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山峦叠翠 生态富民(寻找最美乡村·集体村)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巴适小院。 村中风景区。 以上图片均为刘纪湄摄(人民视觉) 集体村全景。 沿重庆城区一路向东,山峦叠翠,云雾轻笼,重庆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就掩映在这片青绿之中。走进集 体村,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青山绿水间,蜿蜒的沥青路串起万亩花海。 四月天里,雪白的梨花与金黄的油菜花交相辉映;盛夏时节,格桑花海泛起彩浪;秋风吹过,沉甸甸的 高山梨压弯枝头;腊月时分,灶头飘香的"刨猪汤"则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打卡游客。 近年来,集体村围绕"生态优先、产业打底、科技赋能、旅游增收"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通过绿色发展带动民富村美。目前,全村有6000亩高山梨、3000余亩花卉苗木、1000亩茶叶,人均年收 入提高到3.6万元,全村2/3的农户家庭买了汽车。这个曾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实现了村民富、乡村美、 交通畅,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8日 04 版) (责编:卫嘉、白宇) ...
新动能不断壮大 工业经济彰显发展活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7-08 02:06
工业经济新动能发展 - 智能检测机器人、小农机出口等场景展现中国工业经济新动能强劲迸发 [1] - 宏观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快 创新驱动与市场开拓共同促进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1] - 专家预测下半年工业增加值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1] 创新产品与增长赛道 - 河北鹰眼智能科技研发型钢检测机器人解决行业痛点 上半年营收超去年全年2倍 拥有5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2] - 拓攻机器人新款农用植保及物流无人机实现全自主智能作业 显著提升效率与安全性 [2] - 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型电池管理系统提升续航与充电速度 推动市场份额扩大 [3] - 5月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5.9%、29.5% [3] - 机器人减速器、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倍和35.5% [3] 国际市场拓展 - 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小型拖拉机海外订单排至8月 20-50马力产品成国际抢手货 [4] - 金华农机企业差异化"小农机"适应多地理环境 一季度东南亚非洲订单增30% 超80%产品出口 [4] - 越南市场大马力冷凝柴油机销量突破3000台 非洲订单结构从发电设备升级至专业农机 [4] - 前5月机电产品出口增9.3% 集成电路出口增18.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7.4% [5] - 5G通信设备、高铁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成出口新亮点 [5] 企业信心与政策支持 - 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1.4% 制造业企业利润增8.6% [6] - 5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分别达50.7%、52.5% 环比上升0.9和0.4个百分点 [6] - 专家预测2025年工业增加值保持高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拉动力量 [6] - 政策将持续支持工业发展 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产业结构优化 [6]
专家学者齐聚银川 为西部虾蟹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00:50
7月7日,首届中国西部虾蟹产业发展大会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举办,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部门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齐聚银川,共话西部虾蟹产业发展经验。 活动现场。马策摄 虾蟹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餐桌,串起的是一二三产融合的价值链。作为银川水产主产 区,兴庆区不仅是宁夏重要优质农产品基地,还是辐射陕甘宁蒙的区域物流枢纽,获评国家级水产绿色 健康养殖示范区。依托独特气候、优质黄河水、特有盐碱土质及绿色养殖技术,兴庆区养殖涵盖河蟹、 南美白对虾、大口黑鲈等品种,并打造了"塞上黄河大闸蟹""兴庆南美白对虾"等特色品牌。锚定打 造"西部蟹谷"目标,兴庆区正加快推动产业集群、企业集中、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让更多 水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同时,兴庆区还发布了"塞上黄河大闸蟹"品牌战略。2022年,兴庆区注册"塞上黄河大闸蟹"商标,建立 起从养殖到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培育出优质"塞上黄河大闸蟹"。2024年,"塞上黄河大闸蟹"蟹 塘口价比非品牌蟹高出40%-60%,带动30余户养殖户参与养殖,产值突破1亿元。据介绍,兴庆区将科 学编制《兴庆区2025-2030年渔业发展 ...
向“新”发力,滨州青年擎起民营经济发展大旗
齐鲁晚报网· 2025-07-07 22:36
走进山东开泰集团智能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挥舞,智能抛喷丸设备高效运转。 这家深耕抛喷丸清理装备16年的行业龙头,以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填补了智能喷砂机器人的国内空白,其智能抛喷丸清理成套 设备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1.02%、国际市场占有率23.07%,勇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辉煌背后,是一支支充满创造力的青年军。 "人才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开泰集团深谙此道。公司本土培育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42人、技师150人,其中"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达 百人。36岁的李福庆就是开泰集团培养的青年工匠之一,从一线技工成长为生产总监,他领衔的"李福庆工匠创新工作室"也化身创新引 擎。 2012年春节前夕,结婚刚满一周的李福庆接到前往巴西主导设备生产线安装任务,这一待便是半年多时间。李福庆坦言:"成功并非一蹴 而就,成功离不开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渤海之滨,黄河之畔,动能澎湃。 在山东滨州,一股由青春力量驱动的发展浪潮正奔涌不息。 7月1日至2日,2025年第一期"青春当先开新局"融媒采风活动走进滨州,从智能制造车间到生态农业基地,从科技攻坚实验室到乡村振兴 第一线,深入探寻这座城市如何以青年之力,赋能民营经济 ...
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7-06 11:49
团餐行业核心观点 - 团餐作为中国餐饮市场重要支柱,承载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规模化餐饮需求,正向智慧化、标准化、集约化加速演进[1] - 头部企业通过中央厨房、冷链物流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深度整合,显著提升运营效率[1] - 团餐产业链社会价值日益凸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重要场景[1] - 2024年市场规模约2.7万亿元,预计2026年超3.5万亿元,保持稳态增长[30] - 行业Top100企业平均利润率从6.3%降至5.2%,进入微利时代[48] 行业驱动因素 政策端 - 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三产融合,团餐行业适配乡村三产融合类项目,通过政府合作加速渗透[4][5] - 食品安全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要求借助数字化手段布局供应链溯源体系[8] - 青少年膳食改善政策引导下,"学生餐"成为保障营养健康的重要场景[10][12] 需求端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4.4千克、蔬果176.1千克、肉蛋奶制品92.4千克,为团餐提供广阔市场空间[13] - 学校场景营收占比约52.7%,企业(26.3%)、政府机构(10.8%)、医院(9.6%)次之[35] 供给端 - 2024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5.9亿人,占网民53.4%,倒逼团餐行业供给升级[16] - 头部社会餐饮品牌数字化程度较高,其技术应用经验可帮助打破团餐数据孤岛[21] 资本端 - 融资主要用途:三产融合项目(如中央厨房)、数字化供应链建设、跨区域整合扩张[18][20] - 典型融资案例:麦金地2021年8月获3亿元战略融资用于三产融合项目[20] 技术端 - 社会餐饮的"点单服务、收银分析、客群运营"等数字化技术有望在团餐领域应用[21] 行业发展历程 - 改革开放初期以"大食堂"形式萌芽,20世纪80年代开始市场化运作[24] - 21世纪走向规模化、专业化,近年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型[24] - 平台模式出现,以美餐和美团团餐为代表,提供员工餐饮解决方案[24] 行业运营模式 承包入驻模式 - 主要模式(占比约90%),入驻客户场地提供服务,食材成本占42%,净利润率约6%[41] - 适配学校、医院、大型企业等有固定场所场景,难以规模化扩张[41] 集体配餐模式 - 利用中央厨房集中加工配送,配送成本约3%,利润空间压缩至5%以内[43] - 适配规模较小、无固定场所场景,预计未来三年占比提升至18%[70] 平台模式 - 社会餐饮外卖模式延伸,收入来自流水抽成及系统接入费[46] - 适配用餐人数不稳定且餐食多样化要求高场景[46] 行业发展趋势 县域市场 - "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解决热餐配送问题,支持县域三产融合项目[77] - 县域城镇化进程释放团餐需求,优先支持当地供应链基础设施投资的企业[74] 细分市场 - 增量市场围绕健康与老年人群展开,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79] - 拓展医院24小时场景夜间供餐、定制化菜品等服务[79] 市场集中度 - 中国团餐市场CR3仅6.7%,显著低于北美(80%)和欧洲(45%)[60] - 区域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建设、运营标准化等形成竞争壁垒,推动区域整合[82]
“心齐了,干劲更足了”(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乡村振兴实践 - 后屯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浩南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计划将玉米深加工为煎饼、面条等伴手礼产品[2] - 该村修复旅游轴线主路2.3公里,修建停车场500平方米、公共厕所2处,新修高标准田间作业道1.5公里[3] - 计划打造红色文旅综合体,进一步拓宽致富路径[3]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 后屯村是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李兆麟故居所在地,正积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发展[2] - 村民建议在故居周边建设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并开发农产品留住游客[3] - 通过修复旅游设施和开发农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3] 基层治理创新 - 陈浩南走访全村367户村民,通过解决实际需求如为残疾村民配置轮椅、协调葡萄种植户供水等建立信任[2] - 每月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通报发展动态,参会人数从10余人增加到常住党员全员参与,吸引村民代表和返乡青年献策[3] - 通过培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如村支书学习玉米高产技术、会计运用短视频宣传、返乡青年参加省级培训[4] 人才培育成效 - 组织村干部和优秀青年参加培训,村支书熊玉森率先应用玉米高产新技术[4] - 会计张勇通过短视频宣传积累粉丝,返乡青年熊鑫参加省级培训并成为党组织发展对象[4] - 人才培育带动村庄发展,实现"一年一变样"的积极变化[4]
(走进中国乡村)新疆西部有条“无花果风情街”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21:02
无花果产业链发展 - 阿图什市阿孜汗村种植无花果树1108亩,其中包含百棵超过450年树龄的古树[1] - 2023年江苏昆山援建的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投入运营,核心项目为无花果风情街[1] - 2024年全村无花果鲜果销售额达1500万元,加工产品销售额240万元[5] - 通过液氮保鲜技术将无花果保质期从3小时延长,实现全国销售[5] 文旅融合业态创新 - 风情街商户将无花果元素融入餐饮(烤肉腌制、酸奶刨冰酱料、烤馕夹心)及婚庆场景(无花果生态园餐厅婚礼)[2] - 68家农户通过木栈道直连游客,提供现场采摘和扫码购买无花果干等加工品服务[2] - 景区市场化运营带动村民自营收入,已升级为国家4A级且免门票[5] 三产融合规划 - 政府引入海德坤集团建设三产融合园,涵盖种植、研发、加工、文旅全链条[7] - 计划打造中国西部首家世界无花果品种博览园,最终形成5万亩产业版图[7] - 预计2025年三产融合园可带动周边超15000人就业[7] 基础设施升级 - 新建永安大道以无花果造型路灯连接新旧城区,强化旅游动线[7] - 村内荒地改造为骑行道、文化浮雕墙等文旅设施[5]
蜂暴来袭!甜蜜家“蜂蜜+”战略如何撬动300亿健康消费新蓝海?
中国食品网· 2025-07-01 16:19
更值得关注的是,蜜知道产品的推出并非单一品类突破,而是"一品带三业"战略的核心抓手,即以蜂蜜饮料为引 擎,同步拉动种植业(特色蜜源基地)、养殖业(标准化蜂群繁育)、水业(生态水源保护)协同发展,形成"一 产筑基、二产增值、三产引流" 的产业体系。 这一模式对即饮健康市场的启示在于,传统农产品深加工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形态转换,而是通过"产品定义产 业"的思维,将单一原料转化为撬动多产业协同的战略支点。 一品带三业 农产品深加工升级 在国家大力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背景下,大健康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国蜂产业的先行 企业,广西梧州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甜蜜家)以"蜂业+"三产融合战略为支点,通过跨界创新与产业 链深度整合,在百亿健康消费新蓝海中划出清晰的战略航线。这场变革不仅重构了蜂产业的商业逻辑,更在即饮 健康市场、农产品深加工与体验经济领域开辟出全新增长空间。 即饮健康市场的"蜂"味密码 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即饮市场对"天然、功能、便捷"的需求空前强烈。甜蜜家于2024年推出的"蜜知道蜂蜜饮 料",正是精准锚定这一痛点的破局之作。打破了传统蜂蜜饮品"冲泡繁琐""功能单一"的固有模 ...
首衡集团:从“菜篮子”到全产业链,乡村振兴的首衡实践
搜狐网· 2025-06-30 17:55
目前,首衡集团带动全国种植面积530多万亩,产量近1200万吨,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0个 农业县,成功塑造数十个区域品牌。其中,带动河北种植面积200多万亩,产量近400万吨。 同时,在助力就业增收方面,仅在首衡高碑店市场便带动就业10万人,直接增加周边乡镇居民年收入8- 1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主体近千个。成功运营,真正创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 合,城乡一体"的发展的新路径。 随着业务拓展,首衡正将合作种植基地范围从30公里扩大到100公里半径,计划培育百万亩标准化种植 区。通过引进新技术、培育千名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打造从种子到筷子的全产业链闭环。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够不断延伸乡村产业链条。首衡集团正基于此,致力在全国范围内构 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食品供应链生态体系,实现"链接国际、流通全国、保障民生"的战略 目标,进而打造农业产业综合体和联合体,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农民增收等目标。 未来,首衡集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加强与各地农产品产地的合作,推动农产品流通 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同时,首衡集团也将加大对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 ...
新兴为什么香香的?
南方农村报· 2025-06-29 17:00
新兴香荔产业 - 新兴香荔种植规模达2.5万亩,占全县荔枝47%以上 [23] - 产业链延伸至荔枝干、荔枝酒、荔枝蜜等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达5亿元 [24][26] -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小肉厚、爽脆多汁,以独特香气闻名 [18] 凉果产业 - 新兴话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加工原料60万吨,产品超100种 [41][43] - 综合产值近70亿元,目标未来五年突破100亿元 [42][44] - 全省青梅种植与加工重要基地,产品远销全球 [41][44] 排米粉产业 - 传承千年的传统美食,19道工序制成,口感柔韧爽滑 [51][52] -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产量1.8万吨,产值1亿多元 [54][55] - 远销港澳、东南亚及欧美市场,被誉为香港排米粉"五大皇牌"之一 [52][53] 智能养殖产业 - 全国首个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出栏生猪73万头、家禽1.62亿只 [62][66] - 建成7个高效生态养殖小区和9个家庭农场项目 [64][65] - 采用数字化鸡舍、智能化养殖等科技手段 [67][68] 预制菜产业 - 2024年产值达15.3亿元,年均增速20% [75][76] - 温氏熟鸡占港澳市场20%,明基水产酸菜鱼畅销RCEP成员国 [80][81] - 背靠丰富农产品基地,坐拥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 [77][78] 不锈钢餐厨具产业 - 全国最大县级不锈钢餐厨具出口基地,110家企业拥有1000+专利 [88][90] - 24家规上企业年出口近4亿美元,欧洲市场占有率45% [90][91] - 主导定制国家标准,产品远销200多个国家 [90][92] 文旅产业 - 国恩寺、禅域小镇年吸引游客数百万 [99] - 连续7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5年排名第67位 [100][101] - 五条精品路线串联禅意、田园、生态,打造沉浸式体验 [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