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交流

搜索文档
丝路文化交融的结晶(博物视界)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 河南安阳隋代麴庆夫妻合葬墓出土的石棺床是1000多年前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1] - 石棺床长约2.2米、宽约1.2米、座高约0.5米,由汉白玉和青石制成,各部分均雕刻精美图案[1] - 随石棺床一同出土的还有日用瓷器、瓷俑、石俑等共270余件[3] 粟特文化与汉文化融合 - 石棺床前挡雕刻呈现祆教与佛教艺术交融的特点,瑞兽形体特征接近西域粟特风格[1] - 侧挡和后挡图案主体为莲花、流云、凤鸟等汉文化元素[2] - 围屏刻画墓主人日常生活场景,人物服饰和建筑风格具有汉文化特色[2] 高昌国文化背景 - 麴庆祖父可能是麴氏高昌国的开国君主麴嘉,高昌国位于吐鲁番盆地一带[4] - 高昌国以汉族为主体建立,曾经历4个不同统治时期,6世纪初麴嘉建立麴氏高昌政权[4] - 高昌处在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地,中原与西域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在此相互交融[4] 考古发现意义 - 石棺床图像内容生动展现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4] - 发现印证了古丝绸之路在推动不同区域、民族与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纽带作用[4] - 表明公元4至6世纪的邺城及安阳地区是丝绸之路东方重要的起点之一[4]
向世界铺展丝路共融文明共生壮美画卷
西安日报· 2025-06-03 11:18
中哈文旅合作进展 - 2024年10月"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阿拉木图旅游日"在西安举办 2025年6月人文旅游专列首发仪式在阿拉木图举行 标志着两国文旅合作进入新阶段 [3] - 哈萨克斯坦计划2025年在中国举办30场旅游年活动 签署200项合作协议 推动中国游客赴哈规模增长 [4] - 2024年中国赴哈游客达65.5万人次 同比增长78% 恢复至2019年的9倍 中国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客源国 [5] - 2025年7月将新增上海-阿拉木图 北京-阿拉木图直飞航线 进一步促进双边旅游交流 [5] 文旅产业合作成果 - 阿拉木图2023年接待9.9万名中国游客 当地期待更多中亚游客前往西安体验历史文化与美食 [4] - 西安旅游集团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签署铁旅融合协议 开发"铁路+文旅"模式产品 [7] - 计划联合开发"人文跨国专列游"等主题线路 串联阿勒泰林海雪原与阿拉木图山地风光 打造"跨境生态走廊" [7] - 未来产品将增加非遗体验 民俗互动等深度内容 促进游客对丝路文化的理解 [7] 多领域合作协议 - 西安市文旅局与阿拉木图旅游局建立文化旅游国际交流机制 [7] - 西安博物院与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达成文物交流合作 [7] - 两地体育 经贸 医疗康养部门分别签署协议 形成全方位立体合作框架 [7]
让旅客在跨国列车上感受温馨节日氛围
西安日报· 2025-06-03 11:06
充满秦腔脸谱元素的端午香包。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秦腔戏剧脸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耀武将参加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活动,将把秦腔戏剧脸谱介 绍给阿拉木图当地群众,他此行还特意带了绣着秦腔脸谱的香包,脸谱经过他的改造,带了几丝俏皮的感 觉,既增加了节日氛围,又传播了秦腔戏剧脸谱文化。 专列工作人员和旅客一起包粽子。 在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上迎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对专列上的旅客来 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5月30日下午,为了迎接佳节,专列工作人员非常贴心地安排了包粽子项目,在粽 香中为旅客送出节日祝福。几位文艺工作者还特意安排了几个小节目,在欢快的歌声中,为旅客们带来浓浓 的节日气息。 出行恰逢端午 文艺节目传递浓浓节日气息 5月31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让出行的旅客感受到节日气息,本次专列上的文 艺工作者安排了精彩的文艺演出。苏州评弹《声声慢》的三弦拨动时,吴地水韵与车窗外的戈壁荒漠形成奇 妙呼应;茶艺师以"凤凰三点头"的冲泡技艺,让金花茯茶的香气漫过丝绸之路的历史烟尘。最富张力的当属 秦腔表演———国家一级演员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惠敏莉用秦腔的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