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冈学
icon
搜索文档
专家学者分享云冈石窟艺术的研究成果与体悟
人民日报· 2025-05-11 06:41
云冈石窟保护与数字化 - 云冈石窟景区"五一"假期参观人数达22.11万人次 同比增长8.96% 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和数字互动体验项目提升游客体验 [1] - 云冈研究院构建"监测-修复-预防"三位一体保护体系 已完成第6窟300多天的封闭修缮 实现从局部修复到系统性保护的升级 [2] - 云冈石窟80%洞窟已完成全数字化保全 第13窟数字化项目突破大型单体高浮雕三维建模技术 精度达1毫米 数据量500GB [3] - 采用3D打印技术复制的第12窟"音乐窟"成为全球首例可移动复制洞窟 在各地巡展中广受好评 [4] 云冈纹饰研究与出版 - 《云冈纹饰全集》包含18卷 涵盖10类纹饰谱系 系统梳理了造像 建筑和佛教叙事三大中心的纹饰体系 [5] - 研究团队采用三维建模与纹样因子重构技术 还原第6窟中心塔柱的重龛和角隅纹饰叠加关系 建立数字化案例库 [6] - 纹饰研究连接丝绸之路艺术文脉 揭示希腊 波斯等外来文化与本土鲜卑文化的融合 创造中西合璧新范式 [8] 跨学科研究与公众传播 - 云冈石窟成为考古学 美术史 建筑史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案例 不同学科视角拓展了研究深度 [11][12] - 通过儿童绘本《小石匠:云冈的故事》等创新形式 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可接受的内容 实现文化遗产的普及传播 [13] - 数字技术为文物展示提供新方式 但真正的"文物活化"需要学术支撑 挖掘文物背后的人文价值 [14] 行业发展趋势 - 云冈研究院推动文物保护从单体向系统性升级 同时利用3D打印 三维扫描等技术实现文物数字化和移动展示 [2][3][4] - 纹饰研究从学术出版延伸到文创开发 未来可应用于服装设计等领域 实现学术成果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6][8] - 多学科协作成为文化遗产研究的新趋势 考古学与美术史的融合为行业带来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视角 [11][12][14]
纹饰里的云冈
人民日报· 2025-05-11 05:30
云冈纹饰全集编纂成果 - 《云冈纹饰全集》包含18卷本,涵盖10类纹饰谱系,包括造像为中心的背光、天衣璎珞、飞天伎乐纹饰,建筑为中心的窟顶、门窗、龛券纹饰,以及佛教叙事为中心的塔柱纹饰、故事纹饰及边饰等 [1] - 团队通过多学科合作,沿丝路文脉开展实地调研,采集图像信息,填补了云冈纹饰艺术研究的学术空白 [1] 数字技术在纹饰研究中的应用 - 采用手绘与数位屏板绘结合的方式,将雕刻纹饰还原为粉本形态,包括线描图、雕刻图稿、色彩图稿等 [2] - 建立"云冈纹饰粉本"数字化案例库,支持矢量纹饰的编辑、检索与转化,未来可应用于服装设计、文创设计等领域 [2] - 对无法3D扫描的中心塔柱采用三维建模与纹样因子重构方法,还原重龛、角隅纹饰的叠加关系 [2] 云冈纹饰的文化价值与学术影响 - 云冈纹饰融合希腊、波斯等多元文化元素,形成中西合璧的新范式,连接丝绸之路艺术文脉 [3] - 《全集》系统梳理纹饰谱系发展规律,挖掘中华艺术传统与文化精神,推动云冈学研究 [3] - 项目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形成"一部书带动一个学科,培养一个团队"的效应 [3] 纹饰艺术的传承与当代价值 - 纹饰艺术体现"以纹表意""以纹饰质"的思想,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4] - 《全集》为传统纹饰融入当代生活提供借鉴,深化云冈学研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