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北抗联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初心使命
辽宁日报· 2025-09-18 09:16
演出活动与艺术成就 - 辽宁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八女投江》于9月17日在辽宁大剧院开启首场巡演 演出以精湛芭蕾技艺获得观众热烈掌声和情感共鸣 [1][2] - 该剧自2014年首演以来广受赞誉 多次获得观众重复购票观看 曾荣获文华大奖和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荣誉 [2][4]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该红色经典作品将展开规模性巡演 [4] 创作理念与社会价值 - 剧团选择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复排演出 旨在通过艺术手法再现战争残酷性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敬畏及对和平的珍视 [2] - 作品通过芭蕾柔美艺术形式展现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被观众评价为"不仅是芭蕾艺术精品 更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3][4] - 演出致力于让观众感受抗联英雄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 特别注重引导青年人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2][4] 演员演绎与精神传承 - 主要演员通过严格把控角色细节和深层次感悟人物内心 力求让观众通过表演感悟英雄力量 展现抗联战士的铮铮铁骨 [2] - 演员表示伟大抗战精神时刻激励其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每次表演前都会重温历史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2] - 舞蹈学校学生观看演出后表示 英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将激励其在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3] 社会反响与教育意义 - 各界观众包括省市场监管局、共青团委员会、学校教师及大学生等均表示要将观演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 [3][4] - 具体实践包括将精神力量融入政策制定、行业监管、风险防控等具体任务 以及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 [3] - 大学生观众表示将把对英烈的崇敬转化为扎根辽沈大地的实际行动 把专业所学与辽宁发展需求相结合 [4] 文化影响与地区发展 - 作品作为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在汇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3][5] - 通过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方式 该剧助力辽宁儿女在决战决胜的道路上锚定目标勇往直前 [5] - 演出活动与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相结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 [2][5]
全方位多维度展现东北抗联历史和丰富精神内涵
辽宁日报· 2025-09-18 09:16
纪录片制作与发布 - 纪录片《东北抗联》共10集,每集30分钟,近期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首播,随后在辽宁卫视等平台展播[1] - 该片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广播电视局共同出品,已通过审查并取得《播出许可证》[1] - 全片按照4K超高清技术标准摄制,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语态、新体裁的运用[2] 内容与叙事特色 - 创作采用"精神为魂、时间为轴、新料为点、情感为本、当下为据、制作为要"的叙事策略,通过30多位抗联将士的故事绘制历史画卷[1] - 采用"政论情怀、故事表达、情感共鸣"的创作手法,将宏大历史叙事与细腻情感描写相结合[2] - 注重挖掘新文献与口述史料,首次披露国联报告、抗联将士书信、日军战报等珍贵资料,并抢救式寻访抗联老兵及其后人[2] 历史背景与意义 -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战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的人民抗日武装,经历14年浴血奋战和10万余次殊死搏斗,牵制70多万日军精锐[1] - 创作团队除深度挖掘东北本土史料外,还远赴云南、新疆、北京等地追踪拍摄,并首次引入国际视角[2] - 该片已被列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电视作品展播片单[2]
传承伟大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辽宁日报· 2025-09-18 09:16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 - 辽宁省教育系统深入挖掘“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以打造特色思政课品牌 [2] - 通过将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政课,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旨在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2] 思政课程创新与实践 - 思政课教学形式实现多样化创新,包括在红色场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师生共创将历史事件搬上舞台的文艺会演、以及大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会 [2] - 召开“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经验总结会,成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组建红色抗联党员科研先锋团队 [3] - 连续多年以“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组织全省大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现已形成品牌,例如本溪市实验小学演出爱国情景剧,沈阳建筑大学附属小学原创德育短剧 [3] 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 - 打造高水平思政课教师团队是关键环节,通过定期举办教学研讨、开展中小学教师到高校访学、连续举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赛来提升教学能力 [4] - 评选精品教案、精品课件,形成一批“大思政课”品牌 [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馆校合作 - 全省遴选第一批16个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例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6] - 深入推进馆校共建,例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与学校合作开展专题展览和课堂,培育了一支数百人的青少年志愿讲解与服务队伍 [5] - 各高校通过建设校史馆、打造党史文化长廊、创作校园红色思政剧、录制微课程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教育 [6] - 假期组织学生开展“重走抗联路·传承红色记忆”等主题研学活动,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6]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凝聚力量
新华社· 2025-09-18 08:41
红色旅游与教育基地发展 - 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者众多,展品包括赵尚志将军生前使用的手枪等国家一级文物[8] - 牡丹江市林口县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每年接待参观者数万人,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 - 辽宁科技学院东北抗联精神育人“筑梦空间”展馆自2020年9月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校内外4万余人次参观[16] - 本溪满族自治县“重走抗联路”活动自2017年推出以来已吸引来自全国多地10万余人次参与[18] - 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天桥沟景区作为东北抗联第一军根据地,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胜地,瞻仰者络绎不绝[19] 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 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黎明村发展5万亩野山参种植基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0倍,从不足千元实现显著提升[19] - 黑龙江尚志市元宝村建设铅笔工业园区,年加工铅笔21亿支,成为国内铅笔板行业“隐形冠军”[19] - 尚志市发展4.5万亩浆果种植基地,2024年浆果速冻单果产量达1.5万吨,红树莓产品远销欧洲[19] 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 - 鞍钢集团本钢集团生产的高强超高强汽车用钢工艺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巴掌大钢板能承受3头成年蓝鲸重量[22]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精密加工先进战机零部件,产品涵盖歼击机到舰载机[22] - 中国一重集团自主研发百万千瓦级核电锻件和大型石化装备,打破国外垄断并远销全球多个国家[22]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凝聚力量
新华社· 2025-09-17 23:38
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产业 - 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和牡丹江市林口县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等场馆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者数万人[3][4] - 辽宁科技学院东北抗联精神育人“筑梦空间”展馆自2020年9月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校内外4万余人次参观[7] - 本溪满族自治县“重走抗联路”活动自2017年推出以来,已吸引来自全国多地10万余人次参与,涵盖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等群体[8] 区域特色农业与乡村振兴 - 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天桥沟景区黎明村通过发展野山参种植,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千元增长10倍,5万亩野山参基地成为“绿色银行”[9] - 黑龙江尚志市元宝村投资建设铅笔工业园区,年加工铅笔21亿支,成为国内铅笔板行业“隐形冠军”[10] - 尚志市发展特色农业,4.5万亩浆果种植基地2024年浆果速冻单果产量达1.5万吨,红树莓产品远销欧洲[10] 高端装备制造业 - 辽宁本溪鞍钢集团本钢集团生产的高档汽车面板、高强超高强汽车用钢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11]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歼击机、舰载机等先进战机研发上取得突破,产品守护祖国领空[11] - 中国一重集团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核电锻件、大型石化装备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并远销全球多个国家[11]
明日沈阳将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辽宁日报· 2025-09-17 09:23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也是东北抗联精神的主要诞生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英雄的东北 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撞钟鸣 警仪式既是对抗日英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后人的有力激励。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 和平、开创未来,汇聚起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决战决胜三年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 宁篇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明日上 午,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将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自1995年起,每年的9月 18日都在沈阳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警示世人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今年的撞钟鸣警仪式将 奏唱国歌、撞钟鸣警、拉响防空警报。沈阳全城及全省各地将同步拉响防空警报,火车、轮船、汽车鸣 笛3分钟。 ...
聆听白山黑水间的热血壮歌(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2025-09-14 05:50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 号召人民团结抗日并指出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驱逐帝国主义 [7] - 中共中央连续发表决议和宣言 提出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第一个指出赢得胜利的途径是动员全体人民团结抗战 [7] - 中共满洲省委党员仅2000多人 但像火种一样使东北抗日烽火持续燃烧14年直至胜利 [10] 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与贡献 - 中共满洲省委组建10余支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成为东北抗战中坚力量 [8] -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统一改编为11个军 总兵力达3万余人 活动范围覆盖70余县 [9] - 东北抗联以顽强意志持续打击侵略者 最多时牵制70万日军 为全民族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11] 抗日斗争的艰苦历程与牺牲 - 东北抗联战斗条件极其艰苦 缺粮时啃树皮饮冰雪 缺武器就从敌人手中夺取 [10] - 军级以上干部牺牲20余人 师级以上干部牺牲100余人 杨靖宇将军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 [10][11] - 赵一曼受酷刑9个月始终坚贞不屈 牺牲前给儿子遗书表明为国牺牲的决心 [12] 历史教育与精神传承 - 博物馆开展面向中小学的研学课程和大学生思政课程 创新社会教育活动形式 [14] - 小志愿者出演抗战历史舞台剧《黑土英魂》 以立体鲜活方式呈现历史 [14] - 每年9月18日沈阳举行撞钟鸣警仪式 撞响14下警钟警示勿忘国耻 [14] 国际影响与历史见证 - 共产党员巩天民为首的九人小组冒死搜集400多页日军侵华罪证 提交国联调查团 [8] - 1933年国联裁决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建立伪满洲国属于侵略行为 [8] - 日本二战遗孤捐资兴建感谢中国养父母碑 体现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宽厚品格 [13][14]
烽火信笺——永不磨灭的信仰
核心观点 - 英雄书信展现抗战时期民族精神与牺牲精神 体现历史传承价值 [2][12] - 信息传递方式反映特殊历史条件下斗争智慧 [5] 历史文献内容 - 赵一曼烈士就义前写给儿子的家书 表达未能尽责的遗憾及为国牺牲的信念 [2] - 左权将军写给妻子的家书 体现分离21个月的思念之情 [8] - 书信题词展现对爱与事业的忠诚态度 [10] 精神传承 - 英雄笔墨精神历经80年未褪色 曾化作战斗号角 现成为历史回望坐标 [12] - 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通过书信得以传承 [12] - 英雄精神持续照亮前行道路 [12] 信息传递方式 - 东北抗联将士采用树皮刻消息或贴标语的方式进行隐蔽信息传递 [5]
哈尔滨: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过硬铁军
纪检监察工作精神建设 - 哈尔滨市纪委监委通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读书分享会学习《杨靖宇传》 强调发扬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1] - 开展"铭记历史守初心 勇担使命筑忠诚"系列活动 包括主题党日、参观学习、读书分享、剪纸作品展和英烈故事讲述[1] - 组织党员干部实地参观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 聆听英雄故事并重温入党誓词[1] 红色资源教育利用 - 挖掘李兆麟将军纪念馆、靖宇大街、尚志大街等红色坐标 教育引导干部赓续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2] - 通过红色资源将革命先辈精神内化为坚定信仰 转化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2] - 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和筑牢政治忠诚[2]
孙福贵:“红军岗”上东北抗联烈士英魂的守望者
新华社· 2025-08-24 20:30
历史背景与纪念意义 - 1940年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六合镇"红军岗"与日伪军激战 多名战士为保护村民牺牲 [1] - 当地群众冒险安葬5位烈士遗体并立碑纪念 使该地成为英雄长眠之所和红色记忆载体 [1] - 现址为德发村和平组 系1940年东北抗联"红军岗"战斗发生地长安堡 [9] 孙福贵的守护行动 - 2012年返回六合镇后重新粉刷斑驳的旧纪念碑漆面 并在山岗播种格桑花陪伴烈士长眠 [1] - 2013年当地政府修建大理石纪念碑后 每日清晨坚持清扫墓园和拂去碑上浮尘 [1] - 自愿担任讲解员为年轻人及游客讲述烽火岁月 传递牺牲与铭记的意义 [2] 纪念活动与文物捐赠 - 2023年8月14日向参加"重走抗联路"活动的学生讲述东北抗联事迹 [4] - 8月23日与村民李洪海在"红军岗"举行升旗仪式 并共同查阅历史资料 [5][9] - 将收藏的"红军岗"战斗子弹正式捐赠给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 [12] 纪念设施与景观维护 - 在家中可遥望"红军岗" 持续打理自种的格桑花墓园 [6][14] - 在纪念馆向家人展示由其粉刷的老纪念碑 并向孙女讲述敌后游击事迹 [13][14] - 通过无人机影像记录田野中的"红军岗"全貌及缅怀先烈的场景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