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悖论
搜索文档
专题报告:辨析中国长债利率决定中的国际因素
招商证券· 2025-11-25 20:06
国际因素对中国长债利率影响的理论演进 - 国际因素在中国长债利率决定中影响日益重要,研究焦点从外汇占款转向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溢出效应[3][4] - Hélène Rey提出“二元悖论”,指出仅资本账户管理可保障货币政策独立性,浮动汇率不足够,美国货币政策通过全球金融周期影响中国[6] - 国际清算银行界定“全球流动性第二阶段”,非银机构替代商业银行成为资本流动主力,政府债券替代银行信贷为主要形式[3][10] 国际清算银行金融条件指数的影响机制 - BIS金融条件指数提炼“水平因子”与“风险因子”,全球金融条件在国别间传递更快更显著,央行须考虑全球影响[3][11] - 2021年以来“水平因子”随美联储收紧迅速上升,金融条件大幅收紧并向中国传导,2024年四季度随欧美降息开始回落[3][12] - 2021年以来“风险因子”加总后小幅收紧,对中国经济产生收缩影响,2024年四季度欧美降息后缓解[3][12] 强美元与中国国债利率的实证关系 - 2002年1月至2025年6月,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与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相关性为-0.7,2014年1月至2025年9月增强至-0.89[15] - 2021年1月中国10年国债牛市开启与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攀升同步,2024年四季度美元冲高回落后中国国债利率筑底回升[3][15] - 强美元对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新兴经济体金融风险产生负外部效应,影响中国长债利率研判[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