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投资型GP转型

搜索文档
澳银资本:坚持创造DPI,探索主动投资型GP转型之路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9:42
澳银资本的投资策略 - 公司坚持"DPI主义",将DPI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LP的核心诉求,认为缺乏DPI支撑的账面IRR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2] - 公司从2013年在中国设立首只天使基金起就注重DPI,认为项目质量和退出策略是决定DPI的两个关键因素 [2] - 公司选择主动控制管理规模,明确聚焦收益优先,而非通过做大基金规模来获得更多管理费 [2] - 公司认为早期风险投资基金的单只规模控制在2亿-3亿元人民币是合适的,投资项目数量不低于15个,能较好平衡基金风险和收益 [3] - 公司首只基金华澳龙沣基金的项目基本采用隔轮退模式,4年DPI到1,6年完成100%退出,IRR超过30% [3] 退出策略与资本理念 - 公司不以IPO退出为主,采用隔轮退模式快速回笼资金,放弃IPO后更大的收益空间 [3] - 公司认为决定资本是否应耐心陪伴的不是资本而是项目自身,陪伴项目时间从1年到12年不等 [3] - 公司更倾向于"常青资本"而非"耐心资本",强调资金的可持续循环,需要政府、投资机构和创业者共同打造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 [3] 早期投资方法论 - 公司从2013年首只基金开始就走早期投资之路,首只基金投了9个早期项目,没有Pre-IPO项目 [4] - 公司摸索出独特的"概率论"投资方法,认为基金投资项目成功概率遵循正态分布,人为干预可能降低成功概率 [4] - 公司内部达成共识投资成功率在25%-30%区间,即投资10个项目通常只有2-3个能成功退出 [5] - 公司为提高投资成功率采用"用技术逻辑投项目"路径,以产业、技术和市场为引导,愿意承担技术路径带来的内生风险 [5] 合作伙伴选择标准 - 公司选择合作伙伴遵循三个标准:具有显著区位优势、具备合理收益杠杆设计、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具有战略眼光 [5] - 公司认为区位优势能提高投资效率,收益杠杆和利益分配能提高基金DPI [6] - 公司曾主动退回一笔已到账的募集资金,基于对资金属性的尊重及对市场风险和周期的敬畏 [6] GP转型战略 - 公司自有资金比例超行业平均水平,2015年后设立的基金自有资金比例达10%-15%,有的达20%,未来目标是30%-50% [7] - 公司认为GP稳健的收益结构应是基础管理费<基金CARRY<自有投资收益 [7] - 公司认为纯靠受托管理挣取管理费的GP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有必要向主动风险投资型GP转型 [8] - 公司预计这一转型将在未来3-5年内完成,未来在投资端选择标的一直践行"澳银十诫"原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