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新四军模范政工萧国生
新华社· 2025-07-19 10:37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新四军模范政工萧国生的生平事迹,属于历史人物传记类内容,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信息。经核查,全文未提及任何企业、市场或经济数据,因此无法按照您要求的格式输出公司和行业分析要点。 建议提供包含商业、金融或产业动态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当前内容更适合进行历史人物精神提炼或红色教育价值总结。
永不磨灭的记忆|回顾惊心动魄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
央视网· 2025-07-16 14:53
历史事件背景 -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日军全城搜捕抗日文化人士,中国共产党秘密组织"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1] - 行动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成功转移800多名文化精英至抗日大后方[10] - 被营救人员包括宋庆龄、茅盾、邹韬奋等近百名文化界领军人物[3][10] 营救行动执行 -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廖承志接到中共中央密电后立即策划行动[6][14] -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东江纵队前身)承担主要护送任务,利用地理和语言优势开辟秘密交通线[6] - 文化人士伪装成难民分批转移,首批20余人经白石龙村中转站撤离[8] 关键历史细节 - 纪念馆现存1941年周恩来签发"香港接朋友"密电复原件及邹韬奋题字"保卫祖国 为民先锋"[3][8] - 茅盾在《脱险杂记》中记载转移细节,行程跨越粤港多地历时半年[10] - 1942年2月为躲避国民党特务侦查,采用惠州至老隆的水路二次转移方案[10] 历史意义与纪念 - 2023年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专题展览,汇集营救参与者后代共同追忆[12] - 研究机构指出该行动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展现中共抗战中流砥柱作用[14] - 被营救文化人士后续创作大量文艺作品,深刻影响新中国文化建设[10][14]
感悟抗战精神 汇聚爱国力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5 07:5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进行总结。新闻主要报道了市政协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情况,以及委员们的参观感受和体会。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党的骆驼”黄文杰:无限忠诚的战士
新华社· 2025-07-13 16:1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围绕革命烈士黄文杰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影响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投资分析视角的总结。该文档属于历史人物传记类内容,建议重新提供与商业、金融或公司相关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焦点访谈|文物里的红色记忆,有哪些首次披露的历史事实?
央视网· 2025-07-07 21:45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核心 [3] - 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其中近三分之一文物为首次展出 [3] - 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全景展现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历程 [3] 中国共产党早期抗战贡献 - 九一八事变后24小时内,中共满洲省委即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半个月内连续发布三份宣言,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 [5] - 1932年4月15日毛泽东起草的《对日战争宣言》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 [7] - 东北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主要抗日武装力量,涌现杨靖宇、赵尚志等烈士事迹 [9] 全民族抗战关键节点 - 卢沟桥事变次日(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布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11][13] - 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重大胜利 [15][17] -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1年1月)投入105个团20余万人,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21] 军事作战数据 - 1937-1945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作战125165次 [22] - 统计表显示:歼灭日军合计超过33万人(含伤俘),歼灭伪军合计超过45万人(含伤俘) [22] -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22] 历史意义 - 展览通过首展文物如沈忠明烈士证明书、李天佑作战笔记等,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 [11][17] - 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政治领导力与战略决策,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3][15]
历史转折处的那“一夜之间”(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历史事件背景 -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向中国守军开枪并炮轰宛平城,引发卢沟桥事变[4][5] - 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营长金振中率部驻守宛平城和卢沟桥,果断下达作战命令与日军激战[5] - 29军曾在1933年春喜峰口战斗中用大刀歼敌5000余人,以"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激励士兵斗志[5] 军事冲突发展 - 7月8日黎明日军攻击卢沟桥附近铁路桥和回龙庙,3营10连1排排长沈忠明率部抵抗几乎全员牺牲[6] - 7月28日拂晓日军6万余人进攻北平南苑阵地,29军7000守军伤亡超5000人,副军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殉国[13] - 南苑战斗中17岁学生兵李鸿斌等首次参战,日军记录称遭遇"白日下的噩梦"般顽强抵抗[13] 教育文化保护 - 平津沦陷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遭洗劫,南开大学被夷为瓦砾[17] - 郑天挺忍痛留下5个年幼子女只身南下,参与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迁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17][18][19] - 西南联大8年培养8000多名学生,产生2位诺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等杰出人才[19] 全民抗战动员 - 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毛泽东等表示红军愿"保土卫国"[20] - 北平学联组织学生慰问前线并发起捐献麻袋运动,几天内大学校园麻袋"堆积如山"用于防御工事[21][22] -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和"八一宣言"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4][26] 国际影响与评价 - 中国抗战开辟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长期牵制日军主力,以3500万人伤亡代价赢得胜利[27] - 1942年伦敦媒体称英国战争实始于1937年中国七七事变,中国抗战"裨益英美匪浅"[27] - 中国以反法西斯四大国身份参与创建联合国和战后国际秩序构建[28]
《亮剑》重播档期公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14:24
纪念活动总体安排 - 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中央广电总台等多部门联合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文艺晚会、舞台艺术展演、美术作品展、主题展览等 [2][3][4][6] - 纪念活动时间跨度从7月持续到10月,涵盖多种艺术形式和传播渠道 [3][4][6][7] - 活动坚持惠民导向,设置低价票和免费开放等措施 [3][46] 文艺作品创作与播出 - 广电总局推出多部抗战主题电视剧,包括《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各省级卫视播出 [6][37] - 制作多部纪录片如《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东北抗联》等,预计7月起陆续播出 [6][38][39] - 推出微短剧《马背摇篮》《怒刺》等,以轻体量、强节奏形式讲述抗战故事 [6][43] - "重温经典"频道观众规模已突破3亿,将安排播出《亮剑》《历史的天空》等经典抗战剧目 [7] 主题展览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7月7日起举办主题展览,展出面积1.22万平方米,包含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 [12][22] - 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全面展示14年抗战历史,突出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国战场东方主战场地位 [13][23][24][25] - 特别设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展示抗战英烈家书等珍贵资料 [22][30] 国际传播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海外用户达7亿,将用82种语言向全球传播抗战故事 [33] - 与俄罗斯合作拍摄纪录片《伟大的胜利》,首次披露苏联摄影师拍摄的珍贵抗战影像 [34] - 纪录片《共同的使命》由艾美奖得主主持,通过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抗战历史 [33] 技术创新与艺术表现 - 运用AI技术修复历史影像,还原真实场景,增强观众体验 [45] -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采用一镜到底等创新拍摄手法 [45] - 文艺节目《烽火战歌》运用数字影像技术强化视觉效果 [45] 数据统计 - "重温经典"频道观众规模突破3亿 [7] - 微短剧用户达6.62亿,网民使用率近60% [43]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海外用户规模7亿 [33]
时代专论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03 09:16
党的纪律建设 - 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加强纪律建设 以铁的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确保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 [2] - 毛泽东提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 强调纪律与路线的紧密联系 制定《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文件 确保政策方针落实 [3] - 纪律建设的关键任务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严防"独立王国"倾向 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4][5] 党的作风建设 - 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风建设的根本任务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生活、情绪和要求 领导群众改良生活 [7][8] - 提出"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这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基本领导方法 也是党的工作作风的根本所在 [9] - 延安整风运动是党风建设的里程碑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思想教育 形成"头雁效应"与整体推进的相互协调 [10][11] 正风肃纪反腐 - 严惩贪污腐败和违法犯罪分子 如黄克功案件和肖玉璧案件 体现了党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13][14][15] - 通过正风肃纪反腐相互协同、一体推进的工作做法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 [16] 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 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党风的内涵和重要性 指出党的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在党和党员行动上的表现 [17] - 在党的七大上 毛泽东总结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 自我批评 [18] - 七大党章把纪律作为党的组织基础写进总纲 明确规定"四个服从"原则 为纪律建设提供党内法规依据 [19][20]
1938年,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海南日报· 2025-06-25 10:03
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1938年12月5日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 由冯白驹任队长 国民党每月提供军饷8000元 [7] - 改编前琼崖红军仅剩数十人 通过群众献枪参军 一个月内迅速发展到300多人 近300支枪 [8] - 改编地点选在云龙镇 因交通便利且群众基础好 便于革命队伍开展工作 [11] 国共合作谈判过程 - 1937年7月中共琼崖特委主动提出停战抗日主张 8月启动首轮谈判 但国民党缺乏诚意致前三轮谈判未果 [9] - 1938年10月广州失陷后 琼崖国民党防卫力量不足4000人 冯白驹直接与王毅谈判促成合作 [9][10] - 合作达成后国民党按协议提供编制和军饷 但政治上仍对共产党保持严密监视 [8] 云龙改编历史意义 - 标志着琼崖国共两党结束11年内战 首次实现枪口一致对外 [5] - 改编后两个月即在潭口渡口打响琼崖抗日第一枪 政治影响力迅速提升 [13] - 独立队1939年3月扩编为独立总队 人数从300人增至1000人 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2万人的琼崖纵队 [13] 旧址保护与教育传承 - 1952年在六月婆庙旧址建设云龙改编纪念馆 后多次扩建 入选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3] - 2014年起云龙镇成立红色讲解志愿者服务队 中心小学更名为琼崖纵队红军小学 开展红色教育 [14] - 现存旧址通过绘画、实物等展示改编场景 再现当年群众敲锣打鼓送锦旗的盛况 [6][8]
南苑兵营燃起红色火种
北京晚报· 2025-06-24 15:23
中国共产党在29军的统战工作 - 中国共产党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重点放在宋哲元和29军身上,通过共产党员在军中宣传抗日主张并发展大批抗日积极分子 [1] - 党中央派张金吾(经武)作为联络代表驻29军,毛泽东亲笔信盛赞宋哲元抗日决心并提议恢复联俄联共政策 [5][6] - 中共北平市委提出"拥护宋哲元将军抗日"口号,激发29军官兵抗日热情,1936年10月南苑兵营举行万人大阅兵提振士气 [6] 29军内部的中共党员与组织建设 - 29军副参谋长张克侠为中共秘密党员,曾拟定积极作战计划并说服宋哲元抗战,1937年开办参谋训练班并引入中共党员张友渔担任政治教官 [10][14] - 党组织在29军4个团中建立士兵支部,并与3个团长、2个师参谋长建立秘密关系,中高级军官中有多名地下党员如过家和、过家芳等 [10][11] - 中共派遣大量党员、民先队员进入南苑军事训练团,成立党支部及外围组织"武研会",朱大鹏任支部书记并负责宣传工作 [11][12][13] 抗日宣传与文化活动 - 地下党员张克侠联合佟麟阁、何基沣等将领达成对日坚决作战共识,制定"以攻代守"计划 [14] - 学生会、民先队通过球赛、联欢活动向士兵宣传抗日,成立"铁血剧团"排演抗日戏剧及爱国歌曲 [15] - 张友渔在参谋训练班讲授日本问题课程,系统传播抗日救国主张 [14] 宋哲元对中共的支持与合作 - 宋哲元默许学生及民众抗日活动,签署释放草岚子监狱61名共产党员的训令,回应中共联合阵线建议 [7] - 宋哲元接受毛泽东联共抗日主张,安排张金吾任冀察绥靖公署秘书,并保护军中进步分子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