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小柚子长成大产业
人民日报· 2025-11-25 10:00
小柚子长成大产业 ——对三地柚子产业链的一线探访 柚子一头连餐桌,一头连田头。特色产区如何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小柚子如何长成富民产业?近 日,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沿着柚子产业链探寻发展之道。 ——编 者 广西容县选育引进一批优质柚类品种 优中选优 育好一株苗 漫山果林随着山势延绵,套着袋的鲜果沉甸甸挂在柚子树枝头。 "我家种的是香水红柚,果皮是红色的,果香浓郁,寓意好,口感佳。"广西玉林市容县思恩农业有限公 司种植基地负责人梁锋介绍。 好品种从哪儿来?容县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大力推进柚类品种选育、脱毒、保护和扩繁,不断夯实产 业链基础。 "我们利用芽变选种、杂交育种等技术,选育无籽沙田柚等新品种。"广西农科院研究员、容县沙田柚试 验站专家组组长廖惠红说。此外,在做好本土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外,科研人员还引进20多个优 良柚类品种。 有了好品种,如何繁育好种苗?来到容县沙田柚无病种苗基地,周身消毒,换上干净的工作服,情怀农 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涂妙霞推开大棚的第一道门。松手后,门闸自然落下,隔绝飞虫。经过缓 冲区,走过第二道门,进入种苗大棚,涂妙霞写下每天工作重点。"11月是冬梢抽生的时候,这个 ...
枣庄|枣庄构建“育繁推、产加销、农文旅”石榴全链条生态体系
大众日报· 2025-09-24 09:18
产业规模与产值 - 2024年全市石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8亿元 [2] - 年产石榴盆景盆栽25万盆,在园总量超过30万盆,产值近6亿元 [3] - 石榴盆景非遗工坊年销售额突破70万元 [3] 生产与加工能力 - 全市石榴原汁年加工能力提升至5000吨,石榴饮料产能达到12万吨以上 [3] - 峄城区石榴深加工企业达到20家,石榴系列加工产品增加到近200款 [4] - 石榴的根、皮、籽、花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4]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构建“育繁推、产加销、农文旅”全链条生态体系,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2] - 形成“种质研发-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加工企业达53家 [5] - 产业年带动从业人数4万人、旅游人数180余万人次 [5]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与王老吉、韩国正官庄合作发布红参石榴汁饮品,标志向中医药保健产业升级 [4] - 冷榨技术提取的石榴籽油可做化妆品原料,获评“药食同源”后附加值有望翻倍 [4] - 通过电商平台将石榴工艺品销往全国,变异品种“粉精灵”石榴盆景小苗售价上百元,成盆达300元 [3] 行业活动与品牌建设 - 2025石榴产业发展大会在枣庄峄城区举办,以“榴火燃情聚枣庄 籽籽同心创未来”为主题 [2] - 峄城区在全国盆景展上斩获2金4银1铜,加快崛起“全国石榴看枣庄,枣庄石榴誉全球”产业新高地 [3][5]
河南虞城 探索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人民日报· 2025-06-24 05:48
产业发展格局 - 虞城县形成"南菜北果中菌菇"的特色产业布局,根据土壤特性绘制产业地图,砂质土种瓜果、黏质土育红薯、河滩地种蔬菜 [2] - 闻集乡采用"粮菇轮作、过菇还田"技术,构建"粮—菇—肥—田"循环系统,实现一地多收和绿色发展 [2] - 田庙镇发展油桃和酥梨种植,种植面积达千亩,并延伸产业链至水果加工、林下养殖和乡村旅游 [3] 荠菜产业链 - 荠菜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开发速冻水饺、预制菜、即食罐头等深加工产品,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加工企业协同、合作社参与的产业格局 [4] - 全县荠菜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27万吨,年产值44亿元,带动17.6万人就业,产品畅销长三角地区 [5] - 利民镇作为核心生产基地,带动周边10余个乡镇规模化种植,并通过电商物流产业园拓展销售渠道 [4][5] 科技与基础设施 - 实施"两粮一菜"标准化生产项目,种植鲜食玉米1000亩并培育荠菜新品种,实现粮食产量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6] - 电力部门为荠菜产业提供一站式用电服务,包括绿色通道、科学接入方案和零距离供电保障 [5] - 对接河南省农科院组建研究团队,推动玉米—荠菜—小麦周年高效生产模式 [6] 乡村旅游与生态建设 - 建成10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包括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的"豫东大竹海"和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烟云古寨" [7] - 郭土楼村通过"股份+合作社"模式打造"豫东大竹海"休闲旅游目的地,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和网红村 [8] - 丁河楼村经河道整治和绿化亮化改造,形成生态廊道区,转型为美丽宜居的"铁路小镇" [7] 人才与创新 - 科技特派员培育油料芍药新品种,预计每亩效益达4万元,未来将打造特色产业人才队伍 [9] - 全县吸引2万余名人才参与特色农业,组建专业合作社40余个,制定产业规划21个,培育主导产业26个 [9] - 25个乡镇优化政策鼓励返乡创业,职能部门提供零距离服务助推车间达产达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