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

搜索文档
桌子被子当掩护 迎着弹雨往前冲(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孙业满在接受采访。 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孙业满与孩子们交流。 刘念胜摄 听说有记者来访,一大早,孙业满便让女儿整理好缀满勋章的军装,自己则坐在客厅一角静静等待。透 明桌垫下铺满的相片、奖状、报功书,记录着这位老人过往的峥嵘岁月。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孙业满历经大小战斗百余场,荣立战功10余次。这些年, 虽然记忆力已大不如前,但时至今日,他仍然能一字不差地唱出当年的歌:"我们是新四军,我们是一 家人,战斗在一起,生活也不分,同生死、共患难,大家一条心……" 第一次扛枪什么感觉? "枪是用来保护家人、保护战友、保护自己的,跟对了队伍,就不怕打不赢" 说起自己的童年,孙业满面色一下子凝重起来。"总结成6个字,就是'吃不饱,穿不暖'。" 1926年1月,孙业满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大明堂村。他5岁那年,外出做工的父亲因锅炉房爆炸不幸离 世,母亲后来改嫁,年幼的孙业满与哥哥姐姐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冬天穿的棉袄,破了好多洞,手 上全是冻疮;粮食不够吃,只能去挖野菜,长身体的时候,睡觉时饿得心里发慌……" 更大的不安,来自侵略者的肆意掠夺。"日伪军经常下乡'扫荡',见什么就抢什么,牲口早就没有了, 攒下 ...
他是二野唯一一位副军职授中将的将领,曾有一段时间被限制使用?
搜狐财经· 2025-05-23 15:09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康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随后被派往新四军担任补充营营长。然而,由于张国焘错误路线导致对四方面军干部的不满,陈康和陶勇等 人面临相当大的排挤,工作环境之艰辛可想而知。为此,陈康与陶勇商议,决定悄然回归老部队,即四方面军改编而成的129师。可他们的计划却泄露,最 终遭到追击。在经过一系列波折后,他们成功到达武汉并转入八路军办事处,得以重返129师。遗憾的是,原本上级对此次举动并不感到满意,将陈康安排 在随营学校担任教员,没有给予他适当的军职。 第二野战军在中国的四大野战军中占据了第三的位置,隶属于九个下属军队,构成了强大的战斗集群。这支部队的指挥官们包括了多位杰出的人物:第十军 的杜义德、第十一军的曾绍山、第十二军的王近山、第十三军的周希汉、第十四军的李成芳、第十五军的秦基伟、第十六军的尹先炳、第十七军的王秉璋以 及第十八军的张国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尹先炳以外,其余八位军长均荣获中将军衔,彰显了他们在军事指挥和战术实施上的非凡才能与卓越贡献。 在第二野战军中,众多副军职中,只有第十三军的副军长陈康获得中将军衔。陈康是一位为人低调、性格谦和的指挥官,他的军事生涯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 时期,那时他是 ...
新四军成立时,四大支队的司令分别是谁,后来被授予什么军衔?
搜狐财经· 2025-05-08 20:06
新四军成立背景与初期组织架构 - 新四军于1937年12月25日在湖北汉口成立,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整编而成 [1] - 初期领导层包括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1] - 下设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成为早期核心作战力量 [1] 各支队兵力与装备情况 第一支队 - 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初期兵力1000余人,后扩至2300余人 [3] - 装备极差,平均十几人共用一把枪,兵员主要来自湘鄂赣边、湘南红军及赣粤边等游击队 [3] 第二支队 - 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由谭震林后调整为粟裕,兵力约1800人 [3] - 装备水平与第一支队相近,兵员主要来自闽西、闽赣边及闽粤边游击队 [3] 第三支队 - 司令员张云逸(兼任新四军参谋长),初期无副司令,后由谭震林接任,兵力约2100人 [5] - 装备优于前两支队伍,实现人手一枪并配备机关枪,兵员来自闽北、闽东红军 [5] 第四支队 - 司令员高敬亭(无副司令),兵力3100余人,为新四军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支队 [5] - 由红28军改编而成,高敬亭曾任红28军政委,作战经验丰富 [5] 将领后续发展与1955年授衔情况 - 陈毅:新四军重组后代军长,解放战争任第三野战军政委,1955年获授元帅 [7] - 傅秋涛:参与济南、淮海等战役,1955年获授上将 [9] - 张鼎丞:解放战争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因转地方未参与授衔 [11] - 粟裕:解放战争表现卓越,1955年获授大将 [11] - 张云逸:1955年获授大将 [13] - 谭震林:转任地方未参与授衔 [13] - 高敬亭:1939年早逝,未参与授衔但资历深厚 [15] 新四军历史评价 - 整体实力弱于八路军,但将领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卓越,创造重要战果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