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多元

搜索文档
吃货又立功!又一老字号要上市,靠一颗野果能否圆梦?
中国基金报· 2025-07-05 19:57
【导读】齐云山 IPO 疑云:单一产品撑局、线上转型失速,传统老字号如何讲出新故事? 然而, " 南酸枣依赖症 " 已经深入齐云山食品的骨髓。 2024 年,其南酸枣糕单品贡献了 2.94 亿元收入,占总营收的 86.7%; 而其他产品收入仅为 1300 万元,占比萎缩至 3.8% 。 招股书中,齐云山食品多次提及 " 多元化 " ,但过去三年,其研发投入远远低于销售及营销 开支。从营收占比来看,齐云山食品在营销上比先后签约杨幂、肖战、时代少年团等明星的 溜溜梅更敢 " 砸钱 " 。 在消费需求迭代加速、新锐品牌层出不穷的零食 " 战场 " ,老字号齐云山食品依赖的野果故 事,未来又如何在资本市场上书写新篇章? 大单品魔咒:一款糕点撑起 IPO 梦 南酸枣糕的绝对主导地位,成为齐云山食品最醒目的标签。 2022 年至 2024 年期间,该产 品分别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 88.7% 、 84.7% 和 86.7% 。 此外,齐云山食品推出的另外 4 种产品:南酸枣粒、南酸枣凝、南酸枣软糖及南酸枣冻,均 以南酸枣为核心原料。 | | | 2022财年 | | | 2023财年 | | | | 2024财年 | | ...
腌菜产品卖出新花样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2
涪陵榨菜产业概况 - 涪陵区被称为"中国榨菜之乡",涪陵榨菜与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拥有百年历史 [2] - 2024年涪陵榨菜产业总产值超过155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已形成从良种选育到种植、加工、副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四大系列100余个品种 [3] 原料与种植技术 - 涪陵区创建了以榨菜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2] - 建成全球最大青菜头遗传种质基因库,种质资源达1336份,培育出"渝早100""涪优928"等良种 [2] - 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余亩 [2]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推动榨菜减盐升级,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提升健康属性 [2] - 研发榨菜酱、榨菜速溶汤、榨菜咖啡等新产品,适应健康化、多元化消费趋势 [2] - 2024年涪陵榨菜出口量2.24万吨(+22.2%)、出口额2.1亿元人民币(+25.7%),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品牌建设与荣誉 - "涪陵榨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3] - 入选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 [3]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加强产品多元化布局、网络营销体系打造和品牌文化建设 [3]
收入依赖大单品,线上线下渠道失衡,齐云山食品闯关港股
北京商报· 2025-06-30 21:33
国内南酸枣龙头齐云山食品也加入港股上市潮。6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齐云山食品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泰国际。从数据 方面来看,齐云山食品过去三年有着不错的业绩表现。但将目光放到具体业务上可以看到,齐云山食品收入过于依赖旗舰产品南酸枣糕。相关数据显示,过 去三年,南酸枣糕营收占比均在80%以上。此外,齐云山食品销售主要依靠线下渠道,线上渠道收入不足20%。 超八成收入来自大单品 齐云山食品是一家专注于南酸枣食品产品的果类零食公司,于1992年推出第一款南酸枣糕产品。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共推出了南酸枣糕、南酸枣粒、南酸枣 凝、南酸枣软糖及南酸枣冻5种南酸枣食品产品。 南酸枣糕是齐云山食品旗舰产品,也是该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2022—2024年,齐云山食品分别实现收入2.17亿元、2.47亿元和3.39 亿元,同期内净利润分别为2563.4万元、2370.5万元和5319.9万元。同期,旗舰产品南酸枣糕提供超八成的收入。2022—2024年,南酸枣糕分别实现营收1.93 亿元、2.09亿元、2.94亿元,各占相应年度总收入的88.7%、84.7%、86.7%。 在盘古智库高 ...
新品预售629元、二手标价419元 乐高还保值吗?
北京商报· 2025-06-30 21:13
距离乐高新品Icons10375无牙仔套装7月1日正式发售仅一天,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该款还未发售的新品,在二手市场上,已有商家以低超原价200元的价格 进行预售。另外,部分此前需要高溢价去抢的限量款产品,如今也能以与原价相差无几甚至低于原价的价格获得。闲鱼平台显示,近半年乐高产品在二手市 场的价格波动较大,平均价呈下降趋势,5月因季节性销售淡季,价格回落至低位。有业内人士指出,一向被视为收藏类理财产品的乐高,在二手市场出现 降价趋势,背后是供应端与消费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潮玩产品多元化是分流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一些限量版、特别版的乐高产品仍具有较高 的收藏价值,只是其实现需要市场环境的稳定、品牌形象的维护以及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正确认知等多方面的支持。 近半年乐高产品二手交易均价呈下降趋势 近期,真人电影《新·驯龙高手》正在各大影院热映。借电影上线,乐高集团首次涉及《驯龙高手》IP,并发布了面向成年玩家的Icons系列。据官方消息, 新品Icons10375无牙仔套装预计在7月1日发售,定价629元,含有784pcs。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官方还未正式发售前,二手市场就已经有商家开始预售该款套装 ...
石头科技赴港二次上市 意在加码全球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04:37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拟于境外发行股份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目的是拓展融资渠道与优化资本结构,满足业务扩张对资金的大量需求 [2] - 赴港上市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融资平台,引入新的投资者,增强财务稳健性,为未来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2] - 行业专家认为当前是较好的上市窗口期,港股市场有大量投资人和流动资金,能够承载企业通过赴港上市获得长足发展的期待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6.29亿元、86.54亿元、119.45亿元,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2] - 2024年营收119.45亿元,同比增长38%,但净利润19.77亿元同比下降3.64%,扣非净利润16.2亿元同比下降11.26%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4.28亿元,同比增长86.22%,但净利润2.67亿元同比下降33%,扣非净利润2.42亿元同比下降29.28% [3]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智能扫地机器人、洗衣机等智能硬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智能扫地机器人是最核心的业务板块 [5] - 2024年全球扫地机销量达345万台,同比增长32.9%,全球市场份额16.0%排名第二,中国市场同样排名第二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快速增长86%,表明市场对公司产品需求旺盛 [2] 战略规划 - 深化全球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市场渗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6] - 推进产品多元化与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到干衣机、洗烘一体机等其他智能电器领域 [6] - 强化产业链整合与合作,投资或并购相关企业,完善产业链布局,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7] - 提升品牌与服务质量,塑造高端品牌形象,完善售后服务网络,增强用户黏性和品牌忠诚度 [7][8] - 加强数据与隐私保护,确保用户数据安全,遵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保护法规 [8] 行业观点 - 行业专家认为公司保持两位数以上的中高速发展节奏,虽然牺牲了一定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是正确的策略 [5] - 当前很多行业领域企业都出现营收快速增长但利润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情况,这是应对时代变革的一种策略 [5] - 只要产品基本面可以,即使财务或管理出现阶段性波动,问题都不大,因为行业归根到底还是靠产品说话 [8]
中国注射类医美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6-19 10: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技术手段与审美认知引领医美行业变革,注射类轻医美项目满足多元审美需求,复购率上涨,案例数及市场规模增速超越行业平均,注射类医美市场将成医美领域新蓝海 [1] 各部分总结 注射类医美概念及分类 - 注射类医美项目通过针剂注射实现微创美容,主要分为透明质酸类、肉毒素类、胶原蛋白类、再生针剂类、溶脂针类和埋植线类 [2] - 2023 年全球注射类项目治疗次数排名中,肉毒素以 887.8 万例居首,玻尿酸以 556.5 万例居第二 [2] - 再生针剂、胶原蛋白针受市场追捧,埋植线、溶脂针因技术和安全问题发展缓慢,合规产品少 [2] 注射类医美市场热度分析 - 技术进步推动上游原料扩产和材料多样化,合成再生生物材料成医美机构投资重点,2024 年再生生物材料领域投资事件约占总注射类材料投资的 60% [5] - 截至 2024 年 11 月有 15 款针剂通过审批,以玻尿酸类为主,还有聚左旋乳酸、聚己内酯和肉毒素类产品 [5] - 玻尿酸与新型材料联合复配将丰富产品矩阵,拓宽市场边界 [5] 成熟赛道扫描 - 透明质酸 - 2023 年全球注射类项目排名中,玻尿酸仅次于肉毒素位居第二,2022 - 2023 年增速远超肉毒素达 29.1% [7] - 中国透明质酸行业增长显著,但面临产品同质化、长效性与安全性平衡难题、价格战和市场进入障碍等痛点 [9] - 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关注私密美容等新型潜力市场,探索与胶原蛋白等材料复配的潜力方向 [9] 成熟赛道扫描 - 肉毒素 - 天然肉毒素有批次差异和杂质风险,重组肉毒素纯度高、稳定性强、可定制化,但短期内天然产品仍占主导,长期两者可能共存 [11] - 重组肉毒素可弥补天然肉毒素不足,推动国产替代,提高中国肉毒素品牌影响力,但天然肉毒素基于临床经验和市场信任难以被取代 [12] - 肉毒素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和资本需考虑投入产出比,打造产品竞争力和商业策略,未来可能面临价格战或寻求海外合作机会 [12] 热门赛道扫描 - 再生材料 - 医美再生注射类产品以微球形式存在,近两年市场焦点集中在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羟基磷灰石(CaHA)未来在填充领域有较大市场份额 [14] - 再生材料市场面临技术壁垒高、医生技术门槛高、监管审批严格以及价格与竞争压力大等挑战 [16] - 新入局者可选择潜力赛道如羟基磷灰石 CaHA,关注技术创新与迭代,如合成生物学和缓释技术 [16] 新兴赛道扫描 - 胶原蛋白 - 医美行业应用广泛的是 I 型和Ⅲ型胶原蛋白,以 XVII 型为代表的更多类型胶原蛋白及其多元功效被发掘,终端应用场景拓展 [18] - Ⅲ型胶原蛋白可应用于女性私密健康,XVII 型胶原蛋白在综合抗衰和毛发领域前景广阔 [19] - 胶原蛋白二类械市场竞争火热,三类械市场相对空白,随着 2025 年三类械批证增加,市场格局将变化,短期内美塑领域前景广阔 [19] 医美用户相关情况 - 用户审美升级,追求皮肤质感与面部协调感,趋向个性化发展,对皮肤美容类项目需求增加,私密护理、种植发成新蓝海市场 [25][28] - 用户主要关注医美项目的安全与效果,对项目花费关注度下降,决策更加理智、谨慎,低价促销不再是有效营销手段 [31][34] - 非手术类项目增速放缓,进入稳步发展时代,光电类和注射类项目平分天下,用户初体验注射类项目偏好水光针等肤质改善类项目 [36][39] - 用户对注射类项目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恢复期感受需提升,部分项目存在效果不如预期等问题,复购意愿较低 [41][42] - 9 成用户表示注射类项目可满足求美需求,有很高推荐意愿,但半数用户曾使用过不合规药物,合规产品识别能力需提升 [44][46] - 约半数用户初体验医美选择公立机构,医生专业度、机构资质、品牌知名度是选择机构的主要考虑因素 [49] - 6 成用户医美敷料消费频率较高,中青年是主要消费群体,面膜最受欢迎,7 成用户对使用感受态度积极,美白抗衰是潜在需求 [51][54] 注射类医美市场发展趋势 - 注射类医美市场从“单一填充”向“长效精准 + 产品多元 + 个性定制”升级,企业需聚焦材料创新、配方复合、服务定制 [56] - 中国注射类医美产品出海形成全矩阵渗透,面临监管差异、品牌积累等挑战,可通过差异化注册、合规布局、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应对 [59]
中国注射类医美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6-18 17:55
注射类医美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技术手段与审美认知共同引领医美行业变革。随着医美行业进入发展期,非手术项目选择逐渐丰富,"抗衰 老"成为消费者的核心诉求。注射类轻医美项目为精细化美容塑型提供技术支持,消费者在"变美"基础上更 加追求"自然"。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及传统材料的不断创新,注射类医美项目丰富度持续提升,满足多 元审美需求,加之其效果明显、恢复期短、可及性强,复购率不断上涨,案例数及市场规模呈现出超越行业 平均的增速。艾瑞认为,注射类医美市场将成为医美领域新蓝海。 注射类医美概念及分类 通过针剂注射实现微创美容,透明质酸和肉毒素二分天下 注射类医美项目是通过针剂注射方式实现微创美容效果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透明质酸类、肉毒素 类、胶原蛋白类、再生针剂类、溶脂针类和埋植线类。其中,医美注射类市场一直被透明质酸和肉 毒素二分天下,根据 ISAPS 数据, 2023 年全球注射类项目治疗次数排名中,肉毒素以 887.8 万例 居世界第一,玻尿酸以 556.5 万例居世界第二。此外,再生针剂、胶原蛋白针也是近年来的"明星 项目",受到市场的狂热追捧。埋植线、溶脂针因技术不成熟、安全风险高等原因市场发展较为缓 ...
IF椰子水母公司通过上市聆讯,原料、产品单一、代工等问题待解
第一财经· 2025-06-17 11:40
国内椰子水市场面临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的风险。 只有46名员工的椰子水品牌if的母公司IFBH Pte. Ltd.(下称 IFBH)已于近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 讯,2个月的过审速度让市场惊讶。但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这家靠中国市场"喝出来"的代工椰子水品 牌,依然存在原料来源单一、单一产品依赖、全代工模式等多个问题。 招股书显示,2024年,IFBH收入约1.6亿美元,同比增长80.3%,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3331.6万美 元,同比增长约99%,收入中的92.4%来自中国内地市场。 记者注意到,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虽然IFBH号称在中国内地椰子水市场排名第一,2024年市占率约 为34%,但IFBH公司却是一家全代工生产的轻资产业务模式的饮料企业,即代工厂商负责制造、第三 方物流供货商负责运输、第三方分销商负责销售与配送,到2024年底,IFBH公司只有46名员工。IFBH 公司认为轻资产模式是其竞争优势之一,但外界也在担忧其对于制造、加工过程缺乏把控。从上市融资 用途看,IFBH也未明确提及未来有投资建厂的计划。 与此同时,IFBH的椰子水来源却非常单一,仅来自泰国,而且供应方也是IFBH的控股股东、创始 ...
海天味业H股IPO启动:多元化、全球化能否开辟新增长空间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9:52
全球发售计划 - 公司启动H股全球公开发售263237500股,发行价格区间35-36.3港元,预计6月19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 - 香港公开发售占比6%(15794300股),国际发售占比94%(247443200股),若超额配股权悉数行使最大发行量可达320886400股[3] - 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5.95亿美元,按中位数35.65港元/股计算将认购1.31亿股,其中HHLRA占比最高达29.26%[4][5] 资金用途与战略规划 - 预计全球发售净筹资92.71亿港元,主要用于研发升级(产品开发、技术工艺)、产能扩张(供应链数字化)、品牌全球化(海外渠道建设)及营运资金[5] - 公司明确海外业务将聚焦消费基础良好的市场,通过本地化品牌推广和渠道策略逐步推进国际化[10] 财务表现与产品结构 - 2024年营收269.01亿元(+9.63%),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12.75%),扭转2022-2023年连续下滑趋势(2023年营收245.6亿元/-4.1%,净利56.26亿元/-9.21%)[8] - 核心品类酱油/调味酱/蚝油营收均增长近10%,毛利率分别提升2.07/1.95/4.69个百分点,其他类产品连续三年高增长(2024年+16.75%)[8][9][10] 历史背景与市场定位 - 公司2014年A股上市后市值曾超7000亿元,2021年股价达126.2元/股,但2022年因舆情等因素市值蒸发近5000亿元[6] - 此次H股上市被视为推动多元化战略和全球化布局的第二增长曲线,行业对其能否复制A股初期高增长持观望态度[6][10]
美股新股解读|低盈利能力凸显“中间商”底色,通盈集团(TYZ.US)多维规划欲提升内在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08 09:23
仅23名员工却能将年营收干至7.84亿美元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加速冲击资本市场。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来自上海的通盈集团在2025年2月21日首次向SEC递交了公开版的招股说明书(F-1文件)后,已于4月23日第一次对招股书进行了更新(F- 1/A文件),持续推进公司的IPO进程。 据招股书显示,通盈集团申请以"TYZ"为代码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发行规模及发行价暂未公布。市场消息称,其将在此次IPO中至多募集1000万美元。 在对招股书进行更新后,通盈集团2024年的业绩也随之"浮出水面"。数据显示,通盈集团2024年的收入为5.95亿美元,较2023年时的7.84亿元下滑24.2%,期 内的净利润为81万美元,同比增长14.57%,但对应的净利率仅为0.14%。 收入下滑且盈利水平较低的通盈集团的真实价值究竟如何?结合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便可一探究竟。 收入下滑背后的秘密 作为大宗商品交易商,通盈集团业务模式的本质其实是"中间商赚差价"。据招股书显示,通盈集团主要从事大宗商品贸易及供应链咨询服务,但收入近乎全 部来自于大宗商品贸易,其从上游供应商处采购化工产品、有色金属产品和农产品,并将该等产品销售予下游客户。 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