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搜索文档
飞龙股份:得益于海外新项目起量,2025下半年营收有望好转
巨潮资讯· 2025-07-25 18:15
公司业绩与订单情况 - 2025年下半年营收预计好转 主要驱动力包括海外新项目逐步起量 新能源车集成模块订单增长 液冷领域产品上量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1.62亿元 同比下降8.67% [2] - 营收下降原因包括海外客户项目生命周期到期 新项目尚未完全起量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3-4月海外订单短期减少 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加剧导致供应商降价压力 [2] 业务领域与产品应用 - 公司为多场景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商 产品覆盖汽车 服务器液冷 数据中心液冷 人工智能液冷 机器人 低空经济 5G基站 充电桩液冷 氢能液冷 风能太阳能储能液冷 电力设备 农业器械 大型机械装备工业液冷等领域 [2] 未来发展战略 - 稳固车端热管理业务基本盘 以电子泵及智能温控阀为核心 向热管理集成模块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升级 [3] - 以泰国子公司为桥头堡 拓展东南亚 中亚等海外客户资源 深化全球化布局 [3] - 推进热管理技术与机器人等前沿产业融合 加速布局相关领域 打造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长期增长引擎 [3]
芯联芯一审被判赔龙芯中科45万元,并被要求发布致歉声明
巨潮资讯· 2025-07-25 10:25
诉讼案件判决结果 - 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上海芯联芯赔偿龙芯中科经济损失450,000元,并要求在其官网首页置顶位置连续十日发布致歉声明 [2] - 龙芯中科于2021年3月2日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上海芯联芯澄清不实内容、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 [2] - 案件已于2021年7月29日完成立案受理 [2] 知识产权争议背景 - 上海芯联芯向第三方发送不实指控函件,称龙芯中科3A5000处理器源于MIPS指令系统并侵犯MIPS知识产权 [2] - 龙芯中科与MIPS公司于2011年、2017年签署技术许可合同,获得研发、生产、销售基于MIPS指令系统芯片的权利 [2] - 2019年芯联芯声称MIPS技术许可合同转让给其公司,但龙芯中科与芯联芯从未直接签署过任何合同 [3] 产品技术转型 - 2019-2021年龙芯中科销售产品中基于MIPS指令系统的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约70% [3] - 2020年龙芯中科推出自主指令系统LoongArch [3] - 2021年7月开始信息化业务转向基于LoongArch的3A5000系列处理器,工控业务也开始转向基于LoongArch的系列处理器 [3]
豪鹏科技:全固态电池已完成原型设计突破,预计2026年试产
巨潮资讯· 2025-07-24 22:55
技术布局与研发进展 - 公司已构建液态高硅→半固态到全固态的阶梯式技术矩阵,覆盖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大固态主流路线 [2]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商用,全固态电池完成原型设计突破,正在准备中试线,预计2026年试产以配合终端客户AI新产品预研 [2] - AI技术推动能源需求变革,固态电池技术被视作破解"安全-性能-体积"不可能三角的关键,尤其在AI眼镜轻量化、机器人高效放电等场景 [2] 战略定位与市场应用 - 短期聚焦AI端侧应用需求,中长期通过固态电池技术构建核心竞争力,开辟高附加值蓝海赛道 [2] - 2025年是"AI+固态"战略攻坚年,潼湖工业园产能整合完成、智能制造升级及高端客户导入推动新业务量产提速、技术壁垒夯实、全球化产能协同 [3] 客户合作与生态构建 - 与头部客户从产品合作升级为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定义"AI+固态"新型能源基座,覆盖智能穿戴、机器人、低空等领域 [3] - 头部客户需求锚定与量产反馈推动公司成为AI创新的"共生伙伴",而非单纯电池供应商 [3]
因新项目处于前置准备期,亚翔集成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40.95%
巨潮资讯· 2025-07-24 22:4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6.83亿元,同比下降40.95%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下降33.51%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下降32.33% [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7亿元,同比下降24.30% [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5元/股,同比下降32.43%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83%,同比减少7.66个百分点 [4]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6月末总资产为47.24亿元,同比增长16.95%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8.16亿元,同比下降0.71% [2][3] 业务构成 - 电子行业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6.84%,主要客户为IC半导体、高阶封装、高阶印制电路板等相关产业的大中型领先企业 [5] - 下游客户对洁净室工程服务的质量、工期及厂务系统集成工程服务提供能力要求较高 [5] 行业前景 - 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洁净室工程服务的主要下游行业还将保持增长 [5] - 受益于海外芯片相关领域加速投资,2025上半年签约目标金额如计划达成 [5] - 新得标项目多为大型项目的前置准备期,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后展开工程实体安装 [5]
【IPO一线】电子测量仪器厂商电科思仪重启IPO 已启动上市辅导备案
巨潮资讯· 2025-07-24 09:06
公司概况 - 电科思仪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业,控股股东中国电科直接持股50 54% [1] - 公司专注于电子测量仪器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是国内该领域综合实力最强、收入规模最大的企业 [1] - 产品覆盖整机、测试系统、整部件等,频谱范围广,门类齐全 [1] - 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研发团队,并在太赫兹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1] 技术优势 - 电科思仪团队是全球最早从事太赫兹技术研究和仪器开发的科研力量之一 [1] - 凭借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底蕴和顶尖的产业化能力,在高端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具备较强的国产替代能力 [1] 资本市场动向 - 2023年7月23日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 [1] - 2022年12月29日曾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IPO申请并获得受理,但在2023年主动撤回材料 [1] 行业背景 - 电子测量仪器是高端制造业、国防科技、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基础设备 [2] - 随着国内5G、半导体、太赫兹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端测量仪器的需求持续增长 [2] - 市场长期被是德科技(Keysight)、罗德与施瓦茨(R&S)等国际巨头主导,国产化率较低 [2] 发展前景 - 电科思仪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能力对推动国产替代具有重要意义 [2] - 若此次IPO成功,公司将有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加速核心技术攻关和市场拓展 [2]
蓝特光学:预计今年微棱镜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增长
巨潮资讯· 2025-07-23 11:59
微棱镜业务 - 微棱镜业务是公司近两年培育的核心业务,其中"新型微棱镜"产品在产品与工艺设计上更为复杂,价值量较高 [2] - 公司跟进客户新机型升级需求,叠加2024年已推出机型持续销售,预计2025年市场总需求仍将保持增长 [2] - 公司同步开发其他类微棱镜产品,完善产品矩阵,已启动出货并切入其他系列厂商需求 [2] 战略发展格局 - 公司通过多领域多品类应用布局,形成梯次发展、关键卡位的战略发展格局 [2] - 得益于多样化产品布局,各大业务板块保持较好成长潜力 [2] 市场需求与增量 - 2025年上半年手机端潜望式长焦微棱镜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张,高阶玻塑混合镜头项目逐步落地 [2] - 汽车端随着智驾下沉趋势有望继续形成市场增量 [2] - 消费电子、光通讯、半导体等领域市场需求呈现良好增长趋势,公司积极拓展相关业务合作 [2] AR与AI技术应用 - 消费级AR头显、AI眼镜逐步量产落地,AR头显中的光波导显示组件作为核心组件具有较高价值量 [2] - 光波导显示组件是未来若干年内值得重视的潜在市场 [2] 模造玻璃业务 - 公司模造玻璃业务在汽车电子应用和手机玻塑混合镜头应用外,高速光模块、手持影像创作设备等领域需求迎来较快增长 [3] - 这些领域需求对公司玻璃非球面透镜业务的稳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3]
19家整车企业上榜《财富》中国500强,赛力斯、小鹏汽车提升超100名
巨潮资讯· 2025-07-23 11:51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汽车企业榜单分析 榜单整体表现 - 共有19家整车企业上榜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 [2] - 新能源车企表现尤为突出 [2] - 榜单排名变化反映中国汽车产业深刻变革 [3] 传统车企排名变化 - 比亚迪从第40位跃升至第27位 [2] - 吉利集团从第54位升至第41位 [2] - 奇瑞集团从第100位升至第59位 [2] - 上汽集团保持行业前列排名第38位 [2] - 北汽集团从第57位升至第52位 [2] - 长城汽车排名第140位表现稳定 [2] - 赛力斯集团从第404位升至第169位提升235名 [2] 其他传统车企排名 - 广汽集团排名第66位 [2] - 中国一汽排名第43位 [2] - 东风汽车集团排名第73位 [2] - 中国重汽排名第209位 [2] - 江淮汽车排名第344位 [2] - 宇通客车排名第375位 [2] - 江铃汽车排名第367位 [2] 造车新势力表现 - 理想汽车排名第171位较去年跃升13位 [2] - 蔚来排名第269位较去年跃升43位 [2] - 小鹏汽车排名第351位较去年跃升101位 [2] - 零跑汽车首次入榜排名第423位 [2] - 小米集团排名第76位成为跨界造车代表 [2] 行业发展趋势 -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和市场拓展方面成效显著 [3] - 新能源车企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渗透优势排名大幅提升 [3] - 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和投入加大竞争力增强 [3] - 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 [3] - 中国车企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地位 [3]
受美国加征关税等因素影响,斯泰兰蒂斯集团上半年面临23亿欧元亏损
巨潮资讯· 2025-07-23 11:16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净营收同比下降12.6%至743亿欧元(约合6235亿元人民币),面临23亿欧元(约合193亿元人民币)的亏损 [2]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合并出货量约为140万辆,同比下降6% [2] - 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上半年业绩的影响约为3亿欧元,全年影响可能达到10亿至15亿欧元 [3] 区域市场表现 - 北美市场出货量下降约10.9万辆,同比下降25%,主要由于进口车辆制造和出货量减少以及车队渠道销售下降 [2] - 欧洲市场出货量下降约5万辆,同比下降6%,主要由于产品过渡因素 [2] - 其他地区出货量总增长7.1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中东和非洲增长30%,南美增长20% [2] - 中东和非洲出货量增加2.9万辆,主要由于土耳其销量增加以及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积极发展 [2] - 南美出货量同比增长4.3万辆,尤其是在阿根廷和巴西 [2] 关税政策影响 - 北美市场出货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关税政策的出台,包括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 [3] - 公司暂停在墨西哥和加拿大一些装配工厂的生产,并在美国密歇根州和印第安纳州暂时解雇900名工人 [3] - 由于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导致不确定性增加,公司暂停发布全年业绩指引 [3] 应对措施 - 公司应对计划包括重新平衡不同地理区域的生产,但相关好处预计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会显现 [3] - 安东尼奥·菲洛萨于2025年6月23日正式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期望带来业绩改善 [3] - 公司与零跑汽车宣布即将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启动首款零跑车型C10的本地化生产 [3]
聚灿光电Q2营收创新高,H1净利润为1.17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7-21 19:1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5.94亿元,同比增长19.5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增长3.43% [2] - 扣非净利润为1.14亿元,同比增长8.12% [2] - 第二季度营收8.63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2] 业务布局 - 持续深耕GaN基蓝绿光,积极开拓GaAs基红黄光,完善全色系LED外延片、芯片布局 [2] - 推进"年产240万片红黄光外延片、芯片项目",2025年1月实现部分投产,当前月产能10万片 [2] - 成功实现从单色系向全色系LED芯片供应商的战略转型,产品覆盖照明、背光、显示三大领域 [3] 项目进展 - "年产240万片红黄光外延片、芯片项目"生产设备基本到货,部分工序设备处于调试阶段,产能快速爬坡 [2] - 推进"Mini/Micro LED芯片研发及制造扩建项目",Mini直显、车用照明、背光等高端产品陆续推出 [3] 未来发展 - 全色系产品矩阵和品牌效应将提升市占率、巩固市场地位、拓展利润增长点 [3] -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结构突破、性能提升、产品升级,增强发展动力 [3]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宣布: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再造新广汽
巨潮资讯· 2025-07-20 10:23
公司战略与表态 - 广汽集团宣布进入"战时状态",聚焦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三大战役[2] - 公司目标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含海外50万辆),2030年目标产销超475万辆、营收超1万亿元、利税1000亿元[3] 业绩表现 - 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250.5万辆(-2.92%)、200.31万辆(-20.04%),2025年上半年销量75.53万辆(-12.48%)[2] - 2023-2024年净利润44.29亿元、8.24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亏18.2-26亿元[2] - 2024年出现上市20年来首次年度扣非亏损[3] 技术成果 - 广汽传祺获2024年度及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保值率第一,M8车型连续三年自主MPV保值率第一[2] - 掌握弹匣电池、夸克电驱、超级快充等新能源核心技术[2] 市场挑战 -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传统燃油车业务造成冲击[3] -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量和营收持续下滑[3] 转型措施 - 构建精准大研发体系强化车型开发功能与情绪价值[3] -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新能源技术与智能化水平[3] - 重构营销体系推行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