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货币
搜索文档
美元,所有人的问题
搜狐财经· 2025-10-27 16:00
美元主导地位的历史与现状 -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的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2] - 美元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主导货币,其触角扩展至全球几乎所有需要开展国际贸易的经济体,而历史上的英镑、西班牙与荷兰货币的影响范围相对有限 [5] - 按市场汇率计算,美国GDP约占全球四分之一,但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中的份额远超本国经济体量:超过40%的国际商品贸易以美元定价,60%的外汇储备是美元,90%的外汇交易中有一边是美元 [6] 美元主导地位的成因 - 二战后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其倡导的自由贸易、开放的资本市场以及美国国债的庞大数量和安全性,共同推动了美元在全球的使用 [7] - 美元币值稳定是其被广泛接受的关键条件之一,1970年代美国通胀失控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将政策利率提高至20%,驯服了通胀,开启了数十年的低通胀“大缓和”时期,巩固了美元的主导地位 [7] - 全球化时代的网络效应让强者更强,美元交易市场深度远超其他货币,两种非美元货币直接兑换的市场较浅,因此常通过美元作为媒介货币进行兑换 [6] 其他货币与美元主导地位的共存挑战 - 对于开放经济体,保持本国货币与美元汇率相对稳定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但固定汇率制难以长期持续,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指出其致命缺陷 [8] - 199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已达中等开放水平但仍实施固定汇率的几乎全部国家,其汇率机制都在五年内崩溃,如1994年墨西哥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案例 [8] - 浮动汇率制虽无汇率失守问题,但汇率受短期资本流动等金融市场形势影响,容易出现高频、大幅波动,削弱其吸引力 [9] 欧元作为区域货币的尝试与局限 - 欧元被设想为将德国稳健的货币政策输出到其他欧洲国家的方法,但其主要设计师强调欧元首先是个政治项目,旨在实现欧洲持久的和平与繁荣 [11] - 欧元区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其缺乏集中财政能力、银行监管体系支离破碎、无区域存款保险计划等问题,自诞生起就埋下了不定时炸弹 [12] - 欧元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发展,仍是区域货币而非全球货币:在各国外汇储备中不可或缺,但在无涉欧洲的贸易中实际使用很少,全球仅个别非洲国家将货币挂钩欧元 [12]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调整 - 1990年代受固定汇率之害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转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积累庞大外汇储备作为平抑汇率波动的弹药库 [13] - 这些国家深刻吸取金融危机教训,恢复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合理管制,加强银行资本金要求,谨守财政纪律,并赋予央行更大货币政策独立性 [13] - 通过改革,国内资本市场得以深化,政府和企业能够以本币借款,摆脱对外债的依赖,使这些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冠冲击中表现稳健 [13] 美国财政政策对美元地位的潜在威胁 - 美国联邦债务与GDP之比近年已高达100%左右,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三十年后债务将达到GDP的166%,这建立在无需因额外危机增加赤字的乐观假设上 [14] - 两党在政治两极分化时代却达成“赤字不要紧”的共识,共和党反对增税,民主党反对削减开支并主张加大绿色转型等投入,使财政紧缩在当下政治环境中绝无可能 [15] - 滥用“嚣张特权”可能导致更高利率、更高通胀、金融不稳定或金融抑制,罗格夫预测两位数的通胀很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回归 [15][18] 利率与通胀环境的变化 - 实际利率在新冠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助长了“债务是免费午餐”的幻觉,但罗格夫研究发现,将考察时段放长至两三个世纪,实际利率并无恒常趋势,且相当不稳定 [16] - 2022年高通胀回归,美国通胀率一度达到9%,欧盟和英国超过10%,到2024年仍未完全消退,美联储大幅提高短期利率导致国债利息支出陡增,2024财年利息支出甚至超过国防开支 [17] - 美国财政部未以长期债券锁定低利率,而是继续大批滚动发行短期债务,这一短视在利率上升后暴露,加剧了利息负担 [17] 美元地位的未来与替代选项 - 罗格夫相信美元的权势已经达峰,但让出主导货币宝座是比财政管理不善引发的金融动荡大得多的挑战,1970年代高通胀就未真正撼动美元地位 [20] - 目前不存在顶得上的替代选项:其他发达国家债务水平普遍高企,欧元受限于区域性问题,日本债务与GDP之比多年处在200%以上,自保已属幸运 [20] - 人民币国际化仍是进行时,中国可基于在亚洲供应链的中心地位扩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并增大与美元汇率浮动的灵活性,促使贸易伙伴更多储备人民币,争取成为区域货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