习策略:67岁学员侧重听说训练,76岁学员专注汉字读写研究 [5] - 典型学习方法包括慢速听课文音频(马耳他学员)、汉字起源探究及反复抄写练习 [5] - 71%的老年学员通过文化活动辅助学习,如参加苏州园林庙会、太极日活动 [9][10] 教学实践创新 - 荷兰教师采用"中等进度基准法",配合AI生成语篇和短视频等多媒体教学 [6] - 跨代际课堂中,老年学员贡献文化知识储备(如中国美食描述),年轻学员提供技术支持 [7] - 马耳他孔子学院开发本土化资源,2025年春季庙会吸引大量银龄学员参与茶艺、书法活动 [9] 文化影响与成效 - 中文学习使学员拓展国际社交圈(微信交流率提升),加深对中国56个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10] - 67%的老年学员反映学习后提升跨文化欣赏能力,改变原有世界观 [10][11] - 中国普通话普及度成为吸引点,相关文化活动参与度年增长约15% [9][10] 行业发展趋势 - 孔子学院体系正培养本土教师应对需求增长,但暂未开设专属银龄班级 [7][9] - 中文教育结合实体文化空间(如苏州园林),形成"语言+体验"教学模式 [9] - 预测显示老年中文学习者数量将持续上升,与文化传播能力呈正相关 [9][11]
全球非遗传承人齐聚上海,探索千年技艺的现代之路
第一财经· 2025-06-10 19:25
论坛概况 - 2025年(第十三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于6月5日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聚焦非遗保护的国际合作、文化认同、社会参与、技术创新等议题 [3] - 论坛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已成为上海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3] - 同期举办第十五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展览持续至7月15日 [3] 国际非遗展示 -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美术馆展示传统木材雕刻工艺,雕花门等家庭用品融入伊斯兰艺术元素 [4] - 吉尔吉斯斯坦展示"赛玛卢-塔什"岩画遗址,岩画内容从公元前8世纪现实生活描绘演变为公元7世纪几何抽象图案 [4] - 印尼雅加达陶瓷和美术博物馆展示蜡染工艺,图案融入中国云、龙等文化元素,体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7] 非遗保护与创新 - 日本金泽大樋烧传承人年雄将地震损毁的茶碗碎片重组创作新作品,体现传统工艺的历史延续性 [9][11] -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支持传统工艺传承,手工制品成为旅游品牌重要组成部分 [11][12] -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引入非遗数字化保护课程,学生运用3D技术复原古陶瓷残片 [12] 行业发展机遇 - 工艺美术行业职业路径拓宽,涵盖高端定制、文创IP、国潮品牌、艺术疗愈等数十种新业态 [13] - 南京艺术学院提出非遗保护需融入日常生活,结合设计美学与技术塑造新工艺美术作品 [13] - 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计划2026年建成新展厅,提升游客体验并促进地区旅游经济 [5]
文化与科研的双重探索(留学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5 08:56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位留学生在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攻读睡眠医学博士学位的个人经历和成长,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关键要点。
多国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 促进跨文化间交流
新华社· 2025-05-31 12:38
汉语桥比赛全球赛况 - 第2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在孟加拉国、以色列、委内瑞拉、越南、尼泊尔、突尼斯等多国举行,各国选手展现中文学习成果和跨文化交流意愿[1][2][3] - 孟加拉国赛区决赛以"天下一家"为主题,达卡大学学生穆罕默德·巴皮·谢赫夺冠[1] - 以色列赛区8名高校选手参赛,希伯来大学学生阿隆·绍瓦尔获得冠军[1] - 委内瑞拉赛区决赛在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大学举行,选手分享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2] - 越南南部赛区胡志明市师范大学学生邓氏草仙夺冠[2] - 尼泊尔赛区加德满都大学学生苏尚特·洛哈拉获得冠军[3] - 突尼斯赛区高等语言学院学生吉南·马特卢蒂获特等奖[3] 赛事主题与形式 - 多国赛区采用"天下一家"统一主题[1][2] - 比赛环节普遍包含知识问答、主题演讲、才艺表演三大模块[1][2][3] - 以色列赛区增设观众互动环节,进行中华文化知识问答[1] - 越南赛区设置知识测试、演讲、互动问答和才艺表演四环节[2] 教育机构参与情况 -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语言中心负责人强调汉语桥作为文化交流纽带的作用[2] -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大学校长指出中文学习是理解中国的关键[2] - 突尼斯迦太基大学副校长肯定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3] - 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生参赛[3] 中资企业影响 - 尼泊尔中资企业投资和旅游业复苏带动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增长[3]
多国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促进跨文化交流
新华网· 2025-05-26 11:58
汉语桥比赛全球举办情况 - 第2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第18届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及第5届世界小学生中文秀俄罗斯赛区总决赛在伏尔加格勒市举行,包含主题演讲、才艺展示、即兴演讲和文化知识竞答环节 [1] - 韩国预选赛以"天下一家"为主题,60余名大中小学生参赛,展示诗词朗诵、乐器演奏、民族舞蹈和太极拳等才艺 [1][2] - 新西兰赛区由三所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吸引上千名大中小学生参与,展示书法、武术、舞狮等多元文化才艺 [2] - 捷克赛区决赛8名选手围绕"天下一家"主题进行演讲和才艺展示 [2] - 马达加斯加赛区决赛冠军将代表该国参加全球总决赛 [3] - 多哥赛区6名选手通过演讲和才艺展示角逐,冠军从2023年开始通过网络视频学习中文 [4] - 佛得角赛区15名选手参赛,优胜者将赴华参加全球总决赛并获得6个月孔子学院奖学金 [5] - 肯尼亚赛区20名小学生选手参赛,总冠军来自纳库鲁郡公立小学 [6] 中文教育国际推广成效 -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校长指出,中文学习有助于培养促进俄中关系发展的新生力量 [1] - 韩国国会议员表示,随着韩中关系发展,学习中文的民众数量显著增加 [2] -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文学院院长强调跨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反对仅依赖英语或人工智能解决语言障碍的观点 [2] - 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数据显示,该国青少年中文学习者数量较五年前增长三倍 [6] - 毛里塔尼亚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将中文教育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 [5] 政要及教育界人士表态 -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提出,复合型双语人才需求随中俄关系深化而增长 [1] - 中国驻韩国大使称中文已成为中韩友好的重要桥梁 [2] - 捷克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校长对参赛者中文水平表示钦佩 [3] - 中国驻马达加斯加大使承诺继续支持孔子学院发展 [3] - 毛里塔尼亚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长代表强调中文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促进作用 [5] 参赛者背景与反馈 - 多哥赛区冠军阿莱卡从对汉字好奇发展到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 [4] - 肯尼亚冠军选手雪琳·切普凯莫伊受启蒙老师影响,立志成为中文教师 [6]
一名加勒比青年眼中的“一带一路”与文化共鸣
中国青年报· 2025-05-23 07:12
公司业务与项目 - 中国铁建在加勒比地区实施18个医疗项目,探索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路径 [4] - 中标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西班牙港总医院重建项目,新建13层中心楼,手术室从5间扩建至10间,配置急诊与ICU系统,惠及60万人口 [4] - 公司通过"示范+英语"带教模式培训本地工人,组织翻修社区学校,推动本地采购与属地化管理 [5] 跨文化合作与影响力 - 中国铁建在拉美地区不仅是工程建设者,更是信任缔造者,通过按时交付项目建立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3] - 公司注重"基础设施外交",项目完成后长期驻留成为合作伙伴,而非单纯承包商 [4] - 为当地工人定制成长计划,优秀员工送往中国交流学习,建立培训与激励机制 [5] 发展理念与社会价值 - 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公共信任建设的关键,高质量完成项目可增强社会对制度的信心 [2] - 医疗项目改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民众就医条件,涉及60万人口,被评价为"医疗体系重塑的起点" [4] - 新医院将成为西印度群岛大学教学医院,辐射整个加勒比地区,兼具科研与教学功能 [4] 青年与文化交流 - 中拉青年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桥梁作用,通过语言和价值传递促进民心相通 [6] - 公司强调文化理解需克服视角局限,需从中国哲学根基出发而非西方标准评判 [6] - 属地化策略尊重加勒比各国文化差异,避免"一刀切"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