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药有效期科学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中药资源高效利用引关注 研讨会共探科学管理路径
新华财经· 2025-10-21 21:04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2] - 推动中药资源最大化利用已成为中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2] 当前有效期管理现状与问题 - 国内上市中成药有效期标注普遍不超过5年 [2] - 部分制剂独特、工艺独特的中成药存在有效期适配性问题,可能造成中药资源浪费 [2] - 国内中药有效期在实践中通常为3年至5年,与部分中药在境外获批更长有效期的情况形成对比 [2] 支持延长有效期的科学依据与案例 - 片仔癀为传统锭剂,制备工艺独特,质地坚硬密实,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 [2] - 对存放8年、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片仔癀进行检测,麝香酮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微生物检测符合标准,质量稳定 [3] - 基于企业长达5至30年的留样观察数据,阿胶在适宜条件下性质稳定,“陈化”过程与传统认知相符,有助于提升用药体验 [3] - 蜜丸生产的最低密温能保障杀菌效果,电子束辐射灭菌可使丸剂6个月内无细菌芽孢,传统纸筒蜡封包装的老蜜丸即便存放十几年,外观、气味仍无变化 [5] 探索科学管理路径的建议 - 建议依据药材特性与科学数据,探索更精准、动态的有效期管理模式 [1] - 中药制剂有效期应结合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方法综合评估,按照“科学评估、分类施策”的原则 [5] - 对成分稳定、工艺独特的中药,建议探索更灵活的管理方式以减少资源浪费 [5] - 在充分的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下,探索对部分符合条件的中药产品有效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 [2] 具体分类管理方法 - 中药应分类研究有效期,花草类等易变质药材设短有效期,蜡封蜜丸、矿物药等设长有效期 [4] - 中药材需按类别定有效期,矿物药无需有效期,动物药需严格设定有效期,植物药中的根茎类、果实种子类根据不同药物性质设置不同有效期 [6] - 对传承传统炮制与保存技术的应避免设定统一标准 [4] 延长有效期的价值与支撑方法 - 延长有效期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优化供应链韧性及满足国家应急储备需求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2] - 中成药延长有效期必须靠稳定性试验的数据支撑,如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等 [6] - 企业可利用留样样品开展长期监测,积累科研数据为延长有效期提供支撑 [6] - 可通过分子标志物建模,关联储存年限与药材质量,优化产业链库存管理,减少家庭与企业的过期药浪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