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试平台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建好创新生态“公共基础设施”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1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试平台是连接实验室与生产线的关键环节,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产业创新链的转化效率 [1] - 当前中试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投入大、风险高、单纯依赖政府投入难以持续的挑战 [1] - 传统监管政策与中试活动特殊性存在冲突,审批流程繁琐 [1] - 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平台与产业基础脱节,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现象 [1] - 中试服务尚未完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跨区域协同不足 [1] 政策与监管优化 - 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政策协同创新,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以简化审批流程 [1] - 可借鉴上海“七部门协同+一事一议”机制 [1] - 推行“行业自律+政府监管”模式,在安全环保底线基础上赋予行业协会更多标准制定权,实现“一次评估、长期有效” [1] 平台建设与产业结合 - 中试平台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应引导各地基于自身产业禀赋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 - 制造业基础雄厚地区可聚焦高端装备中试,化工园区可打造新材料中试基地,低空经济试点区域可发展无人机适航检测平台 [2] - 通过将中试平台嵌入现有产业集群,实现从“单点验证”到“场景化验证”的升级 [2] 商业模式创新 - 中试平台需突破传统租金模式,拓展多元收益渠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 可通过“基础服务+增值服务+股权回报”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孵化、场景应用、投资融资等全链条服务 [2] - 可依托技术优势提供“首台套”验证和一体化解决方案以获取高附加值订单 [2] - 可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联合攻关等方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价值共享 [2] 网络化与开放共享 - 需推动建立跨区域中试资源对接平台,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2] - 支持龙头中试平台输出标准、管理和服务,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能力 [2] - 鼓励中试平台面向全产业链开放,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式中试服务,使其成为创新生态的“公共基础设施” [2]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落地宁波市首笔“中试保融通”业务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8 14:36
项目启动与目标 -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与中国人保宁波分公司联合启动“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项目 [1] - 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加快中试平台建设的部署,促进中试资源整合与科技成果转化 [1] - 活动目标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宁波路径 [1] 金融服务方案内容 - 发布“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推出“贷—保—补”三方协同的组合服务 [1] - 未来三年将为中试全链条提供银行端1000亿元综合金融支持和保险端1000亿元保险保障 [1] - 方案旨在加速推动科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1] 具体合作案例 -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为甬江实验室孵化的某科技有限公司定制授信方案 [1] - 与某国家级半导体材料及核心装备中试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通过“金融+保险”双重支持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1] 未来战略规划 -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将继续深化科技金融战略布局,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 [2] - 公司计划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提升全市中试平台建设水平 [2] - 未来将满足各类创新主体多层次、多样化的中试金融需求,为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
中试平台:全球科技竞速的新赛道
环球网资讯· 2025-07-24 10:05
中试平台的重要性 - 中试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1] - 全球科技转化竞赛围绕中试平台建设展开,涉及半导体、智能工厂、纳米材料等领域 [1] 美国中试平台建设 - 美国政府将中试平台建设提升至"国家创新链心脏"的战略高度,斥资530亿美元支持半导体、清洁能源等领域 [2] - 美国能源部依托17个国家实验室构建专业化中试网络,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能源系统整合设施将储能技术工程可行性提升至技术就绪水平8级 [2] - 美国国防部资助的"生物工业制造和设计生态系统"项目扩展至6个州,吸引50余家企业参与,企业研发成本降低50%,产品周期压缩至18个月以内 [2] 英国中试平台建设 - 英国政府通过"弹射中心计划"投入10亿英镑打造7个国家级弹射中心,覆盖健康医药、机器人、清洁能源等6大领域 [3] - 高价值制造弹射中心为劳斯莱斯提供航空发动机叶片中试验证服务,试制周期从24个月压缩至14个月,良品率提升至99.3% [3] - 剑桥大学与阿斯利康共建的生物医药中试平台实现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试验的一站式转化,肺癌新药研发项目提前9个月进入商业化阶段 [3] 德国中试平台建设 - 德国将中试平台定位为"工业4.0转型的核心节点",聚焦可再生能源、先进材料与生物医药等领域 [4] - "工业联合研究"项目支持1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共享中试平台开发轻量化铝合金底盘,推动电动汽车成本下降18% [4] - 材料和光束技术研究所的增材制造中试平台将航空航天部件试制周期缩短60%,成本降低35% [4] 日本和韩国中试平台建设 - 日本将中试平台定位为"社会5.0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重点打造半导体、生物医药与碳中和领域,计划投入2万亿日元支持氢能中试项目 [5] - 日本筑波研究中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中试平台将系统效率提升至48.5% [5] - 韩国政府联合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投资622万亿韩元建立全球最大半导体产业集群和全球首条3纳米芯片量产中试线 [5] 中试平台的高效运行模式 - 中试平台高效运行需依托高校和企业在资源、知识、人才、机制等层面的深度融合 [6]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智化科技联合开发的纳米材料自动化研究平台研发效率提升40%,试错成本降低30% [6] - 欧盟启动尖端芯片中试线建设项目,聚焦2纳米芯片设计和先进半导体材料制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