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与互鉴

搜索文档
中埃签署海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合作备忘录
新华网· 2025-08-23 09:52
合作框架与机构建设 - 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最高文物委员会签署海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合作谅解备忘录 [1] - 双方将在亚历山大共建中国-埃及海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中心 [1] - 合作涵盖海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全面合作与交流 [1] 合作内容与实施机制 - 合作范围包括联合研究、文化交流、信息共享和人员教育培训项目 [1] - 埃方将立即启动落实合作备忘录内容的相关工作 [1] - 埃及将借鉴中国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勘探和发掘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 [1] 战略意义与文明互鉴 - 合作将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关键实证并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1] - 水下考古合作将丰富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并拉近人民距离 [1] - 合作是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埃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1] 历史合作与项目进展 - 2018年11月中埃启动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中国考古队首次赴埃挖掘) [2] - 2024年联合考古队完整揭示遗址中第四座神殿轮廓并出土多件重要文物 [2] - 两国启动白鹤梁题刻与罗达岛尼罗尺联合申遗准备及塞加拉文物数字化研究项目 [2]
“尼山”共识:不同文明之间急需加强交流互鉴
经济观察网· 2025-07-10 09:27
文明交流与互鉴 - 来自全球560余位中外嘉宾参与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探讨不同文明"和合共生"之道 [1] - 论坛主议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聚焦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挑战 [1] - 各国专家学者形成共识 不同文明之间急需加强交流与互鉴 [2] 东西方文明特性 - 东方文明(中国 印度)具有和平特性 以包容 非侵略性思想为核心 [4] - 中国儒家思想在印度教育体系中有广泛传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流传甚广 [3] - 德国曾对中国儒家思想形成研讨热潮 但当前相关德文书籍和文献已非常稀少 [4] 文明交流现状 - 中国对外国文学翻译数量与外国对中国文学翻译数量的比率约为70:1 显示中外了解程度不平衡 [5] - 英国大学中文系学生数量少于德文 法文 但学生对中国文化 烹饪 艺术文字兴趣浓厚 [7] - 全球有200多个主权国家和6500多种语言 文化多样性显著 [6] 文明交流方式 - 文明交流应融入教育体系 开设大中小学课程 建立研究机构和学者互访机制 [7] - 国际法应从西方单一文明法转变为多元文明共同书写的法律体系 [8] - 需通过政府支持 机构推动和个人往来等多层次方式促进文明交流 [7] 儒学发展前景 - 儒学发展分为三期:从曲阜到中国 到东亚 再到走向世界应对西方文明挑战 [8] - 当前处于儒学第三期起点 需对西方文明挑战做出创造性回应 [8] - 儒家思想是区域历史经验总结的升华 具有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普遍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