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改善
icon
搜索文档
山西平陆黄河湿地迎来首批越冬白天鹅
新华社· 2025-10-21 21:34
作者:詹彦 权永军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近日,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平陆县黄河湿地迎来首批越冬白天鹅。白天鹅在水面嬉戏玩闹,黄河湿地变成 了美丽的"天鹅湖"。 占地6000多公顷的山西平陆黄河湿地位于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每年秋末冬初,白天鹅就会成群结队 地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陆续飞临这里越冬。近年来,随着平陆黄河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每年到此 越冬的白天鹅数量在1万只左右。 ...
今年已超70天!成都“推窗见雪山”天数创同期新高
央视新闻· 2025-10-21 10:08
四川成都素有"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之称,在天气晴好、空气通透的情况下,在市区一年四季都能"推窗见雪山"。随着生态环境系统性提升,成都人"推窗见 雪山"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截至10月19日,成都今年可观山天数已达71天,超过2024年同期历史记录。"窗含西岭千秋雪"不再只是古诗中的意境,也成 为成都人幸福生活的日常。 市民 朱福容:成都这边的空气质量一直挺好,这样蓝天白云还是经常见到的,经常在上班路上还能看到雪山。 近年来,成都市以源头减排为核心,加强工业和施工工地治污减排,生态环境逐年改善。截至10月19日,成都市今年优良天数为242天,同比增加15天,优 良率上升5.4个百分点。 良好的生态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为看雪山而来。成都推出十大雪山观景平台,并持续发布雪山观景指数,将观雪山从偶然的幸 运,变成了可规划、可体验的旅游产品,让市民游客更好感受生态之美。 ...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PM2.5浓度同比下降15%
新京报· 2025-10-15 14:53
此外,水环境质量也大幅改善,"水清岸绿"增添城市灵动。2024年,密云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保持在Ⅱ类;全市I-Ⅲ类水质河长占比87.2%,比2020年提升23.4个百分点,增加了730公里;蜉蝣、 石蝇、石蛾等对水环境敏感的指示物种频频"现身"凉水河、亮马河等平原区河流,表明水生态环境状况 持续改善。 2024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相当于近10个月都是"好天"。"差天"历年最少,重污染天数 保持在个位数水平,2024年为2天,较2020年减少8天。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 为"北京奇迹"。 2021年,京冀津三地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迈入"30+"阶段,2024年三地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降幅 均超六成,空气质量实现同步大幅改善。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10月15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PM2.5浓度为24.9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0%。 北京晒出"十四五"生态成绩单,PM2.5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十四五"时期,北京 PM2.5年均浓度再降近两成。2024年,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 ...
新疆罗布湖:碧水黄沙胡杨引客来
新华社· 2025-10-06 13:58
金秋时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罗布湖风光旖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罗布湖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水域面积约1.2万亩,是由塔里木河河水形成的一个 自然湖泊。近年来,随着新疆连续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罗布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宿传义 刘 雨珊 汪志鹏) ...
英国伦敦“超级下水道”完工,有望改善泰晤士河流域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9-14 16:25
项目概况 - 英国伦敦建成25公里"超级下水道"正式名称为泰晤士河潮路隧道 主要用于收集未经处理的污水和雨水并输送至污水厂 [1][3] - 隧道主体位于原有地下管线下方 最深达地下60米 直径7.2米超过大本钟宽度 去年分段启用 今年全面连通 [3] - 项目2014年由伦敦市政府提出 2016年开工 总造价46亿英镑(约444亿元人民币) [5] 运营成效 - 截至今年8月已阻止930万立方米污水流入泰晤士河 完全投运后预计减少95%污水排放量 [3][5] - 建设方认为项目将显著改善水质 促进河流生态系统恢复 增加鱼类数量并提升其健康状况 [3] 建设背景 - 伦敦原有排污系统已运行超100年 近年多次出现暴雨后污水溢流问题 [5]
学而时习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新华社· 2025-08-16 12:30
根据提供的有限内容,该文档片段不包含与特定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实质性信息,无法进行符合任务要求的投资分析总结
南京生态好 候鸟变“留鸟”
南京日报· 2025-08-15 08:19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 - 南京近10年来夏天首次发现东方白鹳繁殖记录 显示南方湿地生态环境已能满足珍稀物种繁殖需求[1][7] - 固城湖通过退圩还湖生态工程实现湖面扩容6.11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一个西湖) 实施十年禁捕并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7] - 湿地密植芦苇水草 清理水上餐饮 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优质栖息环境[7] 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 高淳区2023年上半年旅游总收入达121.81亿元 同比增长13.52% 累计接待游客1009.5万人次 同比增长9.9%[8] - 生态环境改善吸引年轻人返乡开展科技养殖和发展生态精品民宿 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8] - 当地成立自然学校开展生态教育 每周有城区儿童参与自然认知活动 培养新一代环境保护意识[5][8] 物种行为模式变化 - 东方白鹳连续3年在固城湖湿地筑巢繁殖 2022年繁殖4只幼鸟 2023年夏季首次停留未迁徙[4][5][7] - 该物种传统繁殖地在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通常9-10月南迁 次年春季返回北方 现今因南方食物充足及巢木资源丰富而改变迁徙习性[7] - 鸟类滞留现象印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提升 柱状巢木(高30米)及禁飞无人机等保护措施提供繁殖保障[3][5][7]
卫星之眼“瞰变化” 解码中国生态“绿色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3 14:38
生态环境改善 - 白洋淀湿地面积2012年约为205平方公里 受益于南水北调生态补水使淀区面积持续扩大[3] - 白洋淀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为1988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3] - 塞罕坝通过1999-2020年卫星数据显示森林覆盖面积持续大幅提升[8] 生物多样性恢复 - 白洋淀野生鸟类达295种 野生鱼类截至2024年增至48种[5] - 水质改善使白洋淀炖杂鱼传统菜肴重获灵魂 鱼类品种多样性恢复[5] 生态工程建设 - 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三代建设者60余年奋斗 将数万亩荒原变为人工林海[8] - 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 海拔较北京高1000多米 是离北京最近沙源[6] - 塞罕坝生态屏障有效遏制沙尘南下 成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典范[6][8]
北京昌平:生态好 鸟儿至
人民网· 2025-08-11 16:41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这些文档的标题均为“北京昌平:生态好 鸟儿至”,并带有不同的编号后缀,表明它们可能是一系列报道或同一主题下的不同部分。这些内容主要聚焦于北京昌平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及其对鸟类种群的影响,属于环境生态领域,而非典型的公司或行业分析。因此,以下总结将围绕生态改善这一核心主题进行。 生态改善成效 - 北京昌平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吸引了更多鸟类栖息[1][2][3][4][5] - 生态保护措施取得显著成效,鸟类种类和数量出现增长[1][2][3][4][5] 鸟类观测数据 - 观测记录显示鸟类多样性提升,具体种类和数量数据未在标题中提供[1][2][3][4][5] - 系列报道可能包含不同时间点或区域的鸟类观测结果[3][5]
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力支持
中国发展网· 2025-07-28 16:39
投资规模与资金分配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陕西省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6.73亿元 占陕西省"十四五"期间水土流失治理资金33% 较去年增加11.91亿元 [1] - 累计争取各渠道资金62.95亿元 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50.57亿元 增发国债资金12.11亿元 陕西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2650万元 [2] 工程建设规划与进度 - 支持建设淤地坝193座 拦沙工程775座 实施坡改梯21.01万亩 建成后将基本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 [1] - 加强项目调度 对进展缓慢项目建立台账跟踪指导 加强项目管理机制和运行维护机制建设 [2] 区域战略重要性 - 陕西省陕北、渭北黄土高原地区是全国水土流失强度最高地区 入黄泥沙一半来自陕西 [2] - 印发《陕西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并进行中期调整 [2] 实施与监管机制 - 陕西省发改委已将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清单和绩效目标表下达各有关市和单位 [2] - 落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并高质量完成年度绩效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