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梯度布局
搜索文档
刘建宁:新质生产力如何撬动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日报· 2025-10-10 08:03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特征 - 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为特点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由创新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1] - 其发展依赖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并引发生产力各要素及其组合的跃升 [1] 区域发展现状与新质生产力的制约 - 中国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深层结构性问题,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表现为创新资源分布不均、部门区域条块分割、产业同构与低效竞争并存 [2] - 部分区域虽有创新资源但腹地支撑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部分区域有转型意愿但缺乏高端要素导致发展困难 [2] 促进区域创新协同的策略 - 需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高效联动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通过共享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平台和人才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3] - 具体措施包括跨区域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共建产业创新中心、设立“科创飞地”以促进知识溢出和技术转化 [3] 优化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 - 应基于各地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科学引导产业布局,形成空间上合理分布、技术上紧密关联、价值上梯次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3] - 东部发达地区需发挥头雁作用聚焦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应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3] 制度创新与要素市场改革 -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破阻碍技术、数据、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 [4] - 需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和园区共建的成本分担与利益共享机制,并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要素跨域流通 [4] 绿色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 -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其培育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需落实区域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保护红线 [4] - 应推动构建清洁低碳的区域能源体系,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并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4]
新质生产力如何撬动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日报· 2025-10-10 06:40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特征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1] - 其发展由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的加速突破与应用所驱动,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 [1] 区域发展现状与挑战 - 创新资源分布不均、部门区域条块分割、产业同构与低效竞争并存,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部分地区有创新资源但腹地支撑不足,部分地区有转型意愿但高端要素匮乏,导致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难以高效协同 [2]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路径 - 需加强科技创新,打破区域壁垒,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平台、专家人才等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共用 [3] - 通过跨区域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共建产业创新中心、设立“科创飞地”等方式,促进知识溢出和技术转移 [3] - 基于各地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科学引导产业布局优化与有序转移,构建产业梯度布局的雁阵格局 [3] 制度与要素市场改革 - 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破阻碍技术、数据、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 [4] - 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共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4] - 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要素跨域流通、融合应用和价值释放 [4] 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需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 [4] - 要落实区域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4] - 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区域能源体系,打造绿色产业链和供应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