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台独
icon
搜索文档
泉州宫庙神尊赴台被扣“统战”帽子 国台办回应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20:54
陈斌华说,我想要问的是,民进党当局为什么一再对这些行之有年的交流、庆祝活动进行阻挠限制?为 什么动辄给这些得台湾民心的事扣上"统战"的帽子?当前,台湾经济、民生有很多结构性难题、突出问 题,还面临美国高关税霸凌的严峻挑战,他们能不能做点得民心的事?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当天举行。陈斌华应询指出,闽台风俗相近、文化相通,台湾各民间信仰大都由 福建等地移民传入。长期以来,闽台各类民间信仰宫庙交流往来热络,两岸基层信众联系密切,王爷信 仰便是其中代表。 他介绍,泉州富美宫主祀萧王爷,自古以来便有向海上"送王船"的习俗,历史上有多艘王船穿越海峡漂 到台湾,当地民众都会在王船靠岸之地兴建王爷宫庙供奉,并奉富美宫为祖庙,纪念难得的因缘。今年 是富美宫王船"捷泰利号"抵达台湾嘉义东石港100周年,富美宫萧王爷神尊入岛与有关宫庙共同举办纪 念庆祝活动,是两岸民间信仰交流的一桩好事。 中新社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 刘玥晴 李雪峰)福建泉州富美宫萧太傅金身近日赴台湾展开绕境行程,被 扣"统战"帽子,台陆委会称派员稽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14日在北京表示,民进党当局用对抗思 维干扰阻挠两岸交流合作,不得人心。 此外,台陆委会 ...
国台办:赖清德上台以来所作所为充分坐实其是“两岸和平破坏者”
新华网· 2025-05-14 16:29
两岸关系现状 - 赖清德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 顽固坚持"台独"立场 大肆宣扬分裂谬论 不断操弄"反中抗中" [1] - 赖清德变本加厉制造"绿色恐怖" 阻挠两岸交流交往 编造"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 企图蛊惑岛内民众 误导国际舆论 [1] - 赖清德无视经济规律 图谋两岸经贸"脱钩" 产业"断链" 损害岛内企业和民众利益福祉 [1] 民进党当局军事动作 - 民进党当局加紧采购"爱国者"导弹 抽调台海军陆战队组成战斗队护卫"大台北地区" 多次进行应对"解放军攻台"演习 [2] - 岛内舆论认为这些动作是在为赖清德"临阵脱逃"作准备 [2] 大陆方面立场 -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赖清德说什么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一客观事实 [1] - 两岸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 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 外部势力如何捣乱都无法阻挡这一历史大势 [1] - 国台办推出"'台独'打手、帮凶迫害台湾同胞恶劣行径举报专栏" 截至5月13日已收到近6000封举报邮件 [2]
国台办:越来越多台湾民众认识到美国“挺台”是谎言
快讯· 2025-05-14 12:46
5月14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已满百日,台湾"中研 院"日前发表调查指出,特朗普上任后,有46.7%民众对未来"台美关系"感到悲观,6成民众担心"美方可 能通过与中国大陆达成协议伤害台湾"。对此有何评论?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这表明越来越 多台湾民众认识到"台独"是绝路、外人靠不住,认识到美国奉行的永远是"美国优先",认识到台湾对美 国而言是始乱终弃的"棋子"。民进党当局费尽心机编造的美国"挺台"谎言,越来越骗不了人。(央视新 闻) ...
近五成岛内民众对未来台美关系感到悲观 国台办回应
快讯· 2025-05-14 12:38
金十数据5月14日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今天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主持 本次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已满百日,台湾"中研院"日前发表调查指出,特朗普 上任后,有46.7%民众对未来台美关系感到悲观,6成民众担心"美方可能通过与中国大陆达成协议伤害 台湾"。对此有何评论?陈斌华:这表明越来越多台湾民众认识到"台独"是绝路、外人靠不住,认识到 美国奉行的永远是"美国优先",认识到台湾对美国而言是始乱终弃的"棋子"。民进党当局费尽心机编造 的美国"挺台"谎言,越来越骗不了人。 (中国台湾网) 近五成岛内民众对未来台美关系感到悲观 国台办回应 ...
国台办:已收到近6000封举报“台独”打手帮凶邮件
快讯· 2025-05-14 11:22
金十数据5月14日讯,5月14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3月26日,国务院台办政 府网站推出"'台独'打手、帮凶迫害台湾同胞恶劣行径举报专栏",请问目前收到举报情况如何?对被举 报人员将采取哪些惩处措施?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截至5月13日,专栏已收到近6000封举报 邮件,充分反映了民众对"台独"打手、帮凶破坏两岸交流合作、迫害台湾同胞等恶行的深恶痛绝。我们 将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核实相关举报信息后,对这些打手、帮凶依法追责、依法严 惩。 (央视新闻) 国台办:已收到近6000封举报"台独"打手帮凶邮件 ...
国台办:美方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 反对“台独”
快讯· 2025-05-14 11:18
国台办:美方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 反对"台独" 金十数据5月14日讯,5月14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近期 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媒体及专家学者发声,对赖清德"台独"挑衅的极端危险性、危害性表示担忧和谴责。 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根源在于赖清德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勾连外部势力 大肆进行谋"独"挑衅。陈斌华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解决台湾问题是两岸中国人自己的事。美 方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反对"台独"。 (央视新闻) ...
国台办:民进党当局刻意刁难大陆配偶 这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迫害
快讯· 2025-05-14 11:00
两岸关系与大陆配偶权益 -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指出民进党当局出于"台独"本性和政治私利区别对待并刻意刁难数十万大陆配偶 [1] - 发言人将民进党当局的行为定性为不折不扣的政治操弄和政治迫害 [1] - 岛内社会团体为抗议民进党当局的打压迫害组织了"挺陆配、反迫害"大游行 [1] - 大陆方面表态将作为大陆配偶的娘家为其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支持和帮助 [1] - 民进党当局的行为已遭到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和舆论的反对与批评 [1]
外交部:要求有关国家恪守承诺,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快讯· 2025-05-08 15:59
外交表态 -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就台湾地区相关言论发表评论 [1] - 发言人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台湾光复80周年 [1] - 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被确认为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历史与法理依据 -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1] - 这些文件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 [1]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改变 [1] 对相关方立场与要求 - 民进党当局被指打着民主自由幌子掩饰台独分裂本质 [1] - 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普遍共识 [1] - 要求有关国家恪守台湾问题上的政治承诺 约束有关人员不为台独分裂势力站台撑腰 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1]
美智库民调显示越来越多台湾民众不相信美国 国台办回应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22:38
美国对台政策与产业影响 - 美国被指逼迫台湾转移以台积电为代表的核心优势产业至美国,方式包括投资或合资[1] - 美国要求台湾提高防务预算以购买更多美国武器,并试图武装台湾,鼓动全民巷战[1] - 美国计划对台湾加征高额关税,预计将严重冲击台湾相关产业[1] 台积电投资动态 - 尽管2024年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持续亏损,公司仍宣布将扩大对美投资1000亿美元[3] - 台积电的半导体产业被描述为被拱手奉送给外部势力的"伴手礼",此举被指出卖台湾企业和民众利益[3] 两岸经济关系 - 民进党当局被指将推动两岸"脱钩断链"作为与美谈判的筹码,这将方便美国掏空台湾优势产业[2] - 大陆经济被描述为基础好、韧性强、潜力大且长期向好,是台湾产业和农渔民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最佳选择[2] - 台湾有风险成为美国农产品的倾销地,进一步损害台湾经济发展权益和民众利益福祉[2]
台海观澜|日本内部会议信息泄露,赖清德集团为何如临大敌
经济观察报· 2025-04-30 21:33
事件核心与各方反应 - 台湾媒体名人蔡正元在电视节目中透露 其从日本政客中山泰秀处获知一份由日本从台湾获取的名单 名单显示赖清德集团计划针对包括蔡正元 郭正亮 傅崐萁在内的特定人士进行打压 [1] - 赖清德集团对此反应强烈 台湾外事部门发布新闻稿强烈谴责蔡正元 称其操弄是非 捏造假消息 抹黑国际友人 严重伤害台日信赖关系 [2] - 民进党籍立委赖瑞隆批评蔡正元颠倒是非 是国民党与台湾之耻 另一民进党籍立委林楚茵指责蔡正元破坏台日情谊 [2][3] - 日本政客中山泰秀发表声明否认透露相关信息 并表示保留法律追诉权 民进党方面透露中山泰秀已开始在台湾寻找律师 [3] 事件暴露的安全与政治依赖问题 - 该事件暴露出台湾安全系统存在重大漏洞 重要内部名单信息通过日本方面回流至台湾 [5] - 赖清德集团对日本关系被描述为仰人鼻息 日本因地理邻近被视为比美国更重要的支撑 能在台海有事时进行急救 [6] - 赖清德集团对日本方面一直保持小心翼翼的态度 因此对蔡正元的爆料反应激烈 [7] 潜在危机与长期担忧 - 事件引发对绝密撤离安全保障的担忧 若台海有事 美日台可能建立的空中走廊等绝密撤离信息可能因安全漏洞或日本方面漏风而泄露 对台独骨干分子构成灭顶之灾 [8][9] - 赖清德集团安全及外事系统内部人员可能因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而感到担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