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

搜索文档
广西实施制造业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
广西日报· 2025-08-12 09:23
产业分类及发展目标 - 重点推动优势产业链强链升链 包括机械装备 汽车及新能源汽车 高端绿色家居 轻工纺织 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 [1] - 推动传统产业链延链拓链 包括糖 铝 钢铁 有色金属 石化化工等产业 [1] -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建链补链 包括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及储能 生物医药 新材料 深海空天等产业 [1] - 到2027年底力争新增1个5000亿级产业和1个4000亿级产业 [1] - 培育领航企业 链主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瞪羚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1] 具体行动措施 - 实施产业延展 补链强链 科技提升 场景挖掘 市场对接 平台建设六大行动 [2] - 制定传统产业延展路线图 突出人工智能赋能和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2] - 编制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图谱 完善企业 项目 科技 招商和要素五张清单 [2] - 开展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题招商 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及关键零部件核心企业 [2] - 布局建设5家以上自治区级实验室 10家以上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 10家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 [2] - 遴选发布一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 涵盖生产调度 在线检测 设备监控 仓储物流 危险作业 能耗管理等环节 [2] - 建立链主企业配套需求清单 协同企业产品供给清单 集群共性技术攻关清单 集群开放合作清单四张清单 [2] - 整合升级广西工业云平台和广西产业布局全景图数字平台 建设智慧产业大脑 [2] 组织保障机制 - 建立链长+链主工作机制 [3] - 围绕重点产业链明确一名责任领导 成立一个工作专班 制定一个行动计划 设立一只产业基金 打造一批链主企业 [3]
提升京津冀辐射带动作用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23
京津冀区域进出口表现 - 前4个月京津冀区域进出口1.43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0.1% [1] - 出口4454.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1.7% [1] 京津冀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 - 京津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3年3.22%升至2023年4.27%,高于全国1.62个百分点 [2] - 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 [2] - 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71.2亿元增至2024年843.7亿元 [2] -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从2013年3500多家增至2024年1万多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入驻100多家科技企业 [2] 京津冀产业协同与科技成果 - 天津实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吨级量产,获批全国首张脑机智能人工神经信息系统医疗器械注册证 [2] - 河北东方物探自主研发"两宽一高"陆上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万米深地目标精准探测 [2] - 京津冀共同构建科技成果共享库,联合绘制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平台地图 [2]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存问题 - 空间结构需完善,城市层级落差抑制超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3] - 创新要素资源分布不均衡,梯度差过大,自由流动存在壁垒 [3] 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方向 - 采用"圈层+廊道式扩散"模式,转化北京科技创新、天津先进制造研发、河北地缘优势为协同动能 [3] - "一群一策"推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提质增效,围绕北京创新链优化调整津冀产业链 [4] - 增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功能,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 [4] - 构建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数字化科技资源共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