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搜索文档
定格华侨华人的空中英姿(侨·博物馆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06:50
江门市博物馆的飞虎队藏品 - 江门市博物馆是中国收藏飞虎队相关实物和资料时间较早、类别较为多样的博物馆,藏品包括飞虎队队员李庚申捐赠的日军零式战机残骸机翼残片等1000余件文物 [5] - 飞虎队中有1000多名华裔队员,大部分祖籍在五邑地区,博物馆通过各类展品勾勒出五邑籍侨胞的英勇身影 [6] - 博物馆藏品或由飞虎队队员亲自捐赠,或由热心侨胞从海内外收集而来,体现了江门籍华侨华人与飞虎队间的紧密联系 [5] 海外侨胞的捐赠支持 - 2007年11名飞虎队华裔队员回国探亲时捐赠了600多件历史实物给江门市博物馆,这是博物馆最早收录的飞虎队文物 [7][9] - 美国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及其夫人捐赠了大量飞虎队相关历史实物,包括带有美国王牌飞行员签名的"救命血幅"等代表性文物 [7] - 自2001年以来,江门市博物馆多次赴海外征集文物,获得海外侨团和侨胞大力支持,许多华侨通过回国探亲或邮寄方式捐赠历史实物 [9] 飞虎队历史与五邑侨胞贡献 - 飞虎队开辟的"驼峰航线"是世界空运史上最危险的航线,为中国战场输送宝贵物资,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6] - 五邑地区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祖籍五邑的海外侨胞约536万,分布在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 [4] - 在抗日战争期间,五邑籍飞行员不仅活跃于飞虎队,也是中国空军主力,涌现出黄毓全、黄光锐等代表性华侨飞行员 [11] 博物馆的创新展示方式 - 江门市博物馆通过"博物馆之夜"音乐会、航空主题飞行棋互动游戏、短视频和文创产品等创新形式讲述飞虎队故事 [10] - 2024年推出原创主题展览"长空当歌——江门五邑的航空印记",讲述近百年来五邑航空人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 [10] - 飞虎队相关藏品在北京、顺德、广州等多地配合主题展览展出,让更多观众了解这段历史 [10]
“是老百姓的支持,让我们夺得了胜利”(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6-10 17:1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抗战老兵杜士林的故事,属于人物传记类内容,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公司和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在白山黑水间吹响抗战号角(山河显影)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光阴流转,硝烟散尽,然而凝固于方寸之间 的历史影像,依然清晰如昨。 中国共产党主动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于1934年到1936 年在抗日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图为东北 人民革命军英勇抗击日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1931年9月19日凌晨,侵华日军登上小西门城墙,控制了 沈阳城。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供图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民族各阶层人民、部分爱国官兵 等自发组织建立东北抗日义勇军。图为义勇军在雪地中浴 血奋战。 每一张泛黄的照片,都是时光在民族记忆上刻下的痕迹。战士草鞋踏过焦土的印记,先辈抗击强敌时坚 韧的背影,城墙上满布的弹孔……山河不言,却从未遗忘。本版今起推出"山河显影"系列图文报道,选 登抗战期间的历史照片,沿着影像之河溯流而上,在历史的显影里,回望来路,坚定前行。 ——编 者 (本报记者徐雷鹏、辛阳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3日 14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武装进攻。这就是历史上震惊 中外的 ...
抗战影像记忆|他们,这样长大
新华社· 2025-06-01 20:36
抗日战争背景 -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1] - 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南站 造成200余名妇孺死亡 [3] 儿童团参与抗战 - 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儿童团组织 协助游击队站岗放哨和捉汉奸 [8] - 晋察冀边区儿童团员在查路条的同时教乡民识字"加紧春耕" [6][10] - 陕甘宁边区儿童参与纺线等生产活动支援抗战 [12] 儿童团的精神与贡献 - 战争环境中儿童团员展现出战斗意志与勇气 成长为英雄 [3][14] - 儿童团通过站岗放哨和参与生产为抗战贡献力量 [8][12] - 传唱抗日歌曲如"不怕年纪小 只怕不抵抗"鼓舞士气 [14][15] 历史影像记录 - 王小亭拍摄的上海南站轰炸后幼儿哭泣照片成为历史见证 [3] - 沙飞 徐肖冰等摄影师记录了大量儿童团活动的珍贵影像 [5][6][8][10][12][14]
新四军第7师有多牛?一年收入高达6000余万元,能养活20个甲种师
搜狐财经· 2025-05-28 17:41
新四军第七师的经济奇迹 - 新四军第七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从经济困境发展为"富七师,甲全军",1943年财政收入超过2400万元,1944年飙升至6000万元 [6] - 第七师支援军部资金从1943年的700多万元增长到1944年的1400多万元 [6] - 部队从最初1000多名战士发展到3万余人,地方部队达十几万 [13] 经济困境与对比 - 国民政府给甲种师每月军费20万元,但将新四军军费从16.6万元削减至6.5万元,最终勉强争取到8万元 [3] - 国民党军丙种师每月军费10万元,新四军军费低于丙种师标准 [3] - 第七师成立时仍能获得部分军费支持,但后期面临更大压力 [3] 经济转型关键人物 - 曾希圣作为政委主持军政工作,主导经济建设如黄丝滩大江堤工程,制定发展战略使部队在封锁中立足 [8][10] - 蔡辉提出七条紧急财政措施,发展敌区商业建立南北贸易路线,成为经济命脉和情报渠道 [12] - 两人合作推动成立大江银行发行大江币,通过无息贷款支持农业手工业发展 [13] 部队条件改善 - 从"人少、枪少、钱少、物资少"发展为兵力充足、财力雄厚,成为中共武装中津贴最丰厚部队 [4] - 部队伙食标准为大米饭,每月配发零用钱、牙膏、三条香烟 [5] - 武器装备几乎全部更新为日式装备,从战略机动部队转变为主力部队 [5] 根据地经济建设 - 在皖中抗日根据地面积小、人口有限情况下,通过商业和金融创新实现经济繁荣 [10][12] - 建立贸易路线引入物资资源,同时抵制日伪币流通 [12][13] - 1941年1-11月期间控制47%土地面积和60%人口 [13]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24日
观察者网· 2025-05-24 21:53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聚焦于抗日战争历史事件,不涉及公司或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法提取与公司、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以下是文档内容分类总结: 历史事件记录 - 1932年5月24日日军军事行动及铁路恢复情况 [2][3] - 1933年5月24日日军侵占宁河及国民政府国防会议决策 [4][5] - 1934年5月24日日军增兵及台湾日督活动 [6][7] - 1935年5月24日日军挑衅河北省主席及热河抗日事件 [8][9] - 1936年5月24日中日外交摩擦及走私数据 [12] - 1937年5月24日日本领事会议 [13] - 1938年5月24日兰封会战及徐州突围 [14][15][18][19] - 1939年5月24日随枣会战结束 [21] - 1940年5月24日汪伪政权活动 [23] - 1941年5月24日八路军作战成果 [24][25] - 1942年5月24日日军浙江作战及冀中扫荡 [30][31] - 1943年5月24日鄂西会战及共产国际解散 [33][36] - 1944年5月24日洛阳战役及经济政策调整 [37] - 1945年5月24日中共七大及太岳军区攻势 [38][39] 文化宣传 - 沪电通影片公司完成《风云儿女》并上映 [11] - 晋察冀画报社成立 [31] - 延安大学开学典礼 [37]
石雷之乡 铜墙铁壁——走访大泽山抗日根据地
新华社· 2025-05-24 13:37
石雷之乡 铜墙铁壁——走访大泽山抗日根据地 新华社记者王凯 大泽山,群峰蜿蜒起伏,苍翠的树木挺立在嶙峋岩石间,仿佛在诉说着80多年前血与火的抗争。在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大泽山抗日根据地,追寻先烈战斗足迹。 大泽山是胶东西部最高山脉,横跨平度、莱西、莱州等地。《中共平度地方史》第一卷记载,根据中共 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关于"胶东创立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根据地"的指示,1938年9月,中共胶东特委与八路 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司令部,由掖县迁至平、招、莱、掖交界的葛城一带。同年9月18日, 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于掖县沙河完成整编,由司令员高锦纯、政委宋澄率六十一团和六 十二团进驻掖平边界的夏邱堡一带,开辟根据地。 1941年,大泽山西麓的高家、韭园、南台、北台、所里头五个村的民兵组建高家民兵联防,成为保卫根 据地的重要力量。 记者徒步前往高家民兵联防遗址之一的报警钟旧址,水泥路很快变成依山修凿的石阶,再往上,山路完 全隐没于杂草灌木中。拨开荆棘前行约10分钟,一块巨大岩壁旁,报警钟映入眼帘,岩壁上刻着"开展 地雷战""保卫根据地"的繁体字标语。站在这里,山下高家 ...
他是二野唯一一位副军职授中将的将领,曾有一段时间被限制使用?
搜狐财经· 2025-05-23 15:09
第二野战军概述 - 第二野战军在中国四大野战军中排名第三 由九个下属军队组成 构成强大战斗集群 [1] - 下属军队指挥官包括杜义德 曾绍山 王近山 周希汉 李成芳 秦基伟 尹先炳 王秉璋 张国华 其中八位军长获中将军衔 [1] - 第十三军副军长陈康是第二野战军副军职中唯一获中将军衔者 其军事生涯始于土地革命时期 曾为红四方面军成员 [1] 陈康军事生涯发展 - 抗日战争期间陈康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后任新四军补充营营长 因张国焘路线影响遭受排挤 与陶勇计划返回129师未果 最终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归队 [3] - 1940年陈康被周希汉发现处境艰难 经陈赓协调任386旅副团长 实际履行团长职责 后逐步晋升为团长 副司令员 代司令员 [3] - 解放战争期间陈康与周希汉共同担任旅长 参与上党 闻夏 临浮 晋西南 豫西等战役 1949年改编后任第十三军副军长 [5] 陈康后期军事成就 - 渡江战役中陈康协助指挥第十三 十四 十五军进行千里追击 参与广东 广西 滇南战役 第四兵团作战频率远超第三 第五兵团 [7] - 1952年周希汉调任海军后 陈康接任第十三军军长 驻守云南并晋升正军级 1955年云南军区调整为昆明军区 陈康任副司令员兼省军区司令员 [7] - 陈康在云南工作二十余年后调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1981年按大军区正职待遇退休 [7]
“是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就应该站出来”(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抗战历史与红色旅游发展 - 武乡县在抗战期间有1.46万人参加八路军,占当时14万人口的10.4% [5][9] - 抗战期间武乡县为八路军捐献粮食240余万石,按59万亩土地计算,平均每亩捐粮4.07石 [9] - 武乡县调出5380名干部支援新区建设,形成"五千干部一万兵"的佳话 [9] - 当地与日军进行了6368次战斗,平均每日2.3次,歼灭日伪军28830人 [8] - 武乡县有2.2万民众为国捐躯,其中3200多名载入烈士英名录 [9][10] - 当地现存抗战红色旧址、遗址1190处,近年通过红色旅游专线串联资源带动发展 [10] 抗战精神传承 - 抗战老兵李金水17岁参军,先后参加三次对日战斗并负伤 [5][6] - 李金水家族多人参军,其革命故事成为家风传承的重要内容 [6][7] - 通过"时空对话"系列报道记录抗战老兵故事,传承民族记忆 [4]
1944年,一土匪头子派人送来一张借条:希望新四军接济40万发子弹
搜狐财经· 2025-05-13 01:16
王鼎山生平事迹 - 1944年王鼎山率领被围困两个月的队伍向新四军求援40万发子弹并决定投奔[3] - 王鼎山出身嵊县贫寒农家因反抗地主压迫被迫落草为寇[6][7][9] - 其队伍专劫土豪劣绅并将财物分给贫民被百姓誉为"及时雨宋江"[10] 抗日武装发展 - 王鼎山利用游击战术伏击日军缴获三八式步枪和轻机枪壮大装备[11] - 队伍规模因抗击日军和保护百姓而不断扩大[10][11] - 1944年面临国民党清剿时率部正式加入新四军[16] 与新四军合作 - 中共秘密党员陈力平渗透队伍引导王鼎山接受革命思想[13] - 陈力平评价王鼎山"有强烈民族意识的英雄"并促成合作[15] - 加入新四军后部队被整编为华东野战军参与解放战争[16] 历史评价 - 从草莽英雄转型为抗日核心力量[10][16] - 因民族大义和战功被历史铭记[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