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园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易通城建:因地制宜打造“百姓园林”新模式
齐鲁晚报· 2025-06-23 10:34
城市公园建设 - 历下区建成儿童友好公园、龙鼎滨水公园、旅游路线性游园等城市公园,大幅提升区域绿化面积[1] - 儿童友好公园占地1.05万平方米,设置全龄游玩区、自然科普区、共享绿地区等功能分区[2][4] - 同心公园绿化率达80%,设置休闲廊架、共享绿地、统战游园、健身广场等区域[5][7] - 凤山东路线性游园景观面积近7000平方米,包含疏林草地、休闲步道、雨水花园等设施[9] - 龙鼎滨水公园以水库湿地为核心,兼具生态保护与市民游憩功能[11] 生态修复与改造 - 扁石山从渣土堆改造为山体公园,修建登山步道并种植各类苗木[15] - 奥体文博片区建成半边山-老君崖绿道、野峪顶绿道,包含步行道和骑行道[15] - 历下区治理7个大渣土山,恢复自然景观,节假日日均客流量超2万人次[15] - 安康槐公园对古槐园进行提升改造,实施"一树一档"精准养护管理[7] 绿化养护管理 - 公司承担284万平方米城区公共绿地和281万平方米山体养护工作[17] - 采用"三维立体式"修剪法对绿植进行精细化修剪[18] - 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控和管理[20] - CBD茂岭山东西绿廊实施自动灌溉,节水30%[21] - 山体照明采用太阳能绿色能源,改善夜间灯光系统[21] 特色项目与理念 - 儿童友好公园基于"一米高度看城市"理念设计[4] - 统战游园以时间轴形式呈现党的光辉历程[7] - 坚持"拆旧建绿、还园于民"理念,同步规划公共绿地建设[7] - 打造"春季有花、夏季荫浓、秋季观果、冬季常青"的绿化景观效果[4] - 通过"绿化+人文"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优化人居环境[8]
陆家嘴的高楼大厦间,为何会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百年老宅
第一财经· 2025-06-10 20:08
陈桂春是谁? 陈宅的存在与变化见证了陆家嘴的历史变迁,是开埠以来上海城市与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 6月10日,"时空之变:颍川小筑历史和空间的现代性"展览在上海市吴昌硕纪念馆开幕。纪念馆位于浦东新区陆家 嘴东路15号,"颍川小筑"是其所在地陈桂春住宅的别名(下称"陈宅")。 如今,陈宅面朝陆家嘴金融城,背靠咖啡节、音乐节等人气活动的举办地陆家嘴中心绿地,成为市中心CBD少见 的一座老房子。高楼大厦与公园之间,怎么会有一座四四方方的大宅院?它的存在与变化见证了陆家嘴的历史变 迁,是开埠以来上海城市与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 陈宅建于1914年,历时3年建成,占地面积1103平方米,以传统合院式民居为主体架构,采用西洋装饰和新式建 材,是一栋四进院落式民居。1996年,它在陆家嘴建设拆迁中被保留下来,2010年开办吴昌硕纪念馆。策展人、 建筑师冯路表示,这次展览希望呈现陈宅的"中西合璧",这是它百年前兴建时的时代特征。 1996年,陈宅周边整片动迁,陈宅内的居民出于保护老宅的想法,主动联系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 伍江、卢永毅等学者和上海新闻媒体的呼吁下,陈宅被保留下来,展厅中播放的伍江教授访谈回溯了当时的过 ...
变身“超级场景”,四川天府新区产业创新再探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00:05
城市新区场景创新 - 成都城市新区推进编制政府性投资项目场景应用"科技篇",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 [1] - 天府新区发布首批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名单,开放全域场景需求包括各类机器人及水陆空无人驾驶交通工具 [2] - 天府新区通过场景创新探索"需求倒逼创新、场景链接要素"的产业发展路径,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示范行动"相呼应 [2] 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应用 - 天府新区已落地无人机森林防火巡查和环保巡查场景,合作企业纵横鹏飞科技参与两项场景建设 [5] - 科创生态岛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新能源打造20余项"水陆空"场景,计划新增30余个新场景和50余项新产品 [6] - 低空物流咖啡配送场景通过"政策赋能-场景验证-生态培育"体系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13] 企业创新与政企协作 - 晓多科技通过科创生态岛场景落地AI智能客服机器人,覆盖7×24小时咨询服务,加速垂类大模型技术熟化 [7][11] - 天府新区举办人工智能成果展示活动,企业如潜行创新、明途科技、广目科技展示水下机器人、虚拟导览员、安防巡逻车等场景化应用 [12] - 政企协作模式从"先研发后转化"转向技术研发与商业转化同步,场景需求直接驱动创新 [11]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天府新区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对平台建设、算法研发、大模型应用等提供资金支持 [14] - 低空经济政策覆盖适航取证、航空器试飞等领域,同时探索无人驾驶专线、智能网联等管理机制创新 [14] - 通过"沙盒试验"验证低空航线等"创新基建",推动城市转型与政策制定样本积累 [14][15] 未来城市样板构建 - 天府新区规划2050年建成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体系,场景应用嵌入城市肌理以提升智慧化水平 [3] - 科创生态岛作为"未来城市"微缩试验场,已实现L4级无人船航行超1000公里、无人驾驶车日均服务200人次等技术验证 [5] - 开放场景资源推动技术示范与转化,形成从原研创新到集成应用的完整创新链群 [11][13]
缙云洋潭头片区城市设计竞赛向国内外征集山水公园城市建设方案
新华网· 2025-06-04 15:30
缙云洋潭头片区城市设计竞赛启动 -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人民政府主办"缙云县洋潭头片区城市设计竞赛",向国内外机构征集设计方案,旨在打造缙云山水公园城市名片、浙江典范和中国样板 [1] - 竞赛以洋潭头片区为核心设计范围,面向具备相关设计经验的国内外机构开放报名,接受独立法人企业或机构及联合体形式参赛 [2] 缙云县城市规划背景 - 缙云县作为丽水市"北大门",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态格局,是典型生态山城 [1] - 缙云县已启动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将"山水公园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焕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发力点 [1] - 洋潭头片区是缙云县中心城区重要片区,拥有良好自然生态基础和人文历史积淀,好溪穿越后陈山、紫薇山形成山水环抱滨水空间 [1] 项目定位与目标 - 项目旨在挖掘片区自然禀赋与人文资源,构建山水、人文、城市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 [2] - 目标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山水公园城市"新标杆 [2] - 洋潭头片区串联老城区历史文化与新城区现代活力,承担连接城市功能板块、统筹空间协调发展的关键作用 [1]
海口打造生态宜居公共空间
海南日报· 2025-06-03 09:29
城市生态空间建设 - 海口通过建设半户外连廊、垂直绿化和智能温控系统打造商业与公共绿地融合的"清凉空间",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1] - 龙华区坡博路闲置地块改造为"清凉园",配备遮阳连廊、水雾喷淋系统和卡通彩绘,成为居民休闲场所 [2] - 海口已建成超170个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进园"的市民生活场景 [2] 林荫道体系规划 - 海口秀英区港华街的小叶榄仁树冠形成天然绿色屏障,白天可降温3℃—6℃并降低紫外线伤害 [3] - 海达路、海甸六东路等林荫道成为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海口计划今年完成40条林荫道新建改建工作,构建"城市绿廊"体系 [3] 清凉城市创新实践 - 商业空间与公共绿地融合的半户外连廊结合智能温控系统,提升市民户外舒适度 [1] - "公园+文化"和"公园+科技"融合模式的口袋公园成为全龄化休闲场所 [2] - 林荫道建设被列为城市降温创新实践的核心措施之一 [3]
解码城园共融的“苏州实践”
苏州日报· 2025-06-03 08:21
苏州公园城市建设规划 - 2022年发布《苏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目标,系统重塑城市发展方式 [1][2] - 构建"一核两带多廊多点"生态骨架:以太湖为核心,长江生态带与水乡湿地带为"两带",蓝绿网络贯穿全域自然要素 [2] - 实施"生态筑城、绿道连城、公园融城、乐享园林、苏式生活"五大行动框架 [2] 生态建设成果 - 三年新增绿道126.1公里,森林步道286公里,造林绿化面积11.93平方公里,湿地保护率达72.8% [3] - 记录陆生野生动物500种、维管植物2376种,繁育引进珍稀动物72只,获国家林业植物新品种权13件 [4] - 2023年7月将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生态版图从"点状盆景"扩展为全域"山水长卷" [3] 城市空间改造 - 拆除围墙推进"无界公园"建设:桐泾公园拆除2000平方米绿篱和372米围墙,新增7处入口 [6][7] - 形成"口袋社区—城市综合—自然郊野"三环分级体系,三年建成超600个口袋公园,开放106处公园绿地共464万平方米 [8] - 郊野公园加速落地:树山郊野公园为首个山地型郊野公园,虞山"雄鹰线"等成为生态与休闲复合空间 [7] 文旅融合创新 - 推出"公园+"模式:11座公园入选长三角试点,开展"公园+文化""公园+体育"等活动 [9] - 评弹进公园惠民演出超300场,服务1.5万人次,环金鸡湖公园年接待马拉松/皮划艇/龙舟赛等体育活动 [9] - 免费开放唐寅故居等历史遗址,新增22处"数字云游"园林,数据库采集6000余件园林要素 [10][11] 产业发展规划 - 实施"百园美城、千园融城、万众共享"工程,推动绿色空间成为文化传承与生活服务载体 [11] - 打造全国领先盆景花卉全产业链,探索"生态美"到"百姓富"转化路径 [11]
苏州“公园城市”建成“全国示范”
苏州日报· 2025-05-27 07:07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浩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深耕多年,他对苏州"公园城市"建设给出了"三高 四大"的精准评价。"'三高'即站位高、标准高、颜值高;'四大'即大格局、大融合、大举措、大特 色。"王浩认为,苏州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同时获评国际设计城市,在国内外均发挥 着引领示范作用;新建的口袋公园、社区公园等,从思想理念、规划设计到施工管控,都充分彰显了其 作为全国经济总量最大地级市的实力;苏州实现公园与街区的无缝融合,城市风貌与园林景观巧妙结 合,处处精细,在国际上也属少见。此外,苏州的山水布局构建了城市发展的大格局;园林建设融合了 生态教育、旅游消费等功能,实现了大融合;市区带动周边协同发展,体现了大举措;传统与现代深度 融合,凸显了大特色。 全市三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1.93平方千米,完成126.1千米城市绿道、286公里森林步道建设,开放 共享106处公园绿地、464万平方米空间,建成超600个口袋公园,数字化采集6000余件园林遗产要素, 与欧美、澳门等地开展20余场国际交流,连续推出12大类共300余项园林艺术惠民活动,让"花香满 城"与"雅趣生活"深度融合。 昨天(5月26日),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