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

搜索文档
卫河在邯郸(遗产小道·运河上的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1 06:54
大运河历史与地理特征 - 漳河与卫河在邯郸徐万仓汇合,漳河水量明显小于卫河,历史上漳河具有济运、补水功能 [2] - 曹操在公元213年凿利漕渠引漳水入白沟,联通漳、卫、黄三河 [2] - 漳河历史上"善淤、善决、善徙",雨季常引发洪涝灾害,2021年秋汛时水量显著增大 [4] - 卫河(永济渠)段是大运河遗产阐释中的弱项,尤其濮阳至临清段是价值传播的"洼地" [8] - 漳卫南运河治理难题集中于多变的水和泥沙,这种态势从古至今未变 [9][10] 区域经济与文化遗产 - 邯郸西瓜因沙质土壤形成独特口感,2022年5月当地价格仅0.8元/斤,为北京同期1/4 [11] - 2022年5月邯郸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1] - 大名县文化中心区集中了大运河博物馆、石刻博物馆等设施,清同治二年"临卫门"石刻宽1.68米 [19] - 龙王庙险工长达1400米,1983-2024年间经历6次翻修,显示持续的水患治理需求 [20] - 漳卫新河作为人工减河前身可溯至黄河故道,2024年5月观测显示仍在塑造华北平原 [21][22] 文化线路与遗产保护 - 响堂山石窟存有148件流失海外文物,数字复原技术重现被盗佛头佛像 [6][24] - 滏口陉古道与响堂山石窟构成"山海之间"文化组合,展现多元文化交流 [23][24] - 中国大运河申遗包含十大河段、27段河道遗产及58处相关遗产点 [27] - 2022年国家规划沿太行山和京杭大运河打造"三纵四横"户外运动空间布局 [28] - "山海之间"概念计划将大运河遗产小道从北京延伸至邯郸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