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这届新“潮”村民,不比祭品价值,爱比门面颜值 | 众说百千万⑫
南方农村报· 2025-08-27 09:01
祭拜习俗革新 - 全村700多户取消家家操办祭拜 改为老人组与村小组组长统一主持 仪式简约庄重 [6][7][8] - 改革后每户每个节日只需出资20元 全年总支出约3万多元 较以往节省约170万元 [24][25][28] - 以往一个节日一户花费400元 全年七个节日全村开销高达180万元 [16][17] 星级文明户评选 - 社光村推行"星级文明户"动态评选 全村600多户参与 五星级文明户从14户增至161户 四星级从38户增至260户 获奖家庭占比超80% [49][64][65] - 评选标准包含"扫干净 种漂亮 摆整齐"等5类指标 每月组织评委会上门抽查打分 年底对五星级和四星级文明户分别给予1000元和500元奖励 [39][40][51][53] - 村民自发打造美丽庭院 村中主道拓宽平整 两旁小花园连成景观道 环境显著改善 [36][58][63] 资金管理与民生投入 - 祭祀费用由老人组专人管理 收支公开 每年资金结余投入村道修补 公共路灯更换 健身器材维护等民生项目 [25][29][30] - 统一操办后单个节日祭祀开销仅需6000元左右 有效减轻村民负担 [27][28][33] 村民反响与文化建设 - 妇女从繁重准备工作中解放 上班顾家更从容 村民获得感提升 [19][31][32] - 村民创作《美丽社光欢迎您》主题歌和《社光三字歌》 通过LED屏传播 增强家乡认同感 [65][66]
长沙以移风易俗“小切口”推动乡村文明“新风尚”
长沙晚报· 2025-08-07 09:31
文明村镇创建成果 - 全市获评全国文明村镇37个 省级文明村镇41个 县级以上文明镇72个 县级以上文明村572个 [2] 乡风建设工作培训 - 今年举行8场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培训及经验交流活动 覆盖千余名镇街与村(社区)书记、宣传委员等负责人 [3] - 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方式 聚焦移风易俗中群众最关心、基层最头痛的问题 [3] 基层创新工作方法 - 雨花区田心桥村通过"四心"服务线工作法收集民意化解纠纷 包括文明乡风"畅心线"、政策传递"连心线"、文化服务"润心线"、真情帮扶"暖心线" [3] - 长沙县荆华村通过提前摸底、屋场宣讲、红榜激励等措施 一年间成功劝导近百起宴请减办或不办 [3] - 望城区团山湖村通过移风易俗宣传墙、村规民约上墙制度、积分兑换物资小超市推动制度入户见效 [3] 人情负担具体数据 - 长龙新村问卷调查显示108名受访村民中62%最多一次随礼达600元 34.3%随礼超800元 平均每月随礼3次或更多 [6] - 该村通过调研小组走访确立移风易俗推进原则 召开厨师群体会议引导流动乡厨拓宽收入渠道 [6] 政策制度体系建设 - 市级层面下发《长沙市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和《村(社区)移风易俗工作"十个一"操作细则》 [7] - 推动各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 将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纳入理事会章程 [7] 教育文化示范案例 - 浏阳市秧田村人口5400余人 已走出31位博士、176名硕士、逾千名本科生 平均每3年诞生1位博士 [8] - 该村拥有全国最美农家书屋 由90岁张秋香捐赠老宅改建 藏书万余册 [8][9] - 张秋香家庭培养出2名博士、12名大学生 其书屋被评为全国最美农家书屋 [9]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 - 望城区茶亭镇九峰山村村民合力救援落水车辆 成功救出受困市民 [10] - 该镇涌现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 中国好人郭德高、向铁梅、姚建刚等典型 拥有2万余名学雷锋典型和志愿者 [11]
最美乡愁续写文明新篇
苏州日报· 2025-06-11 08:32
文化捐赠与教育支持 - 张家港市乐余镇向新疆巩留县吉尔格郎乡中心小学捐赠近300本图书,涵盖《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及《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等中外经典读物 [1] - 五年级学生哈拉哈提通过书籍附带的测验功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体现捐赠书籍的实用性和互动性 [1] 乡村阅读场景创新 - 乐余镇实施"乡村场景化"阅读提升项目,在永利开心农场开展亲子自然阅读活动,结合翻土播种、烤制面包等实践任务增强阅读趣味性 [2] - 双桥村通过"板凳说书"活动追忆乡土能人樊祥兴,以方言讲述本土故事,强化村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 将农家书屋升级为"悦享空间",在理发店、卫生室等场所设置流动书角,构建"10分钟阅读圈",并组建"乡音伴读"志愿队为老人提供方言伴读服务 [3] 乡村美育与艺术普及 - 乐余镇联合沙洲职业工学院推出"向美而行 乐见美好"计划,开设手机摄影公益课堂,由专业教师黄融融教授村民拍摄技巧 [4] - 通过"八礼四仪"公开课、"一方沃土"全民成长计划等美育活动,构建"感受美—表达美—展示美"的沉浸式教育场景 [4][5] - 开展"田埂艺术家"摄影活动及建筑主题写生活动,鼓励村民参与旧物改造和社区彩绘,将公共空间转化为"时光画廊" [5] 文明实践与道德宣讲 - "村村开放麦"活动以方言快板、三句半等形式宣讲好人故事,如退役医疗兵匡耀东的见义勇为事迹,增强村民参与感 [6] - 永利村村民朱毅推动红白喜事礼金改革,将金钱往来转化为劳力互助,带动周边村庄效仿移风易俗 [7] - 老年大学学员组成"银发反诈团",通过方言情景剧《真假"孙子"》宣传反诈知识,助力当地涉老诈骗案件下降近4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