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日战争
icon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战斗至最后一刻 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
央视网· 2025-08-13 16:26
央视网消息: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一场大规模战役。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是徐州会战的重 要组成部分。这场会战不仅关乎徐州地区的安危,更与整个抗战局势的走向紧密相连,成为中日双方战略博弈的关键节点。中国军人 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毙伤日军共2万多人。其中,台儿庄大捷更是提振全国抗日的信心,沉重打击了日军速亡中国的战略企 图。 1938年1月到5月,日军妄图打通津浦铁路,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面攻占徐州地区,打通华北和华中占领区,将南北 战场连成一体,进而全面吞并中国。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中国军队展开了一场持续五个月的大规模防御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 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姜涛表示,对日军而言,占领徐州意味着掌控整个战略全局,可以迅速沿陇海铁路西进直取武汉。一旦武汉失守, 中国抗战局势将陷入更为严峻的境地。 1938年日军调遣华北与华中方面军携飞机、大炮、坦克等重型武器,从南北两端向徐州发起进攻。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毙伤日军1万多人,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日军残部向峄城、枣庄撤退。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 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是全体 ...
“抗日模范乡”南阳——“我们不能当亡国奴”
海南日报· 2025-08-11 09:59
"我的父亲出生在南阳乡交东行村一个贫苦的家庭,受革命思潮影响,他9岁就参加了儿童团组 织。"符祥辽介绍,父亲在南阳乡广益小学担任教员期间,结识了陈俊、陈丕茂等革命进步人士。1938 年,经陈俊介绍,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2月10日,日寇入侵琼岛。22日,文昌文城沦陷。国难当头,符致东挺身而出,他在墟市人群 中就地拉来一条长板凳,站在上面,目光敏锐坚定地对人群喊道:"乡亲们!日军今天轰炸了文城,我们 不能当亡国奴!"此后不到10天,他们就拉起了一支120多人的南阳乡抗日游击队,由李良任队长,符致东 担任指导员。 105岁亲历者陈玉兰。受访者供图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操 南阳革命老区既是反"扫荡"中铜墙铁壁的一个光辉典范,也是琼文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在这里涌 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抗日杀敌的好儿郎,被誉为"革命模范乡"。 南阳抗战英雄后人讲述 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抗击日寇 南阳抗战英雄符致东的女儿符祥辽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父亲和李良枪林弹雨的抗战往事。 日军占领文昌县城后,一直蠢蠢欲动,觊觎革命活跃的南阳。南阳保卫战第一枪在当年4月中旬打 响。获悉将有3辆满载日军的军车向南阳进犯后,李良和符致东凌晨 ...
战火记忆丨赶走侵略者,保卫家乡
班长看着我笑了笑:"就你小子心眼多!"得到他的回应后,我借着黎明前的薄雾,猫着腰偷偷摸到敌营 南正厅。戴上机枪班的专属头盔,往梯子上一站,"哗啦"一拉枪栓,那些伪军吓得魂都没了,抱头就想 逃跑,可这时局面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三八大盖、轻冲锋枪、短枪,我比划啥他们就扔啥,别提有多 痛快了。这场战斗,我们歼灭敌军中队长以下150多人,缴获轻机枪、步枪、手枪100多支,打出了我们 文西独立营的威风。 这场仗过后,战友们说我"能文能武",营长田夫也总叫我"文化兵",说我"脑袋瓜子比枪杆子还灵"。每 次想起田营长,我的心里都是热乎乎的。1945年暮春,胶东的槐花开得正盛,空气里都是甜的,我把田 夫营长亲手写的推荐信郑重揣进怀里,昂首挺胸奔赴东海司令部。凭借在文西独立营的战绩,我被选为 于得水司令员的警卫员,穿上新军装的那天,我心中满是激动,期盼着能够再立新功。 那时候,已经日暮西山的日本侵略者被围困在据点惶惶不可终日,只能靠外出抢粮为生。5月20日,一 队日伪军400余人自烟台东下"扫荡",于得水司令员指挥麾下的文西独立营、牟平独立营在牟平沙子地 区与日军展开激战。可是,由于向导失误,文西独立营在战斗中丢失制高点,日伪 ...
高凤英:浴血青山的抗战英烈(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20
高凤英生平事迹 - 高凤英原名德勒登 1928年冬与赵莲莲成婚 1929年长子文贵出生 同年受堂姐夫佛鼎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2] - 1930年赴国外系统学习共产主义理论及基础科学课程 1935年以高凤英化名回国从事地下抗日工作[2] - 1938年春为游击队购置机枪配件时被捕 经20多天斡旋获救 期间遭受严刑折磨[3] - 1940年秋任蒙古抗日游击队队长 化名"云吉祥" 带领蒙古族武装转战绥西地区[4] - 1941年秋在与敌军战斗中牺牲 时年32岁 12名游击队员同时殉国[4] 家庭与抗战 - 妻子赵莲莲被敌军抓捕后忍受酷刑拒不透露丈夫行踪 高凤英变卖家产筹款营救[4] - 赵莲莲携子女加入游击队转移 被称为"游击家庭" 夜间行军需保持静默[4] - 1940年高凤英赴任前与妻子诀别 赵莲莲承诺"再苦再累也要带好孩子" 此为最后相见[4] - 新中国成立后次子文精在追悼会上代表烈士子女发言 誓承父志[4] 历史影响 -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中心小学立有高凤英雕像 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2] - 曾成功策反伪军蒙古族士兵整排加入游击队 并为部队争取大量物资支持[3] - 被当地军民称为"云队长" 其抗日事迹通过新华社等官方媒体持续传播[4][5]
抗日英雄谱丨“江抗”东进所向披靡 鼓舞全国抗日信心
央视新闻· 2025-08-10 11:4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以下是关于新四军将领吴焜的详细总结: 吴焜生平与军事生涯 - 吴焜1910年出生于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1930年参加红军川东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3] - 1934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任十七师五十团团长 [3] - 1938年春调往新四军工作,任六团副团长,同年秋调至苏南 [3] - 1939年5月率部东进时化名吴克刚,任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兼二路司令 [4] 重要战役与军事成就 - 1939年5月30日指挥黄土塘战斗,击毙日军30余人包括1名大佐,取得东进首胜 [5][7] - 1939年6月24日夜袭浒墅关火车站,毙伤日军20多人,烧毁营房和车站,炸毁铁轨100多米,导致京沪铁路停运3天 [8][10] - 1939年7月参与夜袭上海虹桥机场,震慑敌军并鼓舞上海民众 [8] - 在青浦击败国民党顽固派武装挑衅,三个月内所向披靡赢得"吴老虎"称号 [8][10] 战术特点与指挥风格 - 虽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军事才能突出,战斗中身先士卒 [5] - 常亲自吹冲锋号率部作战,临危不惧 [5] - 指挥时冲在第一线,作战勇猛著称 [10][12] - 在长征和抗战期间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2] 牺牲与纪念 - 1939年9月在江阴马镇遭国民党忠救军偷袭,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9岁 [10][12] - 江苏江阴定山立有"吴焜烈士埋葬处纪念碑" [1] - 抗战期间江南敌后流传颂扬其事迹的歌词 [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这些历史印记中重温军民一家亲
新华社· 2025-08-10 10:34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新四军在中原地区建立多个抗日根据地 有效牵制和打击日本侵略者 [1] 军民鱼水情印记 印记一:献稻草 - 1944年10月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签发献草证 收到徐恒照先生捐献稻草30斤 用于编草鞋 打地铺 喂马等 [2] - 1941年7月新四军第五师进驻白果树湾村 老百姓踊跃参军参战 传送情报 捐献粮草 [2] - 献草证承载着厚重的军民鱼水情 是抗日艰苦历程的真实写照 [4] 印记二:做布鞋 - 白果树湾村妇女在煤油灯下为新四军战士制作81双布鞋 解决草鞋不结实的问题 [6] - 1944年鄂豫边区物资供应困难 枪支 子弹 药品 粮食 衣服 鞋子等极度缺乏 [8] - 老百姓自发捐衣捐鞋 体现共同抗日决心 [8] 印记三:送粮食 - 1945年老百姓推车排队为新四军第五师13旅39团送来稻谷 训练场上常晒满稻谷 [11] - 新四军军纪严明 借百姓东西必还 帮助干农活 修路 修水渠 [13] 印记四:借房屋 - 宿松县陈汉乡朱湾村百姓借出梅家上下屋共72间房屋 供新四军第五师和第七师会师驻军使用 [15] - 1941年4月陈汉沟会师首次打通第五师与第七师联系 实现主力部队遥相呼应 [18] 印记五:抬担架 - 1943年12月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在桃花山建立石公华抗日根据地 白果树村设战地医院 [19] - 12岁村民易祥胜帮助抬担架运送伤员 利用村民身份为部队采购物资 [20] - 战地医院最多仅2名医生和4名护士 条件艰苦 同时救治战士和百姓 [21]
如何看近期《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电影热映?国防部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23:39
国防部回应二战题材电影热映 - 近期国内上映多部反映二战历史的电影 包括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平民壮举的《南京照相馆》和描述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东极岛》[3] -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强调 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犯下严重罪行 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3] - 通过影视作品等途径 更多人了解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以及中国和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英勇斗争[3] 历史证据与国际影响 -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主动捐献揭露侵华日军暴行的历史证据 并将这些证据公诸于世[3] - 在确凿的历史证据面前 任何歪曲二战历史或美化侵略战争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1][3] 抗战胜利纪念与国防建设 - 2024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3] - 中国军队将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以更强大的能力和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3]
“我宁死枪下,也绝不演唱!”
北京晚报· 2025-08-08 14:55
四大名旦抗战主题剧目创作与演出 - 梅兰芳1932年编演《抗金兵》以梁红玉抗金故事隐喻抗日 激发民众抗战情绪 [3] - 梅兰芳1936年推出《生死恨》通过北宋末年金兵南侵背景暗指日军暴行 首演于上海天蟾舞台引发观演热潮 [4][5] - 尚小云在北京同步演出《梁红玉》 前文后武结构展现青衣唱腔与刀马旦武打技艺 [7][9] - 荀慧生创作《荀灌娘》以13岁少女突围求援故事宣传抗日 融合青衣唱腔与刀马旦武打 [13] 剧目演出社会反响与数据表现 - 《抗金兵》在上海公演时全场观众潸然泪下 南京售票窗口被观众挤坏 [4] - 《抗金兵》在嘉兴南门梅湾戏院演出时出现万人空巷盛况 [4] - 《生死恨》每场演出均客满 出现一票难求局面 [5] - 尚小云《梁红玉》武打场面获得观众热烈掌声 击鼓桥段强化战场感染力 [9] 艺术家个人抗争行动与经济影响 - 梅兰芳1938-1941年香港隐居三年 1941年蓄须明志拒绝为日伪演出 [5] - 梅兰芳变卖北京房产与珍贵古董维持生计 通过售画解决全家生活开支并资助剧团同仁 [6] - 程砚秋1937年拒绝日伪"捐献飞机"义务戏演出 1941年遭伪警殴打致左耳耳膜震破 [10][12] - 程砚秋1941年起隐居青龙桥务农 日伪限制其唱片发行与演出活动 [12] 艺术表现形式创新 - 梅兰芳在《生死恨》中创新使用"旦角穿富贵衣"手法强化悲剧性 [5] - 尚小云在《梁红玉》中融合青衣唱腔与花旦做工 武打场面可媲美大武生 [7][9] - 荀慧生《荀灌娘》突破花旦戏局限 展现文武兼备的表演形式 [1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邓永耀:身先士卒抗日寇 危难时刻显担当
新华网· 2025-08-07 09:53
新华社长沙8月6日电 题:邓永耀:身先士卒抗日寇危难时刻显担当 新华社记者刘芳洲 "努力学习共产主义,创造社会主义,世界责任在我肩……"在湖南省茶陵县列宁学校,保存着一份抗日 英雄邓永耀为这所学校的前身——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所作的校歌。这首歌是他为青少年所作,时至 今日,仍然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1912年1月24日,邓永耀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腰陂乡大南村(现茶陵县腰潞镇大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 家庭,幼年时期在私塾读书,成绩优异。1930年,邓永耀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湘东特委委员。后 来在区、县苏维埃政府做文书工作,草拟文稿。他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高学识,文思敏捷,口笔均 善,堪称党内"秀才",待人诚恳和蔼,工作不知疲倦,深得同志们的好评。 1934年8月,邓永耀随红六军团西征。红二、六军团会合后,其先后调任红二军团政治部总务处长、红 六军团宣传部长,后调红四方面军。1938年,邓永耀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委,率领400名新兵击 毁了日寇40多辆军车,自此,邓永耀的英名在冀南传开。 这是邓永耀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文章来源:新华网) 1939年初,日军集中五个师团分多路"扫荡"冀南抗日根据地,邓永 ...
他再也没有回家,却以另一个名字活在山河之间
新华社· 2025-08-07 08:33
杨靖宇生平事迹 - 原名马尚德 后化名张贯一 最终定名杨靖宇 取平定四方之意 [4] - 1928年从事地下工作 多次改名体现革命决心 [4] - 1940年2月23日牺牲时年仅35岁 胃中仅存草根树皮棉絮 [15] 革命活动与军事领导 - 在吉林磐石 海龙 柳河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6] - 将弱小武装发展为抗日劲旅 100天内作战47次 [7][14] - 提出"灯芯理论" 强调军队与群众如灯芯与灯油的关系 [20] 个人特质与精神 - 五次被捕入狱 身患肺病和关节炎仍坚持战斗 [10] - 笔记本档案显示其精细部署作战计划 包括暗号 兵力统计等 [12] - 拒绝撤退时表示"东北抗联旗帜不能倒" 以稳定民心 [18] 群众关系与历史影响 - 带领战士种植李子树苗 为百姓留下纪念 [21] - 牺牲后抗联继续战斗 其名融入东北土地记忆 [23] - 早期求学时学习染织 初衷是让穷苦百姓穿好衣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