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历史
icon
搜索文档
从烽火童年到精神火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3 06:14
林珍个人背景 - 90岁抗日老战士 曾担任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小鬼通讯员和护理员 [4][6][7] - 1943年8岁加入游击队 负责情报传递和伤兵护理工作 [6][7] - 1977年返港后致力于抗战历史教育 1995年起担任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秘书长及会长 [8] 抗战经历细节 - 6岁目睹日军空袭启德机场 姐姐林展遭受日军欺凌成为投身抗日导火索 [5] - 情报传递方式包括将情报卷成火柴棒藏于衣襟或水果篮 通过树上刻痕和石头作为路标 [6] - 伤兵护理期间经历缺医少药困境 需反复清洗带脓血纱布 目睹无麻药取子弹手术 [7] 爱国主义教育贡献 - 长期在历史遗迹与校园开展抗战历史宣讲 包括屯门龙鼓滩纪念碑和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 [4][8] - 2015年获颁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24年借予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作为重点展品 [8] - 拔萃女书院通过AI技术创建虚拟抗战老兵对话项目 使学生重走抗战路线 [8] 历史纪念活动 - 2024年9月3日香港海防博物馆改设为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展出东江纵队实物包括布袋毛毯手枪及《前进报》 [8] -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强调和平珍贵性 呼吁代代守护历史记忆 [9]
重访抗战地标 | 沂蒙山·铸就铜墙铁壁
新华社· 2025-08-21 09:57
"红嫂"是怎样一个群体?一个小村庄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大年初一第一碗饺子敬先烈的年俗从何而 来?新华网"重访抗战地标"大型行进式融媒体系列报道带您一起走进山东省临沂市,走近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
文字如刃,镌刻抗战荣光
新华社· 2025-08-20 20:24
[ 责编:杨煜 ] 共传薪火 一起写下新的胜利! 在14年抗战历史中 那些印刷在报刊、书籍、传单上的文字 记录下侵华日军累累罪行 更镌刻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 是曾经最有力的文字 是代代传承的中华之魂 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文脉、根脉 从未断绝! 愿吾辈中华儿女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重温抗战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
央视网· 2025-08-19 20:17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国多地开展 包括参观纪念馆 革命遗址 主题展览和实境课堂等形式 旨在重温抗战历史并汲取奋进力量 [1][3][5][7] 活动内容与参与情况 -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市民络绎不绝 1932年4月《红色中华》刊发的《对日战争宣言》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3] - 江苏淮安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开展缅怀先烈实境课堂活动 参与者探访战斗战壕并体验战场场景 感悟烈士不怕牺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5] 主题展览与文物展示 - 山西 河北 山东 河南四省文博场所同步推出"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 共展出1000余件革命文物 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指挥敌后抗战和发动战略反攻的伟大征程 [7] -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在长春开展 展出千余件实物展品中超过一半为首次公开亮相 多件东北抗联相关珍贵文物引发关注 杨靖宇 赵一曼等抗日英烈后人到场参与活动 [7]
台湾青年以文创“重绘”两岸记忆:实地了解更能感受和平不易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16:12
两岸青年交流活动 - 11名台湾青年在广西南宁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前进行肃立默哀仪式[1] - 交流活动由时报金犊奖参赛学生组成 通过设计作为媒介连接两岸共同历史渊源[1] - 参与者首次参观昆仑关战役旧址及博物馆 将抽象战争概念转化为具象体验[1] 文化认同与历史教育 - 台湾学子通过实地参访增强对抗战历史的理解和认同[1] - 活动强调共同历史渊源对促进和平相处的重要性[1] - 实地体验被认为比语言宣介更具教育影响力[1]
特写:“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扭曲”——两岸媒体人同温抗战记忆
新华社· 2025-08-17 21:33
两岸媒体人历史参访活动 - 全国台联2025年两岸媒体人辽宁行活动于8月14日在沈阳启动 两岸媒体人走访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东北抗联遗址等抗战纪念场所[1] - 活动参与人数未明确披露 但包括台湾自媒体人 资深电视制作人及青年学生等多领域代表 视频单日播放量近10万次[1][2] - 后续行程计划参访万忠墓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 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等历史场所[3] 台湾历史教育现状 - 台湾岛内官方教育被指淡化中华民族抗战历史 教科书对九一八事变等内容仅轻描淡写带过[1] - 民进党当局被指控为政治目的修改历史教材 刻意割裂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关联 甚至美化日本殖民统治[2] - 部分势力试图用"中日战争"取代"抗日战争"称谓 用"终战"替代"抗战胜利" 被批抹杀抗战正义性[2] 历史认知差异与影响 - 台湾青年通过参访首次了解侵华日军细菌战等罪行 多数学生对抗战史存在"旁观者"心态[1] - 1895-1945年日本殖民期间 数十万台湾同胞为抗争付出生命 1937年后积极参与大陆抗战[2] - 抗联战士在缺衣少食的严寒环境中坚持抗战14年 密营房舍等遗址展现艰苦斗争条件[3] 两岸历史联结 - 台湾光复80周年与抗战胜利80周年具有直接关联 抗战胜利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前提[2] - 台湾同胞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支援大陆抗战 多人为国捐躯 体现两岸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2] - 两岸媒体人强调需共同铭记保家卫国历史 勿忘先辈牺牲奉献[3]
重访抗战地标|上海·“八百壮士”守四行
新华网· 2025-08-16 23:04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涉及历史事件和纪念馆,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信息。因此,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一批抗战题材新作在上海书展亮相 回望壮阔历史 细读抗战记忆
解放日报· 2025-08-14 10:01
出版行业动态 - 上海书展推出多部抗战题材新书,包括《饶家驹:被遗忘的英雄》《上海抗日战争史》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2] - 五大连环画出版社联合推出《胜利与和平》连环画典藏,精选61部80本抗战题材作品,现场签售排长队 [2] - 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三毛从军记全集》珍藏版和《三毛流浪记》彩绘版8册,纪念三毛诞生90周年和张乐平诞辰115周年 [3] 文化内容创作 - 抗战题材儿童文学作品《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改编为连环画《不屈的手指》,展现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文化的破坏 [4] - 连环画《国歌从这里唱响》由国歌展示馆等单位策划出版,历时一年绘制,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4] - 上海作家路内推出抗战题材长篇小说新作《山水》,在本届上海书展首发 [4] 历史研究与传播 - 《上海抗日战争史》以1931-1945年史料为基础,多角度展现上海抗日斗争完整历程 [2] - 专家学者发起寻找30万南市安全区难民后代活动,收集战时见闻资料 [1] - 抗战题材连环画被视为了解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对青少年历史认知具有教育意义 [2]
国台办:希望广大台胞同我们一道铭记抗战历史,捍卫胜利成果
新华网· 2025-08-13 19:11
两岸关系政治立场 - 国台办强调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重要成果 呼吁台湾同胞共同捍卫民族大义和祖国统一 [2] - 批评台湾地区"国史馆"使用"中日战争结束与终战接收"表述 认为其刻意淡化日本侵略暴行和抹煞抗战正义性 [2] - 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并开辟敌后战场 [2] 两岸文化交流活动 - 2025年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联合采访活动于7月30日至8月6日举办 主题为"抗战胜地、三湘新貌" [3] - 2025鄂台师生文史教学观摩交流会7月18日至25日在湖北襄阳举行 主题为"共缅抗战英烈 同温中华文化" [3] - 台湾同胞近期在大陆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 该片基于南京大屠杀真实历史影像创作 [3] 军事动态与防务预算 - 第四艘075型两栖攻击舰湖北舰在八一建军节首次公开亮相 人民海军两栖作战能力持续提升 [3] - 台湾地区2026年度防务预算提升至GDP的3%以上 折合超过8000亿元新台币 主要用于对美军购 [4] - 批评台湾当局增加军事预算搞"全民皆兵" 指责其甘当美国军火商"提款机" [4]
国台办谈众多台胞观看《南京照相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共同铭记抗战历史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3 14:38
纪念活动与文化交流 - 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联合采访活动于7月30日至8月6日举办 两岸30多家媒体44名记者参与 覆盖长沙、常德、衡阳、怀化等抗战名城 活动包括参访战场旧址、抗战纪念场馆、采访抗战老兵和文史专家 以及参加衡山忠烈祠祭拜仪式 [3] - 鄂台师生文史教学观摩交流会于7月18日至25日在湖北襄阳举办 两岸百余名师生参与 活动内容包括凭吊张自忠将军纪念碑和同难官兵公墓 交流楚文化、三国文化 学习中华历史并重温抗战历程 [3] 电影《南京照相馆》文化影响 - 电影《南京照相馆》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 以历史照片为依据展现普通中国人以底片为"武器"的坚定抗争 具有历史教育意义 [4] - 该片已刷新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 并于8月12日宣布密钥延期至2025年9月24日 [7][5] - 电影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将历史"具象化"呈现给观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