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关节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以钢铁感知温度、以算法丈量臂膀,链博会之光重塑生命新可能
华夏时报· 2025-07-20 00:41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设置"六链一展区",吸引国内外100余家企业参展 [1] - 数字科技链展区展示科技助残成果,涉及人形机器人、智能仿生手、AI算法等技术,目标重塑8500万中国残疾人的生活图景 [1] 科技助残产品与技术 - 浙江强脑科技第二代智能仿生手内置8通道电极片,可捕捉皮肤下0.1毫米神经电信号,大脑指令解析准确率达92%,残障人士可完成系鞋带、弹钢琴等精细动作 [2] - 湖北科峰智能传动展示直径3厘米的谐波减速器,回差精度小于1弧分,寿命超1万小时,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假肢 [2] - 灵心巧手科技高自由度灵巧手占据国内80%市场份额,采用记忆合金材料模拟人类肌腱弹性,抓握力误差不超过0.5牛顿 [3] - 英伟达"醒狮机器狗"搭载Jetson AGX Orin平台,通过AI视觉识别无障碍通道,未来可编程完成导盲任务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科技助残产业以年均25%复合增长率发展,涵盖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AI康复评估系统等领域 [5] -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带动上下游形成千亿级产业链 [5] - 湖北、浙江、广东、江苏四省已将"康复机器人"纳入医保目录和政府采购清单 [5] 政策支持 - 2024年底九部委联合推出《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大助残科技研发力度和增加科技成果供给 [4] - 政策推动AI从"被动救助"转向"赋能发展",促进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4] 社会影响 -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60%以上需要康复服务,科技助残可解决传统康复治疗人力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5] - 智能康复设备可提供高强度、标准化康复训练,实现个性化辅助,使治疗师聚焦评估与方案制定 [5] - 科技助残产业已形成覆盖基础研发、核心部件制造、终端产品集成与应用落地的完整链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