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医药产贸合作

搜索文档
长沙对非医药产贸合作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澎湃江河
长沙晚报· 2025-06-10 07:32
长沙对非医药产贸合作发展 - 长沙与非洲医药产业合作历史悠久,从1973年首支援非医疗队到如今医药生产基地在非洲落地,合作规模不断扩大[1] - 长沙医药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医疗合作项目,将中国医疗技术和产品引入非洲,如湖南科迈森医疗科技的妇科腔镜解决方案在坦桑尼亚展会引发关注[1] - 中非医药贸易快速发展,长沙企业在大健康产业与非洲合作潜力巨大[1] 重点企业与市场表现 - 三诺生物为国内血糖监测领域领军企业,2015年进入非洲市场,产品覆盖40多个非洲国家,预计2026年在非销售额达1.6亿元[2] - 三诺生物计划通过"离线存储+定时上传"技术解决非洲网络问题,并考虑当地合资建厂实现"非洲制造"[2] - 圣湘生物产品覆盖非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深度嵌入当地公共卫生体系[2] - 安邦制药的银黄清肺胶囊作为湖南首个在非注册中成药,在津巴布韦上市即获认可[2] - 万脉医疗针对非洲气候改良散热设计的呼吸机成为南非急诊室标配[2] 产业合作模式升级 - 长沙企业从"产品出海"转向"产业扎根",如湖南涛尚医疗器械在尼日利亚建设综合介入及影像中心,初始投资500万美元,2025年投入运营[3] - 尔康制药在非洲布局新能源、医药、农业等领域,尼日利亚碳酸锂生产线已投产,正在打造符合GMP标准的药品生产基地[4] - 尔康制药与坦桑尼亚投资中心共同运营的投资合作平台于2023年12月启动,协助中非跨境投资[4] 产业集群与人才培养 - 长沙经开区的中非经贸总部基地吸引40余家对非经贸合作企业和商协会入驻,形成多元化产业集群[4][5] - 基地第三期战略项目将推动片区从"单一贸易窗口"向"全链条生态枢纽"升级[5] - 科迈森发起中非妇科微创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数百名非洲医生[5]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与坦桑尼亚高校合作开设传统医药班[5] - 三诺生物在非洲开展"血糖仪操作培训营",培养本土医护人员[5] 贸易与政策支持 - 2023年前4个月长沙对非洲进出口88.8亿元,同比增长74.2%,占湖南省对非洲进出口总值的53.3%[6] - 长沙开通至肯尼亚国际客运航线和至亚的斯亚贝巴定期国际货运航线,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实现里程碑式突破[6] - 湖南出台政策支持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包括建设海外仓、建立检验检测实验室、鼓励设立对非总部等[6] - 《湖南省落实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实施方案》强调推动医疗医药企业拓展非洲市场,提升非洲本土生产能力[6] 未来合作展望 - 湘江新区中非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吸引9个非洲国家创新创业项目入驻,2025年将有医疗器械企业走进西非等项目落地[7] -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举办30场经贸活动,首次设立中非合作知名品牌展、非洲好物展等特色展区[7] - 长沙企业持续提升非洲药品生产能力、降低进口依赖、培养医药人才,未来合作项目将不断推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