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叙事

搜索文档
企业“走出去” 叙事能力“跟上去”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01
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战略意义 -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提升国际影响力、塑造国家形象的战略举措,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仍呈现"西强我弱"态势,西方媒体掌握全球70%以上新闻信息传播流量[1][2] - 中国企业作为"走出去"的经营主体,承担着传递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的功能,需将商业实践与国际传播有机结合[1] - 国际舆论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发展成就常被误读,如"中国制造"被贴"低质廉价"标签,"一带一路"被歪曲为"地缘政治工具"[1] 中国企业的国际地位与作用 - 2024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592.7亿元,同比增长11.3%,截至2023年底在18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4.8万家[3] - 中国企业"走出去"已从资源获取、市场拓展发展到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3] - 跨国企业是国家形象的"活名片",如德国西门子、奔驰塑造了"精密可靠"形象,日本丰田、索尼传递了高品质文化特质[3]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的挑战 - 国际环境复杂性上升,78%在欧中国企业认为欧盟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泛政治化对商业领域影响显著[4] - 部分企业存在"重经营、轻叙事"倾向,跨文化沟通能力不足,对当地宗教习俗、法律制度缺乏了解[5][6] - 面对负面舆情时应对不足,或沉默以对或反应过激,未能有效处理矛盾[6] 提升中国企业海外叙事能力的策略 - 将叙事融入企业战略,实现"商业+叙事"双轮驱动,如国家电网在巴西项目创造4.5万个就业岗位并支持当地教育医疗[6] - 促进跨文化理解,用本土化方式讲述故事,如中国中铁资源集团制作属地员工成长短视频、组织海外春晚[7] - 精准定位中外需求,展现技术实力等"硬实力"同时传递互利共赢理念,如"一带一路"企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8] 中国企业海外叙事的独特优势 - 企业扎根当地市场,能针对性回应就业、环保等需求,如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光伏电站解决无电村用电难题[5] - 企业产品服务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成果是最有说服力的"中国故事"[5] - 员工日常交往可传递"和而不同""以诚待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