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I

搜索文档
耐心资本重塑创投逻辑 全链条协同成破局关键
证券时报· 2025-07-31 11:08
核心观点 - 创投行业正处于募资筑底回暖、退出渠道多元探索阶段,耐心资本加速入场,全链条协同成为破局关键 [1] - 行业需坚守长期主义与价值投资,通过募资结构优化、退出策略创新及产业链协同实现突围 [8] 募资市场变化 - 2024年募资规模下降20.8%,2025年一季度降幅收窄至2.9%,显示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4] - 国资引导基金从"招商思维"转向"产业构建思维",主动匹配中试场景、临床资源等产业要素,形成"资金+生态"支持模式 [4] - 耐心资本加速入场:广州产投资本设立9只AIC基金总规模150亿元,工行计划在广东设立7家AIC基金总规模120亿元 [4] - 产业资本通过创投基金布局上下游,如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参与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资 [4] - 政府引导基金存续期从"5+3"延长至"10+2",更匹配硬科技研发周期 [4] - GP投资导向从追求IRR转向追求DPI,增强LP信心 [4] 退出策略创新 - 国中资本中小一期基金DPI远超1,体现退出策略有效性 [6] - "以退定投"策略被广泛采用,澳银资本采用"组合配置"策略:60%投向天使至A+轮,20%种子轮,20%中后期项目 [6] - S基金成为重要退出渠道:孚腾资本管理的上海国资母基金S基金运营三年取得良好DPI回报 [6] - 港股IPO被视为"急救通道"而非"黄金通道",适合有出海计划的企业 [6] - A股创业板第三套标准、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提供新机遇 [6] 行业发展路径 - 早期投资需追求高IRR项目以支撑整体基金DPI [8] - 全链条协同模式兴起:广州产投资本采用"母基金+直投"模式,与50多家GP合作,直投170余个项目总投资额240多亿元 [8] - 行业建议包括:结构化解决资金属性与投资规律矛盾、通过S基金/并购激活存量资产、深耕硬科技赛道 [8]
LP别催,7年DPI到1已经是“基中之龙”了丨投中嘉川
投中网· 2025-07-24 14:50
行业基准报告核心观点 - 2024年私募股权基金业绩基准显示,行业大部分基金需9年实现DPI=1,优秀基金7年可达标,下四分位基金需13年回本[14] - 成立5年的基金中,优秀案例DPI可达50%,但下四分位基金回本周期显著拉长[14] - 中美市场对比显示,美国优秀VC基金同样需7-8年回本,中位数基金9年达标,尾部基金需12年,证明长期性是全球行业共性[16] - 行业体感DPI变缓可能源于投资人预期时间框架缩短,与基金固有运作规律形成错配[18] 数据方法论 - 国内私募基金业绩透明度低,数据获取依赖GP尽调及分析师交叉核验,样本具有抽样特性[7][8] - 2024年报告首次引入双维度聚类分析,尝试建立二维业绩分布可视化模型[10] - 美国市场因养老金机构受FOIA法令约束,数据披露更完善,基准代表性更强[7] 业绩兑现分析 - 引入DPI/TVPI指标衡量业绩兑现度,中国基金整体兑现程度高于同期美国基金[22] - 2009-2012年Vintage的美国基金兑现度偏低,推测因金融危机后部分资产估值仍停留账面未变现[22] - 数据显示账面价值(TVPI)与现金回报(DPI)存在显著差异,强调现金流兑现才是价值创造闭环[28] 历史业绩表现 - 2008年Vintage基金上四分位DPI达2.03,中位数1.36,下四分位0.99,体现早期基金分化[15] - 2016年Vintage基金上四分位7年实现DPI=1.30,但中位数仅0.62,尾部低至0.28[15] - 2017年后成立基金整体DPI表现较弱,2020年Vintage基金上四分位DPI仅0.15[15] 行业价值主张 - 基准数据揭示7年DPI=1为优秀标杆,9年为常态,13年需警惕,建议建立理性预期管理[27] - 提升数据透明度是构建行业信任基础,呼吁更多LP/GP贡献数据完善基准体系[12][28] - 中国基金在业绩兑现韧性上的表现值得持续关注,可能反映本土化运作优势[22][28]
黑石的LP也没回本呢
投中网· 2025-06-17 14:27
黑石基金DPI表现 - 黑石2015 Vintage私募股权基金DPI仅0.85倍,十年未达1倍[1][2] - 涉及的两只基金:Blackstone Energy II(49.3亿美元规模,已实现投资价值47.5亿美元)和BCP VII(188.7亿美元规模,已实现投资价值202.2亿美元),毛DPI分别为1.05和1.06[4][6][7] - BCP VII表现创黑石旗舰基金历史最差,对比BCP VI(2010年毛DPI1.27)和BCP V(2005年毛DPI1.26)显著下滑[9] 行业整体DPI困境 - 其他顶级PE基金同样低迷:KKR 2016 Vintage DPI 0.90,Hellman&Fridman 2018 Vintage DPI 0.13,银湖资本2017 Vintage DPI 0.60[9] - 新基金投资受阻:黑石BCP VIII(257亿美元规模)DPI仅0.18,BCP IX(217亿美元规模)投资期首年仅call款2.9亿美元[10][11] - 行业现状呈现"老基金退不出,新基金投不出"的恶性循环[8][11] PE商业模式转型 - 黑石PE分部2024年可分配收益26.4亿美元(+39.7%),收入结构从carry转向管理费:2015年carry收入14.7亿美元 vs 2024年13.9亿美元,管理费收入同期从5.1亿增至18.3亿[15][16][17] - KKR通过收购保险公司Global Atlantic构建"三大引擎"模式(资产管理+保险+战略控股),战略控股业务聚焦分红而非carry,市值四年翻四倍[22][23] - 行业趋势显示carry收入重要性下降:黑石2013-2015年平均carry收入8.53亿 vs 2022-2024年14.2亿,增速远低于AUM增长[19] 中国VC/PE行业困境 - 管理费收取模式恶化:70%基金按实缴资本支付,部分按已投金额计算,GP生存压力加剧[26] - 项目端毛利率压缩:AI企业毛利率趋近制造业水平,估值泡沫与低回报并存[28][29] - 商业模式创新尝试:华映资本提出强化"经营能力",天图投资倡导"分红优先"策略[29][30] 行业长期趋势 - VC/PE低毛利成为新常态,非周期性因素导致[27] - 机构分化加速:未来可能演化出招商型、投行型、MCN型等多元业态[30] - 传统"投资-退出"模式受挑战,分红和经营能力成为关键变量[29][30]
澳银资本:坚持创造DPI,探索主动投资型GP转型之路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9:42
澳银资本的投资策略 - 公司坚持"DPI主义",将DPI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LP的核心诉求,认为缺乏DPI支撑的账面IRR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2] - 公司从2013年在中国设立首只天使基金起就注重DPI,认为项目质量和退出策略是决定DPI的两个关键因素 [2] - 公司选择主动控制管理规模,明确聚焦收益优先,而非通过做大基金规模来获得更多管理费 [2] - 公司认为早期风险投资基金的单只规模控制在2亿-3亿元人民币是合适的,投资项目数量不低于15个,能较好平衡基金风险和收益 [3] - 公司首只基金华澳龙沣基金的项目基本采用隔轮退模式,4年DPI到1,6年完成100%退出,IRR超过30% [3] 退出策略与资本理念 - 公司不以IPO退出为主,采用隔轮退模式快速回笼资金,放弃IPO后更大的收益空间 [3] - 公司认为决定资本是否应耐心陪伴的不是资本而是项目自身,陪伴项目时间从1年到12年不等 [3] - 公司更倾向于"常青资本"而非"耐心资本",强调资金的可持续循环,需要政府、投资机构和创业者共同打造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 [3] 早期投资方法论 - 公司从2013年首只基金开始就走早期投资之路,首只基金投了9个早期项目,没有Pre-IPO项目 [4] - 公司摸索出独特的"概率论"投资方法,认为基金投资项目成功概率遵循正态分布,人为干预可能降低成功概率 [4] - 公司内部达成共识投资成功率在25%-30%区间,即投资10个项目通常只有2-3个能成功退出 [5] - 公司为提高投资成功率采用"用技术逻辑投项目"路径,以产业、技术和市场为引导,愿意承担技术路径带来的内生风险 [5] 合作伙伴选择标准 - 公司选择合作伙伴遵循三个标准:具有显著区位优势、具备合理收益杠杆设计、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具有战略眼光 [5] - 公司认为区位优势能提高投资效率,收益杠杆和利益分配能提高基金DPI [6] - 公司曾主动退回一笔已到账的募集资金,基于对资金属性的尊重及对市场风险和周期的敬畏 [6] GP转型战略 - 公司自有资金比例超行业平均水平,2015年后设立的基金自有资金比例达10%-15%,有的达20%,未来目标是30%-50% [7] - 公司认为GP稳健的收益结构应是基础管理费<基金CARRY<自有投资收益 [7] - 公司认为纯靠受托管理挣取管理费的GP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有必要向主动风险投资型GP转型 [8] - 公司预计这一转型将在未来3-5年内完成,未来在投资端选择标的一直践行"澳银十诫"原则 [8]
当Downround成为一级市场流行词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09 17:30
" 去年的融资,还是和前一轮估值保持一致;到了今年,估值直接缩水了 6 0%, 名副其实的 打骨折 。这个项目还是我们基金之前一直津津乐道的明星项目。 "北京某VC机构投资总监赵 瑞(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母基金研究中心关注到, "D ownround " 已成为一级市场流行词 ,多位投资人告诉母基金研 究中心,已投 p o rtf o li o里新融资的项目 估值D own r o u n d 很常见,新一轮估值腰斩的更是不 少。 "我们统计了一下,被投企业里近一年里有新融资的项目, 估值D own r o u n d 的已经占到了七 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此前的估值是跟风被推高,虚高严重;新一轮资方的国资或战略 属性对估值谈判比较强势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D own r o u n d 一方面是市场回归理性的一种 表现,大家要理性看待。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当前市场投资方的情绪,不确定性加强,普遍不接 受过高的估值。 "上海某早期基金投资人李丽(化名)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能融到资的项目,哪怕是D own r o u n d , 已经算发展的很好的了。毕竟,对很多创业企业来 说,现金流是最关键的, ...
有LP吐槽:GP收益不如余额宝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30 16:57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子基金表现普遍不佳,头部GP旗下部分基金收益甚至低于余额宝,IRR和DPI表现均不理想,明星项目和独角兽估值普遍回调且难以退出 [2] - 2015-2016年设立的基金进入退出关键阶段,但国内创投基金90%以上依赖IPO退出,IPO节奏放缓导致一级市场出现退出"堰塞湖" [3] - 国内创投基金存续期以"5+2"为主,但极少能在存续期内完成清算,多数基金被迫延期,尤其是2015-2016年成立的基金普遍一延再延 [3] LP与GP矛盾激化 - 国资LP因风控、审计等要求,对DPI未达1的基金普遍拒绝延期,部分甚至通过法律程序追责,导致GP面临回购股份或资产查封压力 [3][4] - 引导基金协议中常设置强制退出条款,允许单方决定以股权转让、回购等方式退出,部分GP因无法满足要求被起诉并限制高消费 [4] - 引导基金自身期限限制是拒绝延期的关键原因,到期必须清算,部分通过协议条款或市场挂牌转让解决,但受让方资金问题或项目估值下跌导致交易失败 [4] 退出策略与机构调整 - 部分早期基金通过隔轮退或一轮退策略实现DPI超过1,优先保证国资LP回本和产业导入,再追求增值,例如打折转让老股或创始人回购 [5] - 机构新增专管退出的合伙人和"退委会",退出工作优先级提升,近半年招聘重点转向并购、转让、回购等退出相关岗位 [5] - 深圳福田引导基金率先支持子基金存续期延长2年,为处理国资LP与GP关系提供参考,缓解退出压力 [4][5] 行业动态与趋势 - 母基金行业向精细化管理发展,2024年全景报告梳理机构LP全名单,提高信息透明度 [6] - 中阿投资峰会吸引12家中东LP参与,2024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发布,显示国际化合作趋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