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
搜索文档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碧水奔腾万里情——新时代长江治理的成就启示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
新华社· 2025-09-26 10:52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系统阐释了新时代长江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科学方略和全球意义 [1] - 报告指出长江治理形成碧水浩荡东流、产业蓬勃发展、文化繁荣昌盛、群众幸福安康的美好局面 [1] - 报告认为新时代长江治理实践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治江方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 长江治理成就与方法 - 近年来把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准确把握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的辩证关系 [1] - 通过坚持生态优先、辩证统一、区域协同、共建共享、传承发展的科学方法论 [1] - 持续推动长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 全球意义与倡议 - 新时代长江之治提供了一份保障安全的系统方案,指明了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道路 [1] - 贡献了一条生态驱动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强化了全球江河文明的交流互鉴 [1] - 报告呼吁各国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着眼于全流域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江河文明交流互鉴 [2] 报告发布与会议情况 - 报告全文1.6万余字,通过相关网站、期刊、社交媒体等平台以中英文面向全球发布 [3] - 2025"大河对话"在武汉开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0名代表参会 [3]
南京生态好 候鸟变“留鸟”
南京日报· 2025-08-15 08:19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 - 南京近10年来夏天首次发现东方白鹳繁殖记录 显示南方湿地生态环境已能满足珍稀物种繁殖需求[1][7] - 固城湖通过退圩还湖生态工程实现湖面扩容6.11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一个西湖) 实施十年禁捕并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7] - 湿地密植芦苇水草 清理水上餐饮 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优质栖息环境[7] 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 高淳区2023年上半年旅游总收入达121.81亿元 同比增长13.52% 累计接待游客1009.5万人次 同比增长9.9%[8] - 生态环境改善吸引年轻人返乡开展科技养殖和发展生态精品民宿 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8] - 当地成立自然学校开展生态教育 每周有城区儿童参与自然认知活动 培养新一代环境保护意识[5][8] 物种行为模式变化 - 东方白鹳连续3年在固城湖湿地筑巢繁殖 2022年繁殖4只幼鸟 2023年夏季首次停留未迁徙[4][5][7] - 该物种传统繁殖地在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通常9-10月南迁 次年春季返回北方 现今因南方食物充足及巢木资源丰富而改变迁徙习性[7] - 鸟类滞留现象印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提升 柱状巢木(高30米)及禁飞无人机等保护措施提供繁殖保障[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