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类命运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东西问丨苏文菁:闽商千年商道,从海洋基因到全球文明的东方叙事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21:05
中新社福州6月19日电 题:闽商千年商道,从海洋基因到全球文明的东方叙事 ——专访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苏文菁 中新社记者 闫旭 从南岛语族的独木舟劈波斩浪,到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万商云集,再到近代华侨下南洋的惊涛传 奇,闽人以海为田、因海而兴的商业史诗,塑造了中国海洋文明的一个独特范式,更在全球化进程中书 写了东方智慧的现代启示。 当下,回望闽商千年商道的演进脉络,如何为人类破解全球化困局提供多一把"中国钥匙"?近日,福州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苏文菁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如何理解闽商的海洋基因? 苏文菁: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出土的独木舟残骸,将中国先民的海洋活动最远推至约7500年前。考古学 家发现,南岛语族先民正是从这片海域出发,用原始舟筏探索、开启跨海迁徙。深植血脉的海洋基因, 在闽地演化为"以海为田"的生存哲学——当黄河文明深耕黄土时,闽人则学会在潮汐间开辟生计。 唐代,闽商正式登上海外贸易舞台。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德化瓷器、福州漆 器达致东亚至东非港口。157 ...
中信建投: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东升西降中的战略耐心与资产布局
2025-06-19 17:4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涉及的行业包括全球经济、中国国内经济、房地产、制造业、消费、财政、金融、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展望 - **核心观点**:东升西降,曲折光明,需构建外循环 [6][7][8] - **论据** - 中国崛起已成事实,是全球贸易和产业链核心,是全球、亚洲、非洲、中东、拉美和部分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8][11] - 美国发动贸易战是政策短视,宏观上阻碍全球发展,不得世界人心,微观上弱化购买力,不得本国民心 [8][15][17] - 一超格局结束,多极世界已来,需穿透美元货币幻觉,关注实际购买力,美国存在货币账面膨胀、实体产出疲弱问题 [8][20][23] - 要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外循环 [8][27][28] - 和平繁荣是民心所向,东升西降是大道之行,中国应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 [34][36] 国内展望 - **核心观点**:保供促需,稳中前行,强韧内循环 [6][8][9] - **论据** - 中国在关税战中取得阶段性胜利,下一步应聚焦国内发展,加速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应对人口负增长挑战,发挥政策空间优势 [63][66] - 面临四个挑战:楼市止跌企稳态势需巩固,制造业延续增长态势需防范内卷式竞争,传统经济动能或衰减或低迷,就业和收入增速放缓 [8][73][78][87][89] - 有五个亮点:宏观经济的6Ds趋势与新消费、新质生产力,制造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财政政策进入扩张期,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 [8][99][107][109][115][119] - 经济动能正在转换,在政策发力和内生动力支撑下,全年有望完成5%的GDP增长目标 [8][122][125] 资产配置 - **核心观点**: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6][8] - **论据** - 股市:风险偏好抬升,短期关注关税战缓和受益板块,中长期关注科技创新、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资源安全、产业升级和新消费等主线 [135] - 债市:长期增长中枢下移、资产荒和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开启,收益率短期震荡,长期下行 [135][144] - 汇率:美元趋势性走弱,人民币汇率短期企稳,中期关注关税 [135] - 房地产: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存量风险逐步化解,有利于中长期止跌回稳 [135] - 大宗商品:铜、原油等受制于弱需求和美国政策,短期原油受中东局势催化,黄金受益于地缘政治、美债规模和美元武器化 [135] - 美股:美国例外论破产,中期经济走弱,盈利难以持续增长,波动风险增加 [135] - 美债:仍有较好投资机会,源于降息需要和美国经济中期走弱 [13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经济下行与社会撕裂,存在关税负面影响、经济不平等、利率高位、政策不确定和财政两难等问题,MAGA上台反映政治极化与社会分裂 [44][47][48] - 美国主导的五次贸易战及其影响,本轮贸易战影响外循环、内循环、大类资产和宏观经济产业布局,下半年是重要研判窗口期 [50][52] -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方面全面突破,2025年宏观叙事变化根源在于创新、升级与政策 [57][59] - 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关键在于协调内外需结构,需将重心转向国内,落实相关部署 [70] - 新消费呈现供给创造需求、消费主体迭代、社会心理需求变化等特点,主要表现为圈层化消费、疗愈型消费和细分人群需求 [106] - 财政政策显著加码,赤字率升至历史高位,通过两本账联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半年将在消费撬动、投资落地与风险缓释等方面持续发力 [115] - 我国贸易开放、自贸区发展、规则开放和人员开放取得进展,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占比达1/3左右,对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 [121]
美企对中国稀土宣战,一年逆袭?中哈连签10份协议,拿下关键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6-19 16:21
稀土行业 - 中国掌控全球70%稀土矿开采、85%精炼产能以及90%稀土金属合金和磁铁产量 [1] - 美国缺乏成熟分离提纯技术链 需依赖中国冶炼设备进口 [1] - 美国能源部资助的15个稀土项目均未实现商业化量产 [1] - 全产业链重构需十年以上周期 美国短期难以摆脱对中国技术依赖 [1] 医药行业 - 美国60%日用药物和80%阿莫西林等基础药物原料依赖中国供应 [3] - 制造业回流政策可能导致美国药企放弃本土市场 [3] 核能行业 - 中核集团获哈萨克斯坦超百亿美元核电订单 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3][5] - 中国技术击败俄罗斯 赢得哈萨克斯坦第二座核电站项目 [3] - 中国通过"技术+资本"组合拳获取高端制造订单 [5] 战略布局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将稀土、医药、核能优势转化为标准制定权 [5] - 哈萨克斯坦铀矿供应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提供双保险 [5] - 中国在东南亚铁路网、非洲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领域持续扩张 [7]
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意义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实践的重大成果,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话语与叙事素材 [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需将中国实践转化为中国主张和智慧的传播力 [1] - 需从中国特色、文明底蕴和世界意义三个维度阐释,帮助国际社会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1] 历史发展脉络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现代化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积累经验与物质基础 [2] - 改革开放时期通过经济中心转移和开放政策,为现代化提供体制保证 [2] - 十八大以来通过理论创新和战略布局完善,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强化制度/物质/精神基础 [2] 全球现代化路径探索 - 全球约11亿人处于极端贫困,发展中国家对适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需求迫切 [3] - 中国用数十年完成西方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创造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奇迹 [3] -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实践路径选择,打破西方模式单一性认知 [3][4] 对西方话语霸权的突破 -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展现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可能性 [4] - 西方现代化导致贫富分化、社会撕裂,近年民粹主义和单边主义暴露制度缺陷 [5] - 中国通过和平发展宪法化、多边倡议等实践,构建区别于西方的现代化叙事框架 [7] 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 - 1979-202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8.9%,对全球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24.8% [6] - 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达17.8万亿美元占全球16.9%,稳居世界第二 [6] - 改革开放后累计帮助近8亿人口脱贫,14亿人现代化进程创造巨大市场机遇 [6] 国际传播实施路径 - 需构建多渠道立体化传播格局,依托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等框架开展活动 [8][9] - 通过人文交流和政策便利化,以亲身体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9] - 采用区域化分众化表达方式,将宏观进程转化为微观个体故事引发共鸣 [9]
热解读|“新的里程碑”是如何铸成的?
央视网· 2025-06-19 08:24
中国—中亚峰会核心成果 - 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中国—中亚精神",定义为六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2] - 中国同中亚五国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2][15] - 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建立13个部级合作平台[15][14] "中国—中亚精神"内涵 - 核心原则:互尊、互信、互利、互助,通过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4] - 具体体现: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平等协商,支持彼此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4] - 历史根基:源自2000多年丝绸之路交往,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推动全面复兴[6] 合作机制发展历程 - 2020年启动中国—中亚外长会晤机制,2022年升级为元首层级机制[9][10][11] - 2023年首届峰会签署《西安宣言》,2024年成立机制秘书处[13][14] - 2025年第二届峰会明确弘扬"中国—中亚精神"[15] 经贸合作成果 - 2024年中国与中亚贸易额达948亿美元创纪录[20] - 中吉乌铁路、跨里海运输走廊等基建项目取得进展[20] - 新能源车、农产品等领域形成双向供应链,签署12份新合作文件[20] 人文与战略协同 - 建立110项峰会成果清单,覆盖旅游、教育、减贫等领域[21] - 六国合作被比喻为"石榴千籽同心",反映民心相通基础[21] - "八点建议"推动产业投资、荒漠化治理等务实合作[17]
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当今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流涌动。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团结协作还是以 邻为壑,考验各方勇气与智慧。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同探索形成的"中国—中亚精神",是对"世界怎么 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的有力回答,启迪我们唯有不移公平正义之心、不坠互利共赢之志,才 能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 中亚精神'。"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中,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中国—中亚精神"。这一 精神是对中国中亚合作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以实际行动弘扬这一精神,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具有重要意义。 "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信""新时代以来的开放共赢",从这三个维度把握"中国— 中亚精神",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中国中亚合作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坚实的实践土壤、广泛的民意基 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深化互信、同声相应""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守望相 助、同舟共济",习近平主席强调的这"四个坚持",体现了中国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原则方针,彰显 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给国际交往的相 ...
共建“一带一路”彰显强大生命力
经济日报· 2025-06-19 05:11
当地时间6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时指出,两年来,中国同 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贸易额增长35%,产业投资、绿色矿产、科技创新等合作积极推 进。这是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的生动缩影。10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风云变 幻的国际格局中,穿越地理阻隔,跨越文化差异,赢得广泛认同与支持。 其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立足现实、因地制宜,精准回应各国发展需求。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对 接,从教育医疗合作到数字经济技术交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不同国家以不同方式、在不同领域持 续产出合作成果。在乌兹别克斯坦,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促进了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在老挝,中 老铁路激活了当地经济,切实提升沿线百姓福祉;在坦桑尼亚,中国援建的基奎特心脏病研究所已成为 东非地区首屈一指的心脏病诊疗中心,吸引多个国家患者就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不强加、不照 搬、不另起炉灶的合作方式,充分尊重各国自主发展的路径和节奏,将发展主导权交给各国人民,树立 了国际合作的新典范。 此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积极对接非盟《2063年议程》、哈萨克斯坦"光明之 ...
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中国中亚携手前行擘画蓝图
新华网· 2025-06-18 21:42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题: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中 国中亚携手前行擘画蓝图 新华社记者何毅 谢琳 江宥林 当地时间6月1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国家主席习近 平出席峰会,发表题为《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 中国和中亚五国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中国—中亚精 神",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为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前行擘画蓝图。相信在"中国—中亚精神"指引 下,各方将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强合作,以高质量发展共逐现代化之梦,让中国中亚 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 "中亚国家同中国合作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 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强调"中国—中亚精神"为世代友好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们要始终秉持,不断发扬光大。 "(中亚国家同中国)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合作模式,体现了真正的睦邻友好与团结互助精 神。"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峰会致辞中感谢习近平主 ...
百年茅台,从赤水河畔走向五洋四洲
财富FORTUNE· 2025-06-18 18:27
世博会与茅台的历史渊源 - 1915年茅台首次亮相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并荣获金奖,成为品牌国际化起点[2][9][12] - 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等外交场合中茅台作为国宴用酒助力大国外交[17][19] - 2025年大阪世博会作为中国馆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展出1915/2010/2025三阶段历史文物及纪念酒[6][39][41] 品牌文化积淀与品质传承 - 唐宋起作为贡品,清代享誉九州,巴拿马金奖奠定"质量是品牌信仰"的理念[14][15] - 基酒生产需经二次投料、九次蒸馏等复杂工艺,依赖15平方公里产区独特气候与微生物群落[30][31] - "濮人善酿"文化内涵分解为自然、社会、工匠精神与美学追求四重维度[29] 国际化战略与创新实践 - 推出"走进系列"出海产品,融合希腊/日本等国文化元素,6月5日起登陆i茅台APP销售[48] - 明确出海三步走战略:产品输出→文化品牌输出→国际化价值创造能力[48] - 上海世博会设计81款纪念酒,收藏价值持续攀升;2025年大阪发布新版纪念酒[23][26][43] ESG与可持续发展 - 白酒行业率先实现100%绿色用电,测算水/碳足迹推进减排降碳[32] - 构建酿造生态与产区生态一体化保护体系,维护不可复制的酿造基因[32][34] - 将"天人合一"理念融入企业逻辑,形成生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35] 文化符号与社会价值 - 通过乒乓外交等事件成为中日友谊见证,松崎君代60年后回赠周总理所赠茅台[1][44][46] - 构建中国人生活方式符号,覆盖婚庆/金榜题名等重要场景[36][40] - 世博会110年参与史体现从"宣告存在"到"国家软实力象征"的升级[26][51]
中国驻智利大使:美单边关税战影响中智双边贸易,应携手反对霸凌胁迫行径
快讯· 2025-06-18 07:45
中美贸易关系对中智经贸的影响 - 中美贸易摩擦被描述为美方发动的单边关税战而非双方责任 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并称之为"反抗美国霸凌战" [1] - 美方单边关税措施破坏国际贸易规则体系 对智利等体量较小国家伤害更显著 [1] 智利关键产业受威胁情况 - 美方试图胁迫智利在关键矿产和基础设施领域接受不合理要求 智利作为矿产出口大国与中国市场形成高度互补 [2] - 中国是智利矿产品最大出口市场 同时在基础设施领域为最大外资来源国之一 [2] - 美方行为若成功将损害智利经济主权 干扰中智贸易投资及科技合作 [2] 国际贸易体系立场 - 中方主张国际贸易应实现双赢 反对单边主义行为 强调维护WTO规则体系 [2] - 智利作为高度外向型经济体 多次公开反对美方单边关税措施 支持多边贸易体系 [2] 国际合作倡议 - 呼吁各国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为 推动包容性经济全球化进程 [2] -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应对当前国际贸易挑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