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文化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假期消费热情“燃” 文旅融合新气象出彩又“出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3 12:16
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开启,移动通信大数据平台分析显示,中秋和国庆连休8天的假期将充分释放全国文旅消费热情。 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不少上班族选择"请3休12"错峰出游,也就是说节前请3天假连休12天。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统计显示,9月27日— 30日出游人群规模相比前一周日均增长9%。 "请3休12"的休假模式使更多游客倾向于长线游,18%的游客选择前往500公里以上的目的地游玩,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中国移动数智化部总经理助理永青拉姆称:"我们借助通信服务大数据分析发现,出游人群规模从9月27日开始上升,于10月1日达到高 峰,整体出游人群规模预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3.5%。" 根据大数据平台的分析,热门长线游路线是上海至北京、深圳至长沙、北京至西安、上海至武汉、杭州至北京。出境游方面,除了港澳、 日韩、东南亚等传统热门目的地,中亚、欧洲、非洲部分国家受到拼假游客青睐,客流增长明显。大数据还发现,假期也被许多人用来安排人 生大事,节前婚庆类App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较平日增长86%。 四川大英:乡村文艺"潮" 表达 节日氛围拉满 国庆中秋假期到来,在四川、重庆、江西等地,热门景区门票预订火热,游客关注度较 ...
西藏江达全力打造藏东红色文化地标
新华网· 2025-09-29 20:52
近年来,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围绕"红色昌都·振兴奋进"主题,厚植"红在江达"四大优势,举全县之力打 造藏东红色文化地标,奋力书写新时代红色江达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江达县积极打造双拥广场等场所,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展 示军民团结的深情厚谊。依托民族团结"十进",开展红色文化"五进"活动,组织27批次1604名村"两 委"班子成员和农牧民群众参观红色景点。组织群众开展红色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 字,提升基层自治能力。2024年,岗托镇岗托村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图为《红色江达》新书发布座谈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江达县以红色旅游为统揽,以国道317为轴,构建"一廊·五片·九驿·多节点"格 局,打造红色文化高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2025年投资6982.97万元实施昌都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1950 仓库提升改造等8个项目,布局红色旅游。连续举办多届"跨越横断山脉,重走金珠玛米之路"红色文旅 活动,邀请多方代表重温红色之旅,提升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8月累计接待游 客54.14万人次,实现收入8971.1万 ...
【“两点一存”耀华夏】兰州沈家岭 西北新生地
新华网· 2025-09-24 15:46
新华网兰州9月23日电(张静 刘欣瑜)22日,"红星照耀中国·'两点一存'耀华夏"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甘肃省兰州市。实地探访了 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沈家岭的兰州市烈士陵园与兰州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沈家岭,曾是兰州战役的主战场。如今,在其北麓,兰州市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这里长眠着1540名为解放兰州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他们用 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功勋,赋予这片土地和平与安宁。 图为兰州市烈士陵园。(张静 摄) 图为兰州战役纪念馆内陈列的革命文物。(张静 摄) 如今,兰州市烈士陵园和兰州战役纪念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超过30万人次的干部群众前来瞻仰缅怀、接受教育。 近年来,兰州战役纪念馆不断创新宣教形式,通过主题签名旗、红歌传唱、红色故事会、"小小讲解员"培训等系列活动,让红色记忆代代相 传。(完) 图为兰州战役纪念馆内陈列的革命文物。(张静 摄) 兰州战役纪念馆内陈列的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展厅通过奏响西进序 曲、实施千里追击、浴血南山之巅、聚歼青马主力、欢庆西北解放等篇章,清晰地再现了 ...
娃娃唱主角 书香“种”心田 边城阅读活动“舞”出红色传承
镇江日报· 2025-09-17 07:57
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以儿童为主体创作表演节目包括舞蹈《开门大吉》《七月火把节》《山笑水笑人欢笑》等展现纯真创意与蓬勃朝气 [1] - 文艺志愿者表演《吉祥》舞《中国梦》歌《小两口》剧红色短剧《小马倌》并讲述烽火年代爱国故事注入文化韵味与红色基因 [1] - 全场齐唱《歌唱祖国》通过激昂歌声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活动高潮 [1] 基层阅读阵地建设 - 通过系统摸排与空间改造实现一批农家书屋提档升级科学规划布局精准扩充藏书特别注重红色经典与儿童读物配置 [2] - 衣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设便民阅读角将红色研学与日常阅读融合提升儿童阅读兴趣与历史精神学习 [2] - 赵庄村借助种田大户田间课堂增设特色农技阅读点提供农业科技书籍与种植手册成为农户增收致富工具 [2] 文化推广成效与规划 - 活动将红色文化与青少年阅读深度融合让文化种子在东乡土地生根发芽 [1] - 截至目前通过主题阅读与空间优化举措使爱国尚学厚德崇文的东乡文化深入人心 [2] - 下一步计划继续拓展阅读活动深度与广度让古韵东乡在书声歌声中结出更饱满文明硕果 [2]
【人民日报】革命热土 发展沃土
人民日报· 2025-09-11 08:34
红色文旅资源开发 - 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大街从抗战养伤地转型为高楼林立商户云集的商业街区[1] - 辽宁本溪草河掌镇依托抗联根据地自然资源发展全域旅游 涵盖温泉湖泊枫叶冰雪四季景观[1] - 吉林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周边发展寒地蓝莓种植和矿泉饮品产业 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1] 区域经济振兴战略 - 东北地区通过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白色冰雪三大要素协同发展 推动全面振兴[1] - 革命老区从战争焦土转变为发展沃土 实现历史机遇与现代化建设的融合[1][3] - 西部开发中青年群体积极参与 科研人员攻克卡脖子技术 党员干部推进民生工程[2] 产业升级与创新 - 数字化云端技术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振兴[2] - 生态治理通过绿锁流沙等措施改善环境并创造经济价值[2] - 寒地特色农业(蓝莓)与矿泉水产业形成规模化优质产能[1]
革命热土 发展沃土(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9-11 06:13
红色文旅与区域发展 - 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大街从抗战养伤地转变为高楼林立商户云集的商业街区[1] - 吉林靖宇县依托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发展寒地蓝莓和矿泉饮品产业 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1] - 辽宁本溪草河掌镇将抗联根据地崇山密林转化为文旅资源 形成温泉湖泊枫叶冰雪四季全域旅游格局[1]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西部开发吸引青年群体投身建设 科研人员聚焦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2] - 数字云端产业兴起推动传统产业变革 体现中华文明革故鼎新特征[2] - 从脱贫致富到沙漠治理 多领域通过斗争智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2] 精神传承与区域振兴 -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白色冰雪共同构成东北全面振兴的发展基础[1] - 抗战精神转化为新时代斗争智慧 推动国家从焦土地带向机遇之地转变[3] - 英雄精神通过家书传承 激励民族自我革新绘制新时代发展蓝图[3]
笔墨丹青忆烽火 164幅书画作品再现峥嵘岁月
河南日报· 2025-09-02 07:33
展览概况 - 烽火岁月铸国魂书画展于8月31日在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开幕 旨在通过艺术载体回顾抗战历程并弘扬革命精神 [1] - 展览共展出164幅书画作品 由河南省长城书画院向省内外书画名家与爱好者征集而来 [1] 社会影响 - 展览吸引市民及青少年参观 受访市民认为作品兼具艺术价值与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1] - 高中生观众表示通过书画艺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体会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 [1] 机构背景 - 河南省长城书画院以离退休老军人为骨干 成立19年来持续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承 [2] - 该机构向巩义市捐赠抗战主题书画作品 进一步丰富当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2] 历史背景 - 巩义作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抗战时期发展武装力量并建立民主政权 [1] - 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是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场所 [1]
了解抗战历史、学习红色文化、感悟民族精神 各地“开学第一课”丰富多彩
央视网· 2025-09-01 15:44
央视网消息: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学年开启,各地中小学结合"开学第一课",广泛开展 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抗战历史、学习红色文化、感悟民族精神。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新学期开学第一课,重庆市江北区部分中小学生走进川江航运文化园,了解相关抗战史。川江航运文化园是 在抗战时期民生机器厂的旧址上建成,园内全景展现了川江航运变迁、民族工业西迁发展等抗战历史故事。专家和老师通过讲解、 表演等形式,向学生们介绍这段史实,让他们沉浸式感受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鲁能巴蜀中学校初中部道德与法治教师郭晓莉表示,让这种川江之上奋起争先的故事真正流入孩子们的心灵、融入孩子们的血脉, 以此来致敬峥嵘历史、赓续伟大精神、照亮未来征途。 在河南新乡,红旗区实验小学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学典礼相结合,为孩子们带来了难忘的开学第一课。学校举办了抗战主题展览, 以"山河破碎""烽火岁月""胜利之光""薪火相传"四个篇章展现抗战历程。还配有专属二维码,家长扫码即可和孩子一起收听革命故 事音频、观看英雄人物短视频。"小小讲解员"们则声情并茂地为一年级新生讲述抗战故事。 江苏南京的开学第一课以"铭记抗战历史 砥砺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朱宝琛:倾家荡产为抗日
新华网· 2025-08-25 16:1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记述了抗日英雄朱宝琛倾家荡产支持革命、最终壮烈牺牲的事迹,并强调其精神在当代的教育意义和传承价值 [2][3][4] 朱宝琛个人背景与早期贡献 - 朱宝琛出生于富裕的晋商家庭,家族开设平遥面粉公司并在吕梁离石有店铺 [2] - 25岁考入北平民国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积极投身学生运动 [2] - 1937年日军侵占平遥后,朱宝琛从自家面粉公司拿出6000余斤面粉并动用4辆骡马大车支援游击队 [3] 投身革命与牺牲 - 1938年朱宝琛被任命为中共汾阳县委书记,后携全家老少及家中财物参加革命,被赞誉“倾家荡产为抗日” [3] - 1941年秋在截击日军的岸底战斗中,朱宝琛遭敌军侧翼包围,突围时中弹牺牲,此次战斗共有七十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2][3] 事迹的当代传承与教育意义 - 平遥县史志研究室将朱宝琛的故事作为经典案例进行日常宣传,并筹备出版《中共平遥县抗日战争回眸》以整理英烈事迹 [4] - 北营村村民通过走访和查阅档案收集整理朱宝琛等烈士的革命事迹,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承 [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朱宝琛:倾家荡产为抗日
新华社· 2025-08-22 17:10
"在组织社区、校园的日常宣讲中,能明显感受到大家对抗日英烈舍小家顾大家、无畏牺牲精神的震撼 和敬仰。"温小琴说,目前,平遥县史志研究室正在筹备《中共平遥县抗日战争回眸》一书的出版,里 面收纳整理了朱宝琛等英烈的故事。 1937年10月下旬,日军侵占平遥县城,县政府人员及游击队决定撤往吕梁孝义。由于游击队人多,粮食 供应面临较大困难,朱宝琛从自家合股的面粉公司拿出6000余斤面粉献给游击队,并动用家中的4辆2套 骡马大车运输。他说:"不给日寇留下,献给抗日用。" 1938年12月,中共晋西特委任命朱宝琛为中共汾阳县委书记,后又调往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 员委员会工作。当时他携爱人、幼子、侄儿和家里的车夫,连同大车和离石店铺的财物,一起参加革 命,受到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部长南汉宸的赞誉:倾家荡产为抗日,全家老少去革命。 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边区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企图占领灵丘县南山的要镇上寨和下关。朱宝 琛主动要求带警卫连在岸底、上庆截击,袭扰日军。在一次袭扰战中,他们被日军从侧翼包围。突围 中,朱宝琛不幸中弹牺牲。 "在抗战史志的日常宣传中,朱宝琛的故事是必讲的一段经典。"平遥县史志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