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

搜索文档
广东一周新增2892例本地病例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21:18
疫情概况 - 2025年7月27日至8月2日广东全省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2892例 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2] - 病例分布高度集中 佛山2770例占全省95.8% 广州65例 东莞和中山各11例 深圳江门肇庆各6例 其他城市零星分布[2] 疫情控制进展 - 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本周新增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3] - 核心区顺德区报告病例数连续下降[3] - 疫情防控仍面临复杂挑战 国际疫情高发导致境外输入风险持续 汛期台风降雨天气使蚊媒活动频繁[3] 防控措施 - 预防关键措施为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通过消除蚊虫孳生环境阻断传播链[3] - 全省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灭蚊行动[4] - 中山市黄圃镇实施协同灭蚊 每晚6点伊蚊活跃高峰期统一点燃蚊香配合外围消杀[5][7] - 全面排查清理积水区域 包括马桶花盆饮水机托盘室外洼地等 彻底消灭伊蚊卵和幼虫[9]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疫情!国家疾控局局长带队赴佛山
上海证券报· 2025-08-03 20:11
疫情防控指导 - 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带队赴佛山指导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实地考察顺德区乐从镇平步社区、沙滘社区的灭蚊消杀、环境整治等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1] - 要求从严落实网格化管理,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风险点位消杀,全面铲除病媒生物孳生地以阻断病毒传播渠道 [1] - 强调需强化区域联动和部门协同,盯紧蚊媒控制关键环节,构建扁平高效的指挥管理体系,推动全市防控工作落实 [2] 防控措施部署 - 要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科学灭蚊消杀,动员群众清除积水以营造整洁生活环境 [2] - 落实新版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加强医疗机构检验检测质控和门急诊管理,规范病例救治并防范重症 [2] - 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提升群众防护意识和能力 [2] 疾病特征与传播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典型症状为关节疼痛致身体蜷曲,病毒最早在非洲坦桑尼亚发现 [5]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病毒在蚊体内繁殖2~10天后可传播给健康人 [6] -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7] 临床症状区分 - 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烧(39℃+)、皮疹(80%患者出现)、关节剧痛(可持续数月) [8][9] - 与登革热的核心区别:登革热以肌肉痛和出血症状为主,基孔肯雅热以关节痛为主且出血症状少见 [11] - 高危人群(婴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可能引发重症 [10] 预防与公众教育 - 防蚊灭蚊是阻断传播的核心手段,包括清除积水、定期灭蚊、避开蚊虫活跃期、加强个人防护 [12] - 专家提醒勿自行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需及时就医接受针对性治疗 [11] - 宣传重点为科学防护知识普及,动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以减少蚊虫滋生 [12]
佛山一周新增2770例!广深等多地均有分布
南方都市报· 2025-08-03 18:24
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 - 2025年7月27日至8月2日广东省新增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1] - 病例分布集中于佛山2770例 广州65例 东莞和中山各11例 其他城市零星分布 [1] 疫情传播与防控措施 - 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防控关键在于清除积水 灭成蚊 防叮咬 [2] - 当前疫情上升势头初步遏制 核心区顺德病例连续下降 但境外输入风险和汛期蚊媒活跃仍带来挑战 [2] - 倡导市民采用"防蚊灭蚊七招工作法" 包括点蚊香 挂蚊帐 清积水等 每日3分钟排查孳生地 [2] 机构与社区防控行动 - 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上下班1分钟清积水"行动 清理办公区域积水容器 [3] - 社区和单位每周1次卫生大扫除 清理垃圾杂物 疏通沟渠 消除蚊虫栖息地 [3] - 强调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需全民参与阻断传播链 [3]
过去七天 广东新增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财联社· 2025-08-03 18:15
疫情数据统计 - 2025年7月27日至8月2日广东全省新增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 [1] - 病例分布集中在佛山2770例 广州65例 东莞和中山各11例 其他城市病例数均低于10例 [1] 疫情传播与控制 - 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防控关键在于清除积水 灭杀成蚊 防止叮咬 [2] - 广东省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 本周新增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 [2] - 核心区顺德区报告病例数连续下降 显示防控措施取得成效 [2] 疫情风险因素 - 国际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 广东省对外交流频繁 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 [2] - 汛期台风和降雨天气影响导致蚊媒活动频繁 疫情防控面临复杂严峻挑战 [2]
广东全民总动员开启大灭蚊
财联社· 2025-08-03 11:50
基孔肯雅热疫情与防控措施 - 广东省一周内新增本地病例2940例,全省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灭蚊行动[1] - 伊蚊通过跳跃式产卵方式繁殖,每个滋生地产卵30只左右,需清除积水环境破坏其生长条件[6][7] - 黄圃镇居民每晚6点集体点燃蚊香驱蚊,配合外围消杀形成立体防控[3][4] 创新灭蚊技术应用 - 电子哨兵系统通过模拟人体气味诱杀伊蚊并实时监测密度变化[9] - 无人机巡查积水点提升排查效率[10] - 中山大学蚊子工厂每周生产400-500万只绝育雄蚊,可使野生雌蚊后代无法发育[14][16] 生物防治手段 - 华丽巨蚊幼虫阶段可捕食80-100条伊蚊幼虫,成虫不吸血且无害[12][14] - 佛山投放5000余条本地灭蚊鱼种,专家澄清非外来物种[18][20] - 生物防治见效较慢但能持续降低种群密度,需配合其他措施[16][18] 政府防控部署 - 国家疾控局局长现场指导,要求落实网格化管理加强环境整治[25][26] - 构建全市防控体系,强化监测预警和医疗救治能力[26] -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群众清除积水,加强科普宣传[26][24] 疫情传播环境因素 - 广东持续高温降雨为伊蚊繁殖创造有利条件[24] - 白纹伊蚊偏好小型积水环境,常规鱼类投放效果有限[22] - 坦洲镇创新采用歌曲形式传播防蚊知识[24]
实探基孔肯雅热三级响应镇:医疗资源充足 基层防疫任务重
第一财经· 2025-08-02 20:55
7月29日,一则公告让广东省佛山市备受关注。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 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佛山市顺德区更是今年以来国内最早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的地区。据《人民日 报》7月30日报道,中国今年首例基孔肯雅热报告社区是来自顺德区的乐从镇。 8月1日,第一财经记者来到乐从镇了解当地疫情现状。该镇最近发布了《关于免费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 核酸筛查工作的通知》,在网上引起关注。 在从广州前往佛山的出租车上,司机提醒第一财经记者要注意防护,穿上长袖衣服。 不过,当记者抵达佛山后,一路上看到这里一切如常。街上人来人往,许多市民甚至穿着短袖短裤在路 上行走,生活仿佛没有受到基孔肯雅热的丝毫影响。 几天前,68岁的陈守学如往常一样在建筑工地里忙碌着,却浑然不知危险正悄然降临。他不知道在何时 何地被蚊子叮咬了一口,起初并未在意。然而,没过多久,被叮 ...
刘国中在广东调研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新华网· 2025-08-02 09:40
疫情防控调研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到广东调研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科学防控、联防联控 [1] - 调研地点包括佛山市顺德区的疾控中心、基层社区、收治医院等,重点关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防蚊灭蚊、健康宣教等工作 [1] - 强调当前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需围绕"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控增量、清存量"目标,加大防控力度,扩大防控成果 [1] 防控措施部署 -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消杀队伍力量配备和专业培训,科学有效灭蚊防蚊,消除蚊媒孳生环境 [1] - 加强重点地区环境整治和病例流调,切断疫情传播渠道,持续降低疫情风险 [1] - 严格落实口岸卫生检疫措施,强化区域联动和部门协同,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1] 医疗救治与公众宣教 - 落实新版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做好病例医疗救治和管理 [1] - 基孔肯雅热疫情可防可控可治,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四方责任",坚持广泛动员、群防群控 [2] -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通报防控进展,回应社会关切,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病毒的认识 [2] 多病同防策略 - 坚持多病同防,统筹做好登革热等其他夏季传染病防控,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2]
佛山乡村战“蚊”记
南方农村报· 2025-08-01 20:06
疫情概况 - 佛山多地村居因蚊子引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已持续半月以上 [2][3][15] - 截至7月31日,全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6939例,其中顺德区5972例,占比86% [16][17] - 疫情由境外输入引起,首例于7月8日在顺德区发现 [25][40] 防控措施 - 社区采取网格化管理:腾冲社区将2167户分为20个大网格和74个小网格,74个工作组入户排查 [33][34] - 大规模消杀行动:每日对公共区域、确诊病例住所周边200米范围进行喷药消杀 [7][8][84][125] - 重点清理积水:累计清理积水6万处、卫生死角4349处,清理垃圾563.44吨 [109][110] 病例筛查与治疗 - 潭洲村组织4轮抽血筛查,单日最高筛查79人,阳性病例中无症状占比40% [80][81][82] - 阳性患者需住院隔离,医院配置蚊帐防止蚊媒传播 [91][86] - 乐从医院建立闭环管理:抽血阴性者居家观察,阳性者强制住院 [77][78] 资源投入 - 林头社区投入超100万元,组建50人专业保洁队和20名学生志愿者队伍 [98][99][101] - 潭洲村安装1100个防蚊闸,每日300人参与防疫工作 [113][112] - 石湾镇街道累计出动消杀人员3310人次,入户宣传覆盖50万人次 [109][110] 防控成效 - 村民反馈蚊子数量显著减少,"最近很少看到蚊子" [12][117] - 林头社区新增病例已明显下降,疫情传播得到遏制 [102] - 但防控仍处常态化阶段,需持续至天气转凉 [129][135] 历史背景 - 广东省曾于2004年暴发登革热疫情,当年全省确诊18866例,佛山占1803例 [57][58] - 2023年9-12月全省登革热病例达16181例,广佛占比47% [60][61]
哪里的蚊子最猖狂?多地公布蚊媒高风险区域,一地提示佛山返回人员14天健康监测
第一财经· 2025-08-01 12:24
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人—蚊—人"传播链,因此防蚊灭蚊是关键。 现阶段,佛山全域的防控措施正在密集执行,除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外,当地的志愿者、物业、居民等各 方也被动员参与到灭蚊行动中。以顺德区为例,当地增加了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和核酸检测点,同时还用 无人机航拍巡检来提高识别积水容器和低洼积水点的工作效率。 7月29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佛山市基孔肯雅 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驱蚊就是上战场,不是它死就是我痒。"广州疾控公众号近日发文过程中打出这样"标语"。 近期,广东省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人—蚊—人"传播链,因此 防蚊灭蚊是关键。 近日,广东一些地区公布了蚊媒高风险区域。 7月30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本市最新蚊媒监测结果。监测显示,全市蚊媒风险等级处于中 风险 。在2025年7月第4周覆盖全市120个街镇的监测中,12个街镇被评定为高风险区域,具体包括北京 街道、景泰街道、光塔街道、登峰街道、大石街道、桥南街道、石楼街道、南岗街道等。 广州市蚊媒地图包括"全市总体情况"和" ...
大多数患者发病7天内有传染性, 卫健委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
第一财经· 2025-07-31 20:00
医疗机构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 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面对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的基孔肯雅热病毒,国家卫健委时隔17年发布新版诊疗方案。 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为1~12天,常为3~7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 传染性。"诊疗方案提示称。 该急性传染病的诊断需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综合分析。 我国于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并于当年印发相关诊断和治疗方案。2010-2019年,我国发生4起基 孔肯雅热境外输入继发本地病例,其中2010年广东东莞、2019年云南瑞丽发生聚集性疫情。今年7月, 广东佛山地区发生境外输入继发聚集性疫情。据广东省疾控局27日通报,过去一周(7月20日0时至7月 26日),该省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广东之外,北京等国内其他地区近期也报告了输入 病例。 中疾控29日刊文称:"目前,疫情正处于防控的关键时期。" 31日,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发布《关于印发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的通知》(以下简 称"诊疗方案")。最新版诊疗方案是基于2008年发布的基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