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缅怀先烈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记者节丨这一次,镜头转向我们自己
央广网· 2025-11-08 14:43
新闻行业的工作内容与挑战 - 记者在武汉渡江节期间,面对当地2025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在正午室外进行报道,相机因高温罢工,手机也两次触发温度过高保护,最终用冰水瓶降温完成拍摄[3] - 记者在泰山之巅进行国庆升旗仪式直播,克服了信号传输、设备架设和信号测试等难题[5] - 记者在报道7月底北京洪灾时,日均驾驶300余公里,10余次辗转于多个乡镇,并成为首位深入失联村(琉璃庙镇双文铺村)的媒体记者[15] - 记者在2025年海南台风季多次冲向风圈中心,在风暴中保持冷静,在废墟中记录灾后重建[24][25] - 记者在直播高考首日时,体会到新闻的要点是字字斟酌的严谨、大方得体的从容,以及传递信息的责任[32] 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与价值 - 消费投诉平台记者通过曝光套路与骗局,推动监管部门查处,获得消费者感谢,感受到推动社会向好的踏实感[6] - 记者关于“小区儿童游乐区建设不达标”的报道,帮助当事人搭建了与相关方沟通的桥梁,推动了问题解决,并收到了手写感谢信[10] - 法治频道记者通过普法内容传播,切实帮助他人维权,见证法治种子在更多人心中扎根发芽[13] - 记者在洪灾报道中,当被困群众对镜头说出“谢谢央广网的关注 我们都平安”时,感到身心疲劳瞬间消散[15] - 记者对《我的母亲》作者及热爱读书的农民工的采访报道,在抖音平台收获30万+点赞和数千条评论,获得认可并在反馈中认识不足加速成长[7] 媒体技术应用与内容传播效果 - 记者在武汉高温报道中,拍摄的视频刚发出时还捏着把汗,但热度一路攀升,登上热搜,评论区充满“辛苦”“注意防暑”的留言,老同学也私信提及在热搜上刷到[3] - 记者对热点人物的采访报道在抖音平台收获30万+点赞[7] - 财经记者采访权威专家和企业掌门人,话题涵盖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中美经贸关系走势等,报道出乎意料地收获“热搜”“热榜”[12] - 记者在贵州见证“世界第一高桥”横跨天堑,桥旅融合让游客纷至沓来,沿线农特产品、民宿、文创焕发新生[16] - 记者在南昌安义县直播非遗米粉,时长约40分钟,这是其当年参与的第4场直播,状态变松弛,效果获得认可[20] 记者职业成长与个人突破 - 一位自称I人的记者在武汉高温报道中首次新闻出镜,专注于做好报道,传递最真实的室外温度,忘了自己的性格特点[3] - 记者开始从幕后走到镜头前,参与部门大半部分的直播和出镜工作,尽管作为社恐人士感到不易,但最终做到了,并在农民丰收节直播中获得认可[19][20] - 编辑出身的记者开始接触老龄事业,参与“老龄盛典·银发榜样”主题报道,进行写提纲、扛相机、面对面深度交流等挑战[33] - 新入职的摄制成员第一次独自出差拍摄制作《当"瓷娃娃"想要站起来》,对记者职业产生新体悟,感受到内容生产应怀敬畏之心,并受一线前辈鼓舞[35] - 记者通过高考直播实战,从“新闻新人”迈出坚实一步,深刻体会到直播的真正重量[32] 行业覆盖与专题报道领域 - 财经记者采访领域覆盖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中美经贸关系走势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2] - 记者报道海洋领域,涉及LNG加注从“华南首船”走向“全域覆盖”、“海基二号”模型、深海装备、智能航道、无人船艇、深海机器人、绿色甲醇船舶等,展现海洋新质生产力[21] - 记者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探访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记录当地从烟尘漫天到竹海摇曳的蜕变,以及农家乐从门可罗雀到宾客盈门的变化[28] - 记者报道法治领域,接触法律专家、基层“法律明白人”与广大网民,聆听“网络暴力”等深刻警示,也见证暖心普法的及时回应[13] - 记者报道老龄事业,采访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苗晓红奶奶,记录其“60岁是闯的年纪,80岁也是”的精神[33]
特写:沈阳,这一刻为历史而鸣
新华社· 2025-09-18 18:06
纪念活动与城市参与 - 沈阳市在9月18日9时18分全城鸣响钟声、警报声和汽车鸣笛声,车辆停驶,行人驻足肃立 [1] - 全市9条路18条街的车辆停驶鸣笛,整座城市没有庆典和婚礼,进行深切历史追思 [1] - 市内118块户外电子屏、1800辆公交车和上万辆出租车的后视屏显示“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等字样 [1] 历史教育与公众意识 -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举行撞钟仪式,14响钟声象征中华民族14年浴血抗战 [1] -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常年上演红色朗诵、舞台剧和情景剧,讲述和平来之不易 [2] - 辽宁14座城市拉响防空警报,互联网上“勿忘九一八”话题和图片刷屏 [2] 历史遗迹与现代发展 - 曾被炸毁的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现已成为沈大线一部分,每天有200余列高铁飞驰而过 [1] - 中国铁路沈阳局沈阳工务段员工维护该段铁路,强调检查好每一米线路 [1] - 辽宁宾馆作为九一八事变密谋之地“大和旅馆”旧址,其会议室、楼梯、墙面瓷砖依旧保存以警示后人 [2] 个人参与与社会传承 - 出租车司机王川每年在此时刻鸣笛,并向各地游客讲述东北抗联英雄的牺牲和奉献 [2] - 66岁市民贾红艳拍摄“警钟与高铁同框”画面,感慨国家发展迅速但历史不能忘 [1] - 六年级学生闫载煕参与撞钟仪式,表示要铭记先烈牺牲,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沈阳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新华社· 2025-09-18 15:39
纪念活动概况 - 社会各界人士在沈阳隆重集会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1] - 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广场上巨大的台历形石碑时间凝固在1931年9月18日 [1] - 自1995年以来每逢9月18日警报都会在沈阳这座城市拉响 [1] 仪式具体环节 - 9时18分14名社会各界代表推动钟槌撞响警世钟14响钟声寓意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 [1] - 警报声划破天际鸣响3分钟沈阳9条路18条街上汽车停下鸣笛示警行人驻足肃立 [1] - 辽宁各地同时鸣响防空警报共同铭记这一国难日 [1] - 80名青年学生铿锵有力地朗诵了由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写下的三首诗词 [1] 参与者感言 - 东北育才学校高三学生周格非表示诵读英雄诗词能深入感受英雄精神先烈牺牲换来今天生活不忘历史才能书写新历史英雄精神将激励砥砺前行 [1] - 96岁老战士程茂友指出九一八事变过去94年不能忘记惨痛历史教训要居安思危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团结起来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1]
矢志奋斗!以强军担当告慰先烈 用胜战本领守护山河
央视网· 2025-09-18 15:30
军事训练与战备活动 - 第82集团军某旅拉响防空警报并组织官兵向抗战先烈默哀宣誓 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融入备战打仗 [1] - 第73集团军某旅展开实弹射击演练 通过实战化环境磨砺打赢本领 筑起守护领空的钢铁屏障 [3] - 中国海警在多任务海域同步鸣笛默哀 执法员列队甲板缅怀抗战英烈和死难同胞 [8] 历史教育与精神传承 - 部队官兵通过参观档案馆、瞻仰烈士陵园、敬献鲜花及擦拭墓碑等方式回望抗战历史 [5][7] - 海警执法员强调需练就过硬本领守护海域 防止历史悲剧在中国任何海域重演 [10]
铭记历史 致敬先烈 全军和武警官兵举行多种形式纪念活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8 15:20
军事训练活动 -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展开实弹射击演练 通过实战化演训磨砺官兵作战能力 [5] - 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通过防空警报仪式和党旗宣誓活动强化战备意识 [3] - 各部队通过旅史馆参观、陵园祭奠等形式深化历史教育 转化精神动力为练兵备战实效 [7][9] 使命宣言与精神传承 - 官兵宣誓"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将历史教训转化为强军担当 [3][5] - 海警执法员在黄海 渤海 东海 南海四大海域同步鸣笛默哀 彰显海疆守护决心 [11] - 全体官兵通过"强军才能安邦"的认知 将演练场视为实战环境 强化领空守护能力 [5][7] 历史教育与精神建设 - 组织官兵深入学习抗战历史与英雄事迹 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 [7][9] - 通过敬献鲜花 擦拭墓碑 签字明志等仪式强化集体历史记忆 [9] - 九十多年后仍保持历史警钟长鸣 坚定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 [9]
勿忘九一八丨94年前的今天,我们从未忘记!
央视网· 2025-09-18 10:13
历史事件背景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点燃长达14年侵华战火[3][8] - 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并诬陷中国军队 随后攻占北大营[3] - 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出首份抗日宣言 东北地区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抵抗[5] 纪念活动概况 - 沈阳市在残历碑广场举行撞钟鸣警仪式 约1000名社会各界人士参与[1][7] - 各界代表撞响警世钟14响 象征14年抗战历程[7] - 辽宁省内城市同步拉响防空警报3分钟 交通暂停并鸣笛致哀[7] - 青年学生朗诵纪念东北抗联英烈诗词 包括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等[7] 教育活动开展 - 黑龙江虎林二战终结地纪念园开展大思政课 学生通过献花 朗诵缅怀先烈[10][13] - 河北石家庄井陉矿区组织百余人参观万人坑纪念馆 了解日军罪行和抗争历史[15] - 纪念馆通过实物展品 文字史料与影像资料还原历史真相[15] 历史意义阐释 -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1][8] - 14年抗战最终取得完全胜利 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8] - 今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需居安思危珍爱和平开创未来[8]
唐劲草会长受邀参加阅兵观礼活动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03 17:33
纪念活动概况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主题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1] - 纪念大会包括70分钟盛大阅兵 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 阅兵活动细节 - 长安街南北两侧共有5万多名各界代表和首都群众到现场观礼 [3] - 观礼区布局呈现三个"人"字构成意象化"众"字 体现众志成城意涵 [3] - 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 突出展示军事力量结构更趋完善 新域新质力量比重上升 武装力量体系更为完备 [7] - 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是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新一代武器装备集中亮相 [7] 行业活动预告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即将举行 [9] -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正式揭晓 [9] - 2025上半年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发布 [9] 行业代表参与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会长 母基金研究中心创始人 水木资本董事长唐劲草受邀参加阅兵观礼活动 [5]
9月3日晚将举办文艺晚会,这些看点值得关注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23:50
活动筹备进展 - 定于2025年9月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1] - 文艺演出已进入最后合成阶段 [2] 活动参与群体 -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抗战老战士、基层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士将出席观看 [1] - 晚会创作演出中大胆启用80后年轻艺术家承担主体工作 90后和00后年轻文艺工作者担纲主力 [1] 晚会内容设计 - 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 [1] - 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历史节点和历史场景为主线 [1] - 通过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重舞台艺术形式呈现 [1] - 综合运用舞台表演、多媒体、沉浸式音效等多种表现手段 [1]
“九三阅兵外方嘉宾名单中没提到任何西方主要国家”,外交部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8-28 16:57
外交活动参与情况 - 中方公布九三阅兵外方嘉宾名单 名单未包含西方主要国家代表 [1] - 外交部强调纪念活动旨在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1] - 30个欧洲国家近50位领导人 前政要 高级别官员确认出席纪念活动 [2] 历史贡献与国际合作 - 中国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策应支持盟国作战 [1] - 欧洲国家及友人为中国抗战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部分人员献出生命 [1] - 中方愿同爱好和平国家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维护战后国际秩序 [2]
(抗战胜利80周年)中国文旅部:文艺晚会追求用艺术讲好抗战故事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15:00
文艺晚会概况 - 文艺晚会定于9月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 抗战老战士 基层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士将出席观看 [1] - 晚会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为主题 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重要历史节点为主线 [1] 艺术表现手法 - 通过音乐 舞蹈 情境戏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呈现 综合运用多媒体和沉浸式音效等表现手段 [2] - 突出"剧"的特点 追求"史诗"气质 注重艺术表达的叠加效应和"化合"作用 [2] - 形成感人至深的历史情境 强化艺术表现力 视觉冲击力和情感穿透力 [2] 创作团队构成 - 首次启用"80后"年轻艺术家担任总导演 大批"90后"年轻编导参与创作 [2] - 演员以文艺院团年轻演员和艺术院校学生为主 "00后"演员比例超过50% [2] 晚会核心主题 - 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 - 深刻缅怀战争中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 [1] - 展现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鲜明态度 [1] - 昭示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的永恒真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