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odied Intelligence
搜索文档
大厂战投,重现江湖
36氪· 2025-08-11 12:10
互联网大厂AI战略投资整体趋势 - 互联网大厂再次将战略投资纳入核心议程 作为与业务并行的抓手 加速展开AI时代的卡位竞赛 [1][3] - 尽管战略手段一致 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 各公司已走出了迥异的轨迹 [1][3] - 3年前一片收缩声中走向沉寂的大厂战投 重现活跃 [2] 阿里巴巴投资策略 - 阿里领投核聚变初创企业诺瓦聚变的天使轮投资 金额达到亿元级别 其落地应用将聚焦AI数据中心的能源供给 [3] - 自生成式AI兴起以来 阿里已完成从能源 AI基础设施 基础模型到应用的全链条投资布局 涉及硅基流动 宇树科技 月之暗面等不同产业链环节的标志性项目 [3] - 阿里CEO吴泳铭表示 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 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5] - 阿里内部设有多个战略投资部门 不同的战投部门在投资方向和决策机制上各有侧重 例如阿里云战投主要围绕云基础设施相关领域展开投资 [5] - 阿里云战投今年公开投资事件共三起 涉及云原生项目环界云计算 AI计算基础设施平台硅基流动以及AI Agent开发平台BetterYeah AI [6] - 阿里集团为出手主体的项目则共有7起 包括家居定制服务平台氧屋东西 机器人项目宇树科技 升学规划服务平台圣达信教育以及机器人研发商源络科技等 [6] - 阿里投资策略打造了人工智能的能力闭环 涉及上游能源与算力端的卡位 又向中游的大模型和下游的应用延伸 [6] 蚂蚁集团投资策略 - 蚂蚁集团出手项目高度集中在具身智能产业链 星海图 星尘智能 宇树科技以及灵心巧手等均是其被投项目 [7] - 蚂蚁集团单独成立了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子公司蚂蚁灵波科技 打造应用于家庭 养老 医疗健康场景的机器人产品 [7] - 蚂蚁集团还投资了爱诗科技 秘塔科技等AI应用软件项目 并对大模型创业项目边塞科技进行了收购 [7] - 蚂蚁集团内部有着不同的"出钱口子" 既有内部的战略投资主体 也有市场化的盘子 [7] 美团投资策略 - 美团对机器人的关注由来已久 早在服务机器人兴起时期 美团就把市面上的项目基本都投了个遍 普渡科技 高仙机器人等知名项目背后均有美团的投资 [7] - 美团这轮对具身智能的出手 是其对机器人领域长期关注下来的一种延伸 [7] - 美团延续了"扫货式"的出手 星海图 它石智航 自变量机器人 银河通用 宇树科技等都是美团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被投项目 [8] - 其中有不少投资是由美团和美团龙珠联合进行出手 比如星海图的A+轮融资 自变量机器人的A轮融资 [8] 京东投资策略 - 京东近期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的激进玩家 连续官宣领投千寻智能 逐际动力 众擎机器人 RoboScience以及帕西尼等项目 [9] - 京东云对智元机器人进行了投资 [9] - 对于具身智能这类早期项目 除了有落地场景协同的考量外 短期内京东更看重的是这些项目与京东在数据 云服务以及大模型方面能力的结合 [9] - 京东的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近期将接入逐际动力 帕西尼机器人等 [9] 字节跳动投资策略 - 字节跳动在投资布局上保持审慎 今年至今只对外投资了影眸科技一家企业 [11] - 字节跳动近年较大投资动作是2024年上半年对穿戴式音频设备厂商Oladance的收购 [11] - 字节跳动AI战略相当激进 今年对外销售KPI是10亿token/天 明年的目标则是100亿token/天 [12] - 字节无意借助战略投资实现AI战略雄心 除非是一步到位直接实现对项目的收购吸纳 而是依托自研和业务落地推进 [12] - 由字节投资负责人杨洁发起的锦秋基金成立以来公开投资项目共21个 其中不乏诸如宇树科技 生数科技等知名项目 [10] 腾讯投资策略 - 腾讯在这轮AI中整体表现偏向谨慎 今年出手项目共计达到21个 但这些项目分散在各个不同领域 并无明显的人工智能聚焦趋势 [13] - 腾讯对多个AI头部项目均有参与 比如具身智能领域的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和乐聚机器人 也参与了MiniMax 智谱等大模型项目的出资 [13] - 在行业不明朗时期保持审慎 待行业逐步成熟后再发力 是腾讯的惯有策略和特色 [13]
看见机器人更多新可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08:41
行业趋势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吸引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参展,其中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数量创下全球同类展会之最 [1] - 机器人产业正经历深刻范式变革,由人工智能驱动、以通用化和人形化为重要特征的"具身智能"新时代加速到来 [1][2] - 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市场 [1] 市场表现 -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5.6万套,较2015年3.3万套大幅增长,服务机器人产量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 [3] - 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能为结构复杂的人形机器人提供成本可控、供应稳定的全套产业链支持 [3] 技术发展 - 机器人正从简单"搬运—焊接"任务向高精度"装配—检测"升级,推动机器人视觉、力控等技术突破 [3] - 高性能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先进传感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有待提升 [4] - 需大力发展机器人操作系统与专用AI大模型,构建自主核心软件与算法生态 [4] 应用场景 - 仓储物流领域海量包裹处理需求催生从分拣到派送的全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 [3] - 民生服务领域如养老陪护和家政服务为人形机器人融入日常生活描绘商业路径 [3] - 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和多样化应用场景为机器人提供丰富"试验场" [2] 产业优势 -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新赛道上抢占先发身位,得益于丰富应用场景和完整产业链条双重优势 [4] - 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极大缩短"从图纸到产品"周期,为技术快速产品化和商业化按下"加速键" [3] 发展建议 - 产业发展需强化场景驱动,打造"杀手级"应用而非单纯技术炫技 [4] - 需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培养AI、软件、硬件复合型人才 [4] - 必须持续筑牢技术根基,攻克"卡脖子"难题,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4][5]
21社论丨看见机器人更多新可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08:35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核心观点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吸引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参展,其中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数量创全球同类展会之最 [1] - 中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一系列科技创新突破,2024年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市场 [1] - 人工智能驱动、以通用化和人形化为重要特征的"具身智能"新时代正加速到来 [1] 机器人产业范式变革 - AI能力快速迭代推动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但技术需转化为市场接受的产品才能形成产业 [2] - 真实应用场景的反馈和制造业能力迭代变得更重要,中国市场的优势在于庞大需求和多样化应用场景,为机器人提供丰富"试验场" [2] 中国机器人产业竞争力 - 机器人应用场景多元化:高端制造业向高精度"装配-检测"升级,仓储物流领域催生全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民生服务领域为人形机器人融入日常生活描绘商业路径 [3] -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55.6万套(2015年为3.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 [3] - 中国拥有完整产业链:从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缩短产品化周期 [3] 中国机器人产业挑战与机遇 - 需持续攻克"卡脖子"难题:高性能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先进传感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有待提升 [4] - 需在"大脑"层面下功夫:大力发展机器人操作系统与专用AI大模型,构建自主核心软件与算法生态 [4] 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 - 产业发展必须强化场景驱动,打造"杀手级"应用而非单纯技术炫技 [5] - 需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生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培养AI、软件、硬件复合型人才 [5] - 中国需抓住战略机遇,夯实技术基础,深化应用落地,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5]
顶级城区的竞争力?宝安以“温度”作答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21:58
8月5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同时发布2025 赛迪百强区榜单,让人们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些以"千亿"为单位衡量经济体量的城区,在数字竞赛背 后,一座城区真正的活力与引力,究竟源自何处?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百强区第四的深圳宝安,以"温 度"二字给出了答案。 从"奋斗之城"到"幸福家园":品质生活的温度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一座超大城区,总有差异化的现实需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温度,也藏 在分钟可达的方寸间。5分钟社会救援圈:超50万名受过培训的"急救侠"遍布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让老年人的"医食住行乐安"有了妥帖的保障,15分钟就业服务圈,织就密实的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保障 网;20分钟公园休闲圈:让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见景。30分钟文体服务圈:191家图书馆和超万场公益 文体活动,让书香与活力浸润城区的每个角落。 而这种高效的产业协同模式,还在不断迭代升级。当它与外部顶尖的软件能力结合时,便产生了更强大 的化学反应:宝安与前海管理局、华为云共同打造全国首个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华为云提供算 法工具链、AI训练能力与云边协同平台,宝安本地制造企业凭借扎 ...
宇树科技“上新”!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开幕 能否开启上升行情?
新华财经· 2025-08-06 10:50
行业表现与市场动态 - 机器人概念板块今年以来上涨33.92% [1] - 人形机器人板块异动拉升 多只个股创历史新高或涨超10% [1]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举办 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 200余家企业参展 首发新品超100款(为去年近2倍) [7] - 行业受政策支持、技术成熟、需求激增与供给竞争共同驱动 板块有望开启上升行情 [1][7] - 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突破1500亿美元 [7] 宇树科技产品与技术进展 - 发布新款四足机器狗Unitree A2 整机重37千克 空载续航20km 最大奔跑速度5米/秒 最大攀爬高度1米 搭载超广角激光雷达3D感知 [2] - Unitree A2可承受100千克成年男性在背部蹦跳 在30公斤负重条件下持续作业3小时8分钟 完成12.55公里全地形穿越 [2] - 发布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 售价3.99万元起 重量约25千克 关节总数26个 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 [4] - 与巨星传奇子公司订立合作协议 共同开发具有IP属性的消费级机器人产品 [4] - 与涛涛车业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北美等海外市场开拓及C端场景探索 [4] 企业资本化与行业影响 - 宇树科技在浙江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 最快今年10月可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5] - 宇树科技2023年全球机器狗销量市场份额接近70% [5] - 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联手拿下1.24亿元人形机器人代工订单(国内该领域单笔最高纪录) [4] - 行业头部企业资本化动作提速(如智元机器人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实现资本化) 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8] - 宇树科技上市有望拓宽融资渠道 推动行业从“概念炒作”转向“业绩兑现” 挤压中小玩家并促进行业向技术领先者倾斜 [5][6] 行业发展趋势与催化因素 - 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核心载体 处于商业化爆发前夜 [7] - 国产供应链凭借成本与量产优势加速替代 控制、传感及灵巧手等关键领域孕育投资机遇 [7] - 产业政策密集出台 产业联盟与基金成立 融资数量大幅增长 推动形成“资金—技术—产品”闭环 [8] - 高性能具身智能大模型发布将加速人形机器人精细操作能力迭代 成为股价催化剂 [8] - 短期工业场景有望率先落地 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8]
带货能力最强的一届?我在WAIC激情消费了啥?
虎嗅· 2025-08-06 10:46
AI硬件行业趋势 - WAIC 2025展会显示AI硬件成为明显趋势 尤其是有大模型的AI硬件产品 [1] - AI硬件产品成熟度和质量显著提升 多家厂商在展会现场直接进行产品销售 [1] - 展会现场出现消费者购买热潮 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众多参观者进行了现场采购 [1]
“让机器人让具身体更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火热
环球网资讯· 2025-08-06 09:56
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定义为具有实物身体的人工智能 由会思考的大脑和能感知行动的物理身体构成[1] - 具身智能 低成本高智能和多场景渗透成为未来3-5年主要发展方向[1] - 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活跃 上半年发生39起融资事件 披露金额合计近42亿元[3] 技术发展水平 - 中国企业在运动控制 灵巧手和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实现更高精度与智能化[1] - 部分性能接近国际领先水平[1] 应用场景拓展 - 技术成果在工业 医疗和零售等领域落地案例涌现[1] - 机器人从展示用途转向实际商业应用[1] 行业活动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在北京开幕 主题为"让机器人让具身体更智能"[1] - 大会将首发亮相100余款新品[1]
具身智能数采方案:全身动捕工作一览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8-06 08:19
全身动捕方案技术汇总 - OpenWBC项目实现对Unitree G1机器人的全身控制 结合Apple Vision Pro控制上半身 使用OpenHomie算法控制下半身运动 支持全身数据采集功能 [3] - 主要功能特性包括双模式控制(上半身远程操控+下半身自主行走) 实时低延迟控制 模块化设计 跨平台通信架构 [5] TWIST系统 - 斯坦福大学团队开发全身远程操控人形机器人系统 通过全身运动模仿实现协调控制 结合强化学习与行为克隆提升跟踪精度 [6] - 系统引入特权未来运动帧和真实世界动作捕捉数据 显著提升多任务协调能力 包括全身操作 腿臂协同 移动及富表现力动作 [6] AMO框架 -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提出自适应运动优化框架 结合仿真到现实强化学习与轨迹优化 实现29自由度Unitree G1的实时全身控制 [9] - 通过混合型AMO数据集训练网络 解决运动模仿中的分布偏差问题 在仿真和实机验证中展现卓越稳定性及扩展工作空间 [11] 清华大学&银河通用项目 - 基于Apple Vision Pro实现Unitree G1/H1全身遥操作 支持实机与仿真 通过摇杆控制下半身 VR捕捉实现上半手部动作 [14] - 提出R²S²框架构建现实可用技能库 集成至统一潜空间 实现零样本仿真-现实迁移 解决大范围触达的全身协同控制问题 [16] CLONE系统 - 北京理工大学团队开发基于混合专家的闭环纠错系统 仅需MR头显追踪即可实现高保真全身操作 抑制长距离移动的位置漂移 [20] - 系统通过实时反馈机制学习多样化运动技能 完成复杂协调动作如地面拾物 树立长期人机交互的全身遥操作新标杆 [20] 具身智能社区资源 - 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提供30+技术路线 开源代码方案 产业学术资源 及一线企业嘉宾答疑 [26] - 建立多家具身公司岗位内推机制 覆盖入门者技术栈与资深研究者产业体系 [32][33][35]
CAAI具身智能专委会主任蒋树强:世界模型是智能体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机器人圈· 2025-08-04 19:38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 - 具身智能的核心要素包括身体、环境与智能,三者通过深层次交互实现智能功能[4] - 智能实现依赖身体结构(如身高、感官分布)与感知行为能力的协同作用[4] - 具身大模型需融合视觉、语言、行为数据及物理参数等多模态信息,训练复杂度显著高于传统模型[4] 具身大模型挑战 - 单一本体训练更务实,多形态机器联合训练面临泛化能力、传感器差异等工程难题[4] - 虚拟环境生成数据存在物理参数失真问题,真实与虚拟环境对齐技术尚未突破[5] 世界模型研究 - 世界模型需整合三维空间、动态变化、对象关系等要素,为智能体决策提供环境预测基础[5] - 当前研究聚焦导航等工程实现领域,理论方法仍待完善[5] 机器人行业动态 - 2024年机器人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行业竞争加剧,头部企业领跑趋势明显[8] - 人形机器人领域面临量产爆发与价格战双重压力,AI技术融合成为关键机遇[8] - 国际前沿技术包括螳螂虾仿生机器人、3D打印软体机械手等创新方向[8]
宇树科技王兴兴,有新身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07:57
杭州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 - 杭州高新区联合星海图、杭州市数据集团、华为、阿里云、传化智联等企业启动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推进"数据—算力—模型"一体化发展,加速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 [1] - 基地将建设能力供给中心、模型训练中心、场景验证中心、测试认证中心,形成"算力+数据+模型+场景应用"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示范性具身智能全链条高地 [2] - 政策支持包括:数据要素方面最高给予企业50%基础设施使用费补助(年度5000万元"语料券"),算力要素方面最高1亿元"算力券"(算力使用费60%补助),模型要素方面开源生态建设最高奖励500万元 [2] - 同步发布人工智能五大典型场景需求(生产制造、金融贸易、医疗健康等),启动杭州数谷数据创新中心与浙江省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 [2] 宇树科技行业动态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获聘杭州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首席科学家 [2] - 公司从高性能机器狗延伸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源于市场对通用型机器人的强烈需求,行业处于早期但呈现指数级增长(2024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增速50%-100%) [4] - 中国机器人制造优势显著,2024年起日均新增一款产品,市面主流品牌多为中国制造 [4] - AI编程技术突破显著:2023年AI生成代码错误率高,2024年已能高效完成软件开发(如通过文字指令生成完整程序) [4] - 大模型生成编程对女性程序员更友好,或改善该群体占比偏低现状 [3][4] 宇树科技产品与市场表现 - 公司展出G1人形机器人及B1/B2机器狗系列,现场演示机器人格斗,展位全天"站无虚席" [5] - G1人形机器人成为腾讯、联想、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展演的焦点设备 [7] 宇树科技IPO进展 - 公司已启动上市辅导,大概率选择科创板,当前估值超120亿元,有望成为科创板市值新龙头 [9] - 中介团队为"顶配":保荐机构中信证券(IPO服务家数行业第一)、容诚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家数第一)、德恒律师事务所(明星项目经验丰富) [9] - 投行人士认为公司因政策契合度高、资本追捧(年净利数千万元),后续融资压力较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