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权治理赤字
icon
搜索文档
百亿诈骗帝国,为何越打越狂?
虎嗅APP· 2025-10-17 17:36
全球网络诈骗产业现状与规模 - 美国财政部对柬埔寨大型犯罪集团实施制裁,目标包括146名个人与实体[5] - 该犯罪网络通过"杀猪盘"爱情投资诈骗从美国公民处窃取数十亿美元[6] - 过去几年美国公民因网络投资诈骗损失超过166亿美元,仅2024年东南亚诈骗活动就造成逾100亿美元损失,同比增长66%[6] - 2024年加密货币诈骗收入至少99亿美元,自2020年来年均增长24%,"杀猪盘"诈骗同比增长40%,向诈骗平台的存款金额激增210%[8] - 2025年10月的执法行动查获创纪录的150亿美元加密货币,但诈骗产业仍持续扩大[9] 犯罪网络运营模式与特征 - 犯罪集团建立集奢华酒店、房地产与诈骗工厂于一体的犯罪帝国,控制至少十个封闭园区[6] - 被诱骗的工人被迫从事每天12-16小时的高强度诈骗工作,护照被没收,行动受到严格限制[6] - 犯罪组织像科技公司般运作,提供标准化培训、销售脚本和"诈骗即服务"平台,甚至推出AI生成的恋爱话术工具[8] - 诈骗网络使用超过100家空壳公司,业务版图从毛里求斯延伸至台湾,并在老挝进行比特币挖矿,在帕劳开发豪华度假村[6] - Huione集团在2021-2025年间清洗至少40亿美元资金,涉及朝鲜黑客与众多网络诈骗赃款[6] 产业全球化扩张趋势 - 诈骗中心正从东南亚向西非、中东及中南美洲地区扩散[7] - 犯罪网络已向迪拜等地扩张,内部人士预测2025年将是网络犯罪的丰收年[6] - 当中国加强打击针对本国公民的诈骗后,犯罪网络立即转向以美国等外国受害者为主要目标[7] - 犯罪网络通过遍布全球的壳公司、难以追踪的加密货币以及迪拜等新兴金融枢纽实现资金跨主权流动[28] 犯罪产业进化与影响 - 网络犯罪进化成去中心化、模块化且可无限复制的全球性商业模式[13] - 犯罪组织通过合法或半合法产业将黑钱融入全球金融体系,进化成能够渗透和影响地区经济结构的庞然大物[20] - 诈骗活动在窃取巨额财富的同时,系统性侵蚀社会人际信任,形成全球信任赤字[38] - 技术民主化的两面性为犯罪提供赋能,加密货币、人工智能等工具的发展速度远超全球治理体系的适应和监管能力[33]
百亿诈骗帝国,为何越打越狂?
虎嗅· 2025-10-16 10:0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球网络犯罪产业年收入超百亿美元,根基牢固且持续扩张 [9] - 过去几年美国公民因网络投资诈骗损失超过166亿美元 [2] - 2024年东南亚诈骗活动造成逾100亿美元损失,同比增长66% [2] - 2024年加密货币诈骗收入至少99亿美元,自2020年来年均增长24% [6] - “杀猪盘”诈骗同比增长40%,向诈骗平台的存款金额激增210% [6] - 犯罪集团内部人士预测2025年将是网络犯罪的丰收年 [2] 商业模式与运营 - 犯罪组织像科技公司般运作,提供标准化培训、销售脚本和“诈骗即服务”平台 [7] - 诈骗即服务平台提供从钓鱼网站模板、对话脚本到AI生成工具和洗钱服务的一站式商品化服务 [18][19] - 犯罪网络采用全球劳动力套利模式,在柬埔寨、缅甸等地设立封闭园区,诱骗工人进行高强度诈骗工作 [22][23] - 犯罪集团使用超过100家空壳公司构建业务版图,涉及奢华酒店、房地产、比特币挖矿和豪华度假村开发 [3] - 诈骗活动形成闭环生态:诈骗工厂产生非法利润,合法或半合法产业作为洗钱转换器 [26] 地理扩张与转移 - 诈骗中心正从东南亚向西非、中东及中南美洲地区扩散 [5] - 犯罪网络已向迪拜等地扩张,利用监管相对宽松的金融枢纽进行资金流动 [2][38] - 当中国加强打击针对本国公民的诈骗后,犯罪网络立即转向以美国等外国受害者为主要目标 [4][45] 资金流动与洗钱 - 柬埔寨Huione集团在2021-2025年间清洗至少40亿美元资金,涉及朝鲜黑客与网络诈骗赃款 [3] - 犯罪资金通过遍布全球的壳公司、加密货币和迪拜等金融枢纽实现跨主权流动 [38][39] - 2025年10月的执法行动查获创纪录的150亿美元加密货币,但诈骗产业仍持续扩大 [8] 技术应用与进化 - 犯罪组织推出AI生成的恋爱话术工具,利用技术实施精准心理操控 [7][51] - 犯罪分子利用加密货币和隐私币在几分钟内完成跨越各大洲的匿名交易 [48][50] - 区块链的公开账本特性为链上追踪分析提供了可能性,可用于标记犯罪资金流向 [79][80] 执法挑战与应对 - 现代国家执法力量面临主权治理赤字和执法的非对称性困局,难以应对数字空间和全球灰色地带的犯罪 [34][40] - 协调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执法难度极大,导致打击行动出现“打地鼠”效应 [32][34] - 应对策略需从打击主体转向瓦解网络,聚焦支付通道、洗钱服务商等关键节点 [73][76] - 需建立跨国数字犯罪联合响应机制,打破国家间的数据与司法壁垒,实现情报共享与协同冻结 [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