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园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海口打造生态宜居公共空间
海南日报· 2025-06-03 09:29
城市生态空间建设 - 海口通过建设半户外连廊、垂直绿化和智能温控系统打造商业与公共绿地融合的"清凉空间",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1] - 龙华区坡博路闲置地块改造为"清凉园",配备遮阳连廊、水雾喷淋系统和卡通彩绘,成为居民休闲场所 [2] - 海口已建成超170个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进园"的市民生活场景 [2] 林荫道体系规划 - 海口秀英区港华街的小叶榄仁树冠形成天然绿色屏障,白天可降温3℃—6℃并降低紫外线伤害 [3] - 海达路、海甸六东路等林荫道成为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海口计划今年完成40条林荫道新建改建工作,构建"城市绿廊"体系 [3] 清凉城市创新实践 - 商业空间与公共绿地融合的半户外连廊结合智能温控系统,提升市民户外舒适度 [1] - "公园+文化"和"公园+科技"融合模式的口袋公园成为全龄化休闲场所 [2] - 林荫道建设被列为城市降温创新实践的核心措施之一 [3]
解码城园共融的“苏州实践”
苏州日报· 2025-06-03 08:21
苏州公园城市建设规划 - 2022年发布《苏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目标,系统重塑城市发展方式 [1][2] - 构建"一核两带多廊多点"生态骨架:以太湖为核心,长江生态带与水乡湿地带为"两带",蓝绿网络贯穿全域自然要素 [2] - 实施"生态筑城、绿道连城、公园融城、乐享园林、苏式生活"五大行动框架 [2] 生态建设成果 - 三年新增绿道126.1公里,森林步道286公里,造林绿化面积11.93平方公里,湿地保护率达72.8% [3] - 记录陆生野生动物500种、维管植物2376种,繁育引进珍稀动物72只,获国家林业植物新品种权13件 [4] - 2023年7月将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生态版图从"点状盆景"扩展为全域"山水长卷" [3] 城市空间改造 - 拆除围墙推进"无界公园"建设:桐泾公园拆除2000平方米绿篱和372米围墙,新增7处入口 [6][7] - 形成"口袋社区—城市综合—自然郊野"三环分级体系,三年建成超600个口袋公园,开放106处公园绿地共464万平方米 [8] - 郊野公园加速落地:树山郊野公园为首个山地型郊野公园,虞山"雄鹰线"等成为生态与休闲复合空间 [7] 文旅融合创新 - 推出"公园+"模式:11座公园入选长三角试点,开展"公园+文化""公园+体育"等活动 [9] - 评弹进公园惠民演出超300场,服务1.5万人次,环金鸡湖公园年接待马拉松/皮划艇/龙舟赛等体育活动 [9] - 免费开放唐寅故居等历史遗址,新增22处"数字云游"园林,数据库采集6000余件园林要素 [10][11] 产业发展规划 - 实施"百园美城、千园融城、万众共享"工程,推动绿色空间成为文化传承与生活服务载体 [11] - 打造全国领先盆景花卉全产业链,探索"生态美"到"百姓富"转化路径 [11]
苏州“公园城市”建成“全国示范”
苏州日报· 2025-05-27 07:07
会议核心观点 - 专家评估认为苏州已初步形成兼具江南人文特质与现代生态理念的“苏州样本”,具有全国示范意义 [1] - 苏州“公园城市”建设被视为城市发展的一次华丽转身,探索出生态价值转换新范式及城市更新新模式 [1] - 本次评估会正值苏州“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年,专家对建设与品牌提升决策给予充分肯定 [3] 专家评价与定位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李如生认为苏州建设理念与其“百姓园林”概念高度契合,均以人民需求为核心 [1] -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浩评价苏州建设具有“三高四大”特点,即站位高、标准高、颜值高、大格局、大融合、大举措、大特色 [2] -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明坤认为苏州目标清、行动实、品质高、特色明,走出了差异化发展之路 [3] 建设成果与量化指标 - 全市三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1.93平方千米,完成126.1千米城市绿道、286公里森林步道建设 [4] - 开放共享106处公园绿地、464万平方米空间,建成超600个口袋公园 [4] - 数字化采集6000余件园林遗产要素,与欧美、澳门等地开展20余场国际交流 [4] - 连续推出12大类共300余项园林艺术惠民活动,圆满完成425个重点项目 [4] 规划与实施路径 - 苏州陆续印发多项规划指引,将“生态筑城、绿道连城、公园融城、乐享园林、苏式生活”五大行动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 [4] - 建设充分依托优厚自然生态本底与园林文化特色,精准锚定差异化路径,避免同质化发展 [3] - 实现公园与街区无缝融合,城市风貌与园林景观巧妙结合,山水布局构建城市发展大格局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