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估值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复盘 09、20 年,新能源车行情对机器人有什么启示?
2025-08-21 23:0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机器人产业与新能源车产业 [1][2][3][4][5][6][7][8][9][10][11]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但涉及特斯拉等海外大客户 [7][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发展阶段与相似性 - 机器人行业处于从0到1的初期发展阶段,类似于2009-2010年的新能源车行业 [2][3] - 2025年产业链反馈预计在千台级别,2026-2030年逐步推进集成量产,2030年出货量有望达百万级别 [1][2][8] - 新能源车早期依赖政策驱动(如"十城千辆"计划),机器人当前也处于政策刺激阶段 [3][5] 政策与产品力影响 - 新能源车在2009-2011年政策催化期表现突出,但政策效应递减后涨幅放缓 [4] - 机器人未来发展取决于产品力提升和终端应用场景拓展 [3][9] - 新能源车后期转向消费驱动(2019-2022年),机器人需关注类似转型 [5][9] 估值体系 - 新能源车早期估值达100倍市盈率,机器人当前估值接近30-40倍市盈率 [7] - 机器人估值基于海外大客户(如特斯拉)对2027/2030年出货量的指引 [7][9] 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 - 国内机器人应用以科研展示、政府采购为主,类似早期新能源车的国有采购 [8] - 机器人市场空间大于新能源车(无燃油车总量限制),产品力迭代处于快车道 [8][9] 投资启示 - 新能源车产业链中电池材料相关企业涨幅领先,机器人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如丝杠、减速器)或率先受益 [6][10] - 次关联领域(如充电桩)可能滞后补涨,需差异化布局 [6] - 投资者应优先关注确定性高的核心供应商,再逐步布局其他环节 [10][11] 其他重要内容 - 机器人需求增长曲线可能比新能源车更顺畅、更陡峭 [9] - 需持续跟踪终端场景商业模式及产品力提升,以调整估值预期 [9][11] - 国内主机厂商2025年出货量预计约万台,但终端仍以科研为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