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海外主流化

搜索文档
一颗“最恶心食物”的Costco逆袭:皮蛋何以在美成爆款
虎嗅· 2025-07-04 19:10
行业趋势 - 中国传统食品正在从"华人特色+文化猎奇"向"主流接纳+文化认同"跨越,皮蛋、螺蛳粉等产品通过Costco等主流渠道进入美国市场 [29] - 中餐在海外经历三个阶段:19世纪"想象中的中餐"、20世纪"美式中餐与正宗中餐并存"、2010年代后高端品牌进入主流超市和媒体 [30][31] - 日本寿司和韩国泡菜的全球走红得益于文化协同输出,而中国食品缺乏系统的国际讲述者 [34] 公司战略 - 旭日蛋品为进入Costco进行4年准备工作,包括全套认证材料,突破"产品合规与认证"的高门槛 [18][21] - 公司通过专为美国市场设计的"松花鸭皮蛋礼盒"(标价13.99-17.59美元)实现渠道突破,棕金搭配的包装更符合主流审美 [12][15] - 从依赖华人超市的"乡愁生意"转向Costco主流渠道,旨在突破市场局限性和扩大品牌影响力 [23][25][26] 营销传播 - 社交平台成为关键推手,网红博主The Sushi Guy的评测视频获得65万次播放,专业媒体Tasting Table进行科普报道 [16] - TikTok和YouTube上用户自发创作内容,从"皱眉尝试"到"奇怪上瘾"的表情变化形成病毒传播 [17][18] - 产品利用"恶名"的反差效应制造话题,将小众食物转化为网红产品 [33] 市场挑战 - 缺乏系统的文化解释体系,黑色外观等特征容易被误解为腐败,需要科普视频和跨文化译介 [35][37] - 供应链和标准体系是主要瓶颈,需满足不同国家的卫生标准并保持长途运输后的口感 [38][39] - 从爆款到常态的转化难题,需融入当地消费场景如复活节篮子或外卖菜单 [40][41] 渠道分析 - Costco的严格准入流程包含产品合规、渠道对接、采购评估三阶段,中国特产通常在第一阶段就被淘汰 [18] - 主流渠道能迅速放大品牌影响力,带动其他国家零售商重新评估产品 [28] - 华人超市存在客群局限,而Sam's Club、Costco等渠道能接触第三代/第四代华裔及其他族裔消费者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