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文明倡议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丨中国永远是联合国可以信赖的伙伴
新华社· 2025-10-24 22:41
中国在联合国体系中的角色与贡献 -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公司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 [1] - 公司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已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 [1] - 公司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 [1] 和平建设与安全贡献 - 在新一轮巴以冲突后,公司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并发表政治解决巴以问题的立场文件 [2] - 公司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发起成立国际调解院,作为和平解决争端机制的有益补充 [2] 全球发展倡议与合作成果 -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的人民 [2] - 全球发展倡议已动员230多亿美元资金支持全球南方发展振兴,并开展1800多个合作项目 [2] - 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面向100多个国家开展了200多个务实合作项目 [2] - 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惠及60个南方国家、3000万人口 [2]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倡议 - 公司主张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捍卫全球南方的发展权利 [3] - 公司呼吁加快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改革 [3] - 公司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以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 [3]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重振包容有效的多边主义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3:36
联合国的作用与成就 - 联合国最伟大的成就在于将多边合作制度化,开辟了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渠道[1] - 联合国与193个会员国的存在彰显出各国愿意遵守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1] -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通过维和行动稳定冲突后地区以及通过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和平[1]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与挑战 - 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2030年前消除贫困、促进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1] -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取得实质进展,改善了数百万人的生活,但落实进程严重滞后,18%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细项进展出现倒退[1] - 距离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有不到5年的时间,需各国加强多边合作以加速行动[1] 多边主义的必要性与中国角色 - 从气候变化到武装冲突等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协调应对,多边主义是应对当前全球挑战与风险的必然决定[2] - 中国是多边主义的重要倡导者,始终坚定支持《未来契约》,联合国期待继续与中国携手合作确保多边体系胜任使命[2] -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全球治理倡议与联合国目标高度契合,是中国为解决全球治理挑战作出的贡献[2] 联合国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前景 - 因世界碎片化程度加深、地缘政治分歧扩大及改革迟缓等现象,联合国近来面临的批评日益增多[3] - 联合国依然是重要的召集者和联络人,是所有国家都能发声的唯一全球性平台[3] - 需要通过改革使联合国以高效协调的方式运作,更契合当前及未来挑战,重振包容有效的多边主义[3]
外交部: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践行国际法治的“规矩”
新华网· 2025-10-23 17:53
联合国地位与作用 -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 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80年来为维护和平 促进发展 改善民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 在联合国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一员 拥有同等的发声机会 能够公平参与国际规则谈判 共享可持续发展成果 [1] - 一个没有联合国的世界将退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 犹如没有红绿灯的路口 横冲直撞 事故频发将成为常态 [2] 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立场 - 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1][2] - 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成国际法的基础 是践行国际法治的"规矩" 当今世界乱象频出是由于个别国家对联合国宪章合则用 不合则弃 [1][2]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 旨在更好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2] 全球倡议与未来方向 - 中国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 形成以发展促繁荣 以安全保稳定 以文明增互信 以治理求公正的有机整体 [2] - 面对全球性挑战与和平 发展 安全 治理四大赤字 联合国发展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2] - 中国将同各国一道 携手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共同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砥砺前行 [2]
中方:没有联合国的世界,将退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6:10
联合国的作用与地位 - 联合国被描述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80年来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 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成国际法的基础,是践行国际法治的规矩,没有联合国的世界将退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 [1] - 在联合国框架内,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一员,拥有同等的发声机会和公平参与国际规则谈判的权利 [1] 中国的外交立场与全球倡议 - 面对全球性挑战和和平、发展、安全、治理四大赤字,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 [2] - 四大全球倡议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形成以发展促繁荣、以安全保稳定、以文明增互信、以治理求公正的有机整体 [2] - 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并致力于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2]
洪俊杰: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日报· 2025-10-22 08:03
国际格局演变 -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传统西方发达国家影响力减弱,全球南方国家影响力提升 [2] -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坚持高水平开放,成为全球公认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2] - 全球南方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集合体 [2] 经济发展范式调整 - 以人工智能、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促进产业变革并重塑全球经济发展范式 [3] - 人工智能以数据、算力和算法为核心要素,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催生新型智能经济形态 [3] - 发展新型储能、先进核能与氢能技术,构建更加清洁低碳、稳定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范式向零碳化与智能化迈进 [3] - 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新赛道,高技术领域是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 [3] - 传统基于成本和效率的全球分工优势向更具韧性、更加智能、更注重安全的全球协同优势跃迁 [3] 高水平开放战略 - 通过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发展新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5] - 在深度融入全球经贸体系过程中培育和塑造新的综合竞争优势,实现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6] - 以高水平开放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全球智力要素,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注入外部动力 [6] - 以高水平开放驱动国内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全球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竞争力 [6] 制度型开放举措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9] - 推动国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高标准对接,提升在新业态、新领域的国际规则话语权 [9] - 通过制度型开放破局突围,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0] - 深入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经济建设 [10] 区域开放布局 - 加强不同区域、各类平台间统筹兼顾和协同联动,完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11] - 基于不同区域比较优势构建多层次开放体系,促进不同区域间优势互补与联动发展 [11] - 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和产业集聚作用,推动开放平台功能互补、经验共享 [11] 全球合作与倡议 - 积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先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12] - 加快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领域议题谈判,积极对接并引领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12] - 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13]
周边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 2025-10-22 06:53
高 飞 中国和东盟山海相连、休戚与共。自1991年开启对话进程以来,双方始终坚持睦邻友好、携手合作,成 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进步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双方宣 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国东盟关系开启新篇章。习 近平主席提出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深刻回答了双方关系向何处 去这一重大课题,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2025年是中国东盟关系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5月,第46届东盟峰会通过《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及相 关战略规划,为未来20年的东盟发展擘画蓝图。8月,《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6 —2030)》正式发布,为双方携手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建"五大家园"的宏大目标相互支撑、彼此贯通,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 伴关系不断走深走实。 建设和平家园,守护地区安全稳定。中国和东盟始终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通过领导人会议、外长 会、高官磋商等机制深化对话合作,坚持《联合国宪章》原则,推动地区安全架构不断完善,以 ...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03
国际格局演变 -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力量对比朝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全球南方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影响力提升,传统西方发达国家影响力减弱 [2] -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坚持高水平开放和深层次改革,成为全球公认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2] - 全球南方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集合体,将在维护世界政治稳定和推动全球治理公正合理化中作出重要贡献 [2] 经济发展范式调整 - 以人工智能、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以数据、算力和算法为核心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催生新型智能经济形态 [3] - 发展新型储能、先进核能与氢能技术可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构建清洁低碳、稳定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范式向零碳化与智能化迈进 [3] - 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新赛道,高技术领域是国际竞争最前沿,全球分工优势向更具韧性、智能、安全的全球协同优势跃迁 [3] 高水平开放战略 - 通过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提高发展内外联动性,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市场空间并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5] - 在深度融入全球经贸体系和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过程中,不断培育和塑造新的综合竞争优势,实现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6] - 高水平开放是制度型开放、全方位开放,也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开放,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并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9] 科技与产业创新 - 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通过高水平开放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全球智力要素,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注入外部动力 [6] - 以高水平开放驱动国内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全球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竞争力 [6] - 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经贸合作水平和能力,更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10] 全球治理与合作 - 以高水平开放促治理变革,倡导国际规则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适应百年变局新形势 [7] - 积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先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加快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领域议题谈判 [12] - 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解决全球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13] 区域开放布局 - 加强不同区域、各类平台间统筹兼顾和协同联动,坚持跨区域统筹协调,完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10][11] - 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和产业集聚作用,推动开放平台功能互补、经验共享、产业协作及异地共建 [11] - 基于不同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开放体系,促进沿海、沿边、内陆间优势互补与联动发展,提升协同开放水平 [11]
王宝恩出席第八届开罗水周并访问赞比亚
水利部网站· 2025-10-21 17:13
中国水利外交与合作 - 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于10月12日出席第八届开罗水周开幕式并致辞 [1] - 共有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本届水周 [1] - 王宝恩与埃及水资源和灌溉部部长赛维拉姆举行会谈,就更新两部间合作谅解备忘录达成共识 [1] 中埃水利合作领域 - 中埃双方同意继续深化在节水、水资源综合管理、非常规水利用、岸线管理、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等领域交流合作 [1] - 代表团调研了苏伊士运河与新三角洲农业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情况 [1] 中赞水利合作进展 - 王宝恩率团访问赞比亚,与赞比亚水资源开发与用水卫生部部长恩佐武等举行会谈 [2] - 双方就推动在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节水灌溉、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2] - 中赞双方一致同意尽快签署水利合作谅解备忘录 [2] 实地调研与项目合作 - 代表团在赞比亚与参加过中国援外培训的赞方学员代表举行座谈 [2] - 代表团调研了下凯富峡水电站、伊泰兹水电站等控制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赓续中华文脉、谱写时代华章,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央广网· 2025-10-20 15:40
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十四五"时期,我国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百姓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 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 能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 在浙江,"文艺赋美"工程实施三年来已开展超过55万场演出,以文化星火点亮千村万户、千街万 巷。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我们坚持的是广度与温度并重,绘就文化普及新画卷;品质 与品牌并举,树立文化优享新标杆;"赋美"与"赋能"并行,开拓文化共富新路径。 秦岭脚下、渭水之畔,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游人如织。利用全息成像、投影等新技术,观众能 沉浸式体验"何尊"的独特魅力和最新研 ...
聚焦新实践解答新课题 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四川日报· 2025-10-20 04:25
文章核心观点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系统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是对新时代重大实践课题的理论回应 [1][2][3][4] 主题主线及理论框架 - 全书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总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理论体系、根本动力、主要任务和根本保证五个方面展开 [1] - 篇章结构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形成照应,共分18个专题,收录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重要论述91篇 [1] -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2] 重大理论创新内容 - 提出“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认识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提供思想武器 [2] - 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明确其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 [2][3] - 阐述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强调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2][3] - 深化“两个结合”根本途径的认识,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为理论和制度创新开拓更广阔文化空间 [3] - 系统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 [3] - 深刻阐释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大命题 [3] 五卷整体性及学习要求 - 第一卷至第五卷构成有机整体,系统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全过程和思想发展脉络 [1][3][4] - 第五卷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与前四卷共同展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生动画卷 [4] - 强调党员干部需通过“通读+精读”“原著+原理”“理论+实际”等方式深化学习,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