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岸统一
icon
搜索文档
“台湾没有金鸡母,也没有印钞机”
环球网· 2025-10-31 21:04
地缘政治与军事动态 - 赖清德在台军M1A2T战车成军典礼上声称强化“国防”是为“保家卫国”及维持台海和平,并反对统一和“一国两制”[1] -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在东盟防长扩大会上重申台海两岸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并强调有充分实力应对侵权挑衅行为[1] - 中美元首会晤释放积极信号后,赖清德再次强调“强化国防”,反映出其不安情绪[1] 台湾地区军购与财政影响 - 台湾地区明年防务预算占GDP的3%,占全年总预算的三分之一,可能挤压教育、健保等民生领域投入[2] - 民进党当局2019年以2467亿余新台币向美国采购66架F-16V战机,款项支付超八成但美国一架未交付[2] - 采购的M1A2T坦克被指缺乏关键装备且重达70吨,在台湾多山地形中实用性存疑,被岛内专家视为“活靶子”[2] 军事力量对比 -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建成以航母、万吨级驱逐舰为核心的远洋海军,并批量列装第五代战机[3] - 解放军拥有东风系列导弹构建的全球精确打击体系及体系化联合作战优势[3] - 在解放军现代化军事力量面前,台湾地区的“强化国防”举措被视为无效[3]
国台办:两岸统一才能永保台湾太平
经济观察网· 2025-10-29 11:36
两岸关系表态 -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彭庆恩于10月29日新闻发布会评论赖清德10月25日关于“和平要靠实力”的言论 [1] - 发言人指出赖清德言行暴露其对历史不知敬畏及背叛民族的丑行 [1] - 发言人表示赖清德言论暴露其妄图“以武拒统”“以武谋独”的不自量力 [1] 核心立场阐述 - 国务院台办明确表示“台独”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 [1] - 国务院台办强调两岸统一是永保台湾太平的前提 [1]
钟台文:祖国必然统一势不可挡
财联社· 2025-10-28 12:35
两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自宋元以来台湾绝大多数时间是统一国家的一部分 [2] - 台湾被日本非法侵占50年间,台湾同胞持续反抗并赴大陆参加抗日战争,最终共同取得胜利并光复台湾 [2] - 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完成国家统一是全体14亿多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2] 两岸关系发展现状 - 中国共产党引领推动下70多年来两岸关系长足发展,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密切 [3] - 两岸和则两利、合则双赢,交流交融的时代大潮不可阻挡 [3] - 大陆惠台政策举措契合台湾同胞心声,塑造了台湾社会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 [3] 对“台独”势力的立场 - “台独”分裂势力推动“去中国化”毒害青少年,制造分离意识,危害台湾前途 [4] - “台独”势力甘当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台遏华”棋子,出卖民族利益,终将遭到历史审判 [4] - 2300万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台独”分裂没有出路 [4]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事业的立场 - 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5] - 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统一 [5] -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由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外部干涉阻挡不了历史大势 [5] 统一的国际法理基础 - 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中国统一是维护国际法的应有之义 [6] - 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6] - 中国统一由战后国际秩序决定,为绝大多数国家所支持,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6] 统一的能力与前景 - 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经过数十年发展综合国力大幅跃升 [7]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祖国大陆发展优势持续转化为推进统一的能力和动力 [7] - 两岸实力对比和国际格局演变趋势对统一一方越来越有利,台湾可实现高度自治并参与国家治理 [8]
新华社署名文章: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
新华社· 2025-10-28 10:09
两岸经济合作与机遇 - 两岸贸易额在2008年至2016年期间不断创下新高 [3] - 统一后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将全部实现零关税 [4] - 台湾企业可依托大陆雄厚的资金、庞大的市场及完整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 [4] - 两岸产业链将深度融合,台湾的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等优势产业可与大陆互补 [4] - 农业、旅游等台湾传统产业可借助大陆游客与消费市场焕发新活力 [4] 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 已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等政策 [2] - 逐步为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 [2] - 和平统一后台湾地区现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将得到充分尊重 [2] - 实行“爱国者治台”、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私人财产、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2] 民生福祉与基础设施 - 统一后台湾地区财政税收可用于改善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 [5] - 国家可投入支持台湾的民生建设,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等基础设施将极大改善 [5] - 两岸商品无障碍流通将大幅降低台湾消费品价格 [5] - 台湾同胞往来大陆更为便利,就业、创业机会普遍增多 [5] 产业发展与市场空间 - 台湾获得新的市场空间和综合成本优势,为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 [3] - 越来越多的台商台企选择在大陆发展,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 [3] - 两岸共同市场建成后,台湾经济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将迎刃而解 [4] - 两岸企业可携手发展,走向全球 [4]
两岸统一后有哪些利好,新华社重磅发布!
第一财经· 2025-10-27 23:0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定论 [1][2] - 统一后台湾同胞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更加安全、更有尊严 [2] - 和平统一后台湾地区将实行高度自治,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将得到充分尊重 [3] - 两岸经济合作将突破台湾经济发展瓶颈,使其分享国家发展红利 [4][5] - 统一后台湾财政将尽可用之于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将得到极大改善 [6] - 台湾同胞将共享民族荣耀和大国尊严,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国际事务 [7] - 统一将消除“台独”带来的战争风险,确保台湾同胞安居乐业 [8][9] 两岸关系政策与现状 -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出台了“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政策 [3] - 为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持续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3] - 2008年至2016年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贸易额不断创下新高 [4] - 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把台湾带向兵凶战危的险境 [8] 统一后的经济发展前景 - 两岸共同市场建成后,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将全部实现零关税 [5] - 台湾企业可依托大陆雄厚的资金、庞大的市场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做大做强 [5] - 台湾的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等优势产业可与大陆产业优势互补 [5] - 农业、旅游等传统产业可借助大陆游客与消费市场焕发新的活力 [5] 统一后的民生与社会保障 - 台湾地区财政税收尽可用于改善民生,防务预算可大量投入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 [6] - 台澎金马的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等基础设施将得到极大改善 [6] - 两岸商品无障碍流通,台湾消费品价格将会大幅降低 [6] - 台湾同胞往来大陆更为便利,就业、创业机会普遍增多 [6] 统一后的国际地位与民族认同 - 台湾同胞将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体会大国公民的尊严 [7] - 经中国中央政府批准,外国可在台湾设立领事机构,国际会议可在台湾举办 [7] - 两岸同胞对中国人的身份有共同认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共同愿景 [7]
历史不容轻忽遗忘!民进党当局不办光复节纪念活动,“岛内人民无法接受”
人民网· 2025-10-27 14:11
大陆纪念活动概况 - 大陆在北京隆重举办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大会及设立纪念日招待会 [2] - 与会台胞认为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2] - 会场布置强调“纪念”而非“庆祝”,凸显铭记历史、维护真相的决心 [2] 大陆对两岸关系的战略定位 - 大陆在“十五五”规划建议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已将两岸关系与国家统一列入整体规划 [2] - 两岸融合与交往的深化将为台湾带来更多发展契机 [3]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展览,展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及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历史 [3] 岛内政治态度与舆论反应 - 民进党当局未举办任何纪念活动,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对台湾光复只字未提 [4] - 国民党及多位政治人物批评民进党切割历史,认为其行为是对历史的背叛及羞辱 [4][5] - 民进党当局使用“终战”而非“光复”来诠释历史,被批评为自我贬抑和矮化 [6] 岛内民间与社会舆论 - 台湾民间存在自发组织的纪念活动,如国民党在台北中山堂广场举行庆祝大会 [5] - 岛内舆论批评民进党修改教科书隐藏史实,呼吁从思想中扫除“恋殖”阴影 [7] - 舆论对比两岸纪念态度,认为大陆真正在乎台湾,而民进党刻意扭曲历史 [8]
台湾人士:共同纪念台湾光复有助增进认同
中国新闻网· 2025-10-26 21:33
法律设立与历史意义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0月24日通过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举行多种形式纪念活动 [1] - 以国家名义设立纪念日,彰显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理事实,是对“台独史观”的有力回击 [2] - 纪念日延用“光复”二字有助于导正历史,“光”代表从日本殖民黑暗走入回归祖国怀抱的光明,“复”代表丢失故土复归 [1] 各界观点与影响 - 法律形式确定纪念日超越一般仪式,是两岸实现完全统一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展现大陆的意志与决心 [1] - 共同纪念台湾光复彰显两岸同属一中的事实,有助于增进同胞认同和深化心灵契合 [1] - 两岸史观趋于一致将为未来深化合作、推动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2] 纪念活动与社会反响 -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受到台湾各界高度关注,全台各地同日也举办纪念活动 [1] - 今年被取消20余年的台湾光复节恢复全台放假 [2] - 纪念活动是对岛内企盼和平、渴望早日实现完全统一的民意的呼应 [2]
“不能忘,常思量”——岛内各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
新华社· 2025-10-25 23:06
纪念活动概况 - 岛内各界举办活动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 包括台北 台中 高雄等地[1][2][3][4] - 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岛内民众时隔25年再度迎来"光复节"假期[1] - 台湾统一联盟党 台湾劳动党等多个团体在台北举办纪念活动 百余人在雨中齐唱《台湾光复纪念歌》[1] 活动参与方与形式 - 纪念活动由台湾统一联盟党 台湾劳动党 台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 新党 台湾抗日亲属协进会等团体发起[1][2][3] - 活动形式多样 包括纪念集会 音乐会 纪录片展映会 车队游行 摩托车游行和图文展览等[1][2][3][4] - 台北中山堂举行纪念活动 数百位市民参与 80年前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此举行[2] 核心历史观点 - 台湾光复结束了长达半世纪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 重回祖国怀抱[1] - 纪念台湾光复是纪念抗战胜利和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回归中国的历史时刻[2] - 活动呼吁坚持民族正气 认清历史真相 坚守中华民族身份认同[3] 当前政治立场 - 活动声明警告"台独"分裂势力 任何"倚美谋独" 分裂国家的图谋都将被粉碎[2] - 指出岛内有些人宣扬殖民史观 如称抗战胜利为"终战" 不承认"台湾光复" 目的是切断两岸历史联结[2] - 强调唯有两岸携手 民族复兴 台湾才有光明未来[3]
张亚中事了拂衣去,赵少康不舍利与名
经济观察报· 2025-10-22 19:04
国民党主席选举与主要人物表现 - 国民党主席选举中,71岁的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和75岁的媒体名人赵少康表现抢眼 [4] - 张亚中竞选党主席失败,但因其在辩论会上对“九二共识”的纯正阐释(一个中国、追求统一)而虽败犹荣,并影响了当选者郑丽文的立场 [4] - 赵少康未亲自参选,而是将郝龙斌推到前台并遥控指挥,其指控大陆利用网军干涉选举的行为被广泛视为一步“臭棋”,并被认为导致了郝龙斌的失败 [5] - 选举后,赵少康建议郑丽文压制国民党内亲近大陆的力量,其言行被分析背后充满个人算计,旨在维持其政治影响力与节目收视 [5][6] 主要人物立场与后续发展 - 张亚中在选举失败后于10月19日宣布退出江湖,其表态被视为悲观,认为其主张无法穿透“认知短浅的高墙” [8][9] - 赵少康在支持对象失败及自身策略受挫后,仍能神色自若地主持政论节目,展现了老牌政客的功底 [7] - 文章作者认为张亚中的悲观没有必要,指出历史潮流是两岸终将统一,且时日不远,统一后两岸人民将共促民族复兴 [10]
台海观澜 | 张亚中事了拂衣去,赵少康不舍利与名
经济观察报· 2025-10-22 10:35
国民党主席选举主要参与者分析 - 71岁的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在党主席选举中失败,但其在辩论中的表现展现了纯正国民党人的真性情 [1] - 张亚中准确阐释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为一个中国和追求统一,这与国民党高层此前“一中各表”的模糊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1] - 75岁的媒体名人赵少康最初计划参选党主席,并获得了参选资格,但最终推举郝龙斌参选,自己在幕后指挥 [2] 赵少康的竞选策略与影响 - 赵少康指控大陆利用网军干涉国民党主席选举,此言论被民进党利用,并在国民党内部引起哗然 [2] - 蓝营和绿营均有很大声音认为赵少康的失策是导致郝龙斌最终输掉党主席选举的原因 [2] - 选举结束后,赵少康主张新任党主席郑丽文应压制党内亲近大陆的力量,否则将出现“令不出党中央”的局面 [2] 对赵少康动机的各方解读 - 赵少康的言行引起大陆网民反感,被部分人视为顽固的国民党反动派 [3] - 在台湾岛内,有分析认为赵少康不亲自参选是因需辞去中广董事长职务,担心选不上导致两头落空 [3] - 另有观点认为赵少康在选后继续评论是为了蹭郑丽文的流量,以维持其政论节目的观众 [3] - 赵少康被描述为言行充满算计的政客,其政治底色难以分辨 [3] 张亚中的选举结果与后续 - 张亚中在党主席选举后第二天于《中国时报》发表文章,正式宣布退出江湖 [4] - 张亚中在文章中感叹其为国家赢得尊严与和平的呐喊未能穿透“认知短浅的高墙”和“政客煽情的喧嚣” [4] - 张亚中引用古诗表达其作为“百战归来的战士”的落寞心境,并称外在时空已不容许他再为救党救国救两岸而战 [4] 对两岸关系的宏观展望 - 文章观点认为,历史巨轮碾压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两岸终将统一且时日不远 [6] - 统一的进程可能存在波折,但统一后两岸人民将共同促进民族复兴、共享大国荣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