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

搜索文档
“教联体”关键在联(师说)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12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政策解读 - 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 提出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 2027年实现全覆盖 [1] - "教联体"是以学校为圆心 区域为主体 资源为纽带的工作方式 旨在凝聚家校社三方育人力量 [1] "教联体"资源整合机制 - 构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立体化育人资源库 活化利用各类社会资源 [2] - 典型案例:海口市中小学结合当地资源设计海洋航天主题拓展活动 培养学生科技兴趣 [2] - 推动博物馆成为历史课延伸 企业作为劳动教育基地 社区广场作为社会实践舞台 [2] 协同育人问题解决路径 - 针对"小眼镜""小胖墩"等青少年健康问题 通过家校社协同开展专项治理 [3] - 北京市案例:交通部门优化通学公交路线 医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活动 [3] - 建立"责任清单"和"资源地图" 明确各方育人职责 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机制 [3] "教联体"实施要求 - 避免"重搭建轻联动"误区 强调"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的常态化协同 [3] - 需完善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激发各方创新活力 [3]
警察变“家教”,孟子怎么看?(科教视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1 09:10
家庭教育现状与冲突 - 母子因辅导作业发生冲突并报警,反映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亲子矛盾 [1] - 警察介入后通过专业方法有效辅导英语学习,凸显非家长身份在教育中的优势 [1] - "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说作业鸡飞狗跳"的顺口溜概括了家庭作业辅导的典型困境 [1][2] 易子而教的传统智慧 - 孟子提出"易子而教"理念,指出家长直接教育子女易因情感因素导致冲突 [2] - 教育需用正理正道,家长若因教育失败转为愤怒会破坏亲子关系 [2] - 贾政对贾宝玉的严厉教育导致亲子疏离,印证传统理念的现实适用性 [3] 现代教育实践与协同机制 - 完全照搬"易子而教"不现实,需结合现代环境创新应用传统智慧 [3] - 教育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整合学校、社区、家庭三方资源 [4] - 教育环境营造比直接督导更重要,孟母三迁体现环境对教育的基础作用 [4] 教育方法有效性对比 - 家长辅导作业4小时未果,显示情感因素对教育效果的负面影响 [2] - 警察采用"记录生词+全文翻译"方法快速见效,体现专业教学技巧的优势 [1] - 教育专家理念在实际亲子辅导中难以执行,反映角色定位的关键性 [2]
“让爱育未来”,2025成都“蓉城家长季”正式启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22:44
家庭教育创新实践 - 成都市举办"'让爱育未来'——2025成都'蓉城家长季'"活动,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核心命题,通过专家演讲、案例分享等形式推动家庭教育与社会文明建设深度融合 [1] - 活动由成都市文明办、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开放大学等多家机构联合举办,邀请李玫瑾、杨咏梅、龙迪等教育心理学专家进行主题分享 [1] - 活动突破传统讲座模式,针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学教育三个阶段进行真实案例宣讲,包括红色教育、家国情怀培育、青春期教育等实践 [12][16]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创始人杨咏梅提出"数智时代需要智慧爱",强调家庭教育应回归育人本质,以品德塑造为核心责任 [2][5]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龙迪教授提出"正念养育"概念,倡导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体验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理解与敬畏 [8]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解析生命教育难点,指出婴幼儿期依恋、青年爱情等情感连结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11] 成都家庭教育网络建设 - 成都开放大学家长学校总校构建覆盖全域的23个区县家庭教育网络,设立2018个子校,形成"15分钟家庭教育服务圈" [17] - 首届"蓉城家长季"推出四大特色项目:"家庭成长课表"、"成长地图"、"成长礼单"和"家庭教育宣传联盟",提供精准化指导服务 [17] - 5月起成都各区县将开展百余场家庭教育咨询活动,组织专家深入社区提供"教育门诊"和"个案会诊"服务 [17] 教育实践案例 - 成都市第十八幼儿园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联动家长与社区资源培养3-6岁儿童的家国情怀 [16] -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实施"一核四维"协同育人模式,整合校内外红色文化元素打造浸润式育人空间 [16] -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建立"三位一体"联动机制,通过家长学校解决青春期教育难题,获评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 [16]
李玫瑾×龙迪×杨咏梅蓉城开讲,2025成都“蓉城家长季”解构家庭教育底层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15:15
每经记者|余洋 每经编辑|唐元 在第四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到来之际,一场关于教育与爱的城市对话即将开启。5月16日,由成都市 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指导,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主办,成都市家长学校总校、成都开放大 学协办,成都新东方家庭教育指导与研究中心支持,每日经济新闻承办的"'让爱育未来'——2025成 都'蓉城家长季'"活动将在四川天府新区拉开帷幕。 活动拟聚焦当前教育改革与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议题——"家校社协同育人",邀请李玫瑾、杨咏梅、龙 迪等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学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与融合,探索科技赋能下的温情教育新范式。 教育大咖的育儿妙招,解锁家庭"成长密码" 本次活动聚焦三大方向:在情感教育层面,剖析家庭教育中爱的本质与实践路径,强调情感联结对人格 塑造的基础作用;在技术赋能层面,展现技术创新如何打破教育时空界限,如AI亲子互动工具、虚拟 现实成长档案等前沿案例;在能力培养层面,前瞻未来社会人才需求,倡导跨文化包容、批判性思维与 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系。 围绕上述方向,教育大咖们将展开深度思辨,三场核心主题演讲将构建完整教育图谱,帮广大家长减少 焦虑。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创办人、中国家 ...
驻校社工点亮青春“心”灯
苏州日报· 2025-05-03 08:22
学校社会工作联合体建设 - 太仓市2017年起探索"学校社会工作联合体"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教育部门引导、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网[1] - 该模式使区域学生极端事件占比从5.3%下降至2.8%,并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1] - 2023年实现20所初高中3.1万名学生驻校社工全覆盖,各乡镇设立流动站提供节假日服务[3] 政社协同机制 - 太仓作为"政社互动"发源地,拥有社会组织超500家,持证社工2022名,每万人持证社工人数达37人[2] - 2021年将学校社工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局和民政局联合出台试点方案和管理办法[2] - 建立"校园联合体"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社区、妇联、卫健等资源进行全周期守护[5] 服务成效数据 - 开展心理健康筛查8.3万人次,提供专业咨询3952人次,防范自杀自伤危机50起[6] - 研发4大类11模块课程,开展社工课1966节、公益活动240余次,建立128个社会实践基地[5] - 家长训练营使93.8%参训家长优化教育方式[6] 专业人才建设 - 驻校社工平均年龄32.7岁,100%持社工证,40%持教师证,20%持心理咨询师证[6] - 建立实训基地开展脱产培训,已进行团体督导8次、个体督导80次[7] - 2024年项目扩展至90所学校,被列入苏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7] 未来发展计划 - 将服务延伸至小学阶段,推动从"全覆盖"向"高质量"转型[8] - 持续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提升心理健康"本质安全"水平[8] - 总结可复制经验,为全国提供"太仓样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