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残
搜索文档
技术向善暖人心!北京启动AI声音公益计划,为残疾人打造可传承的“声音资产”|快讯
华夏时报· 2025-10-29 11:38
项目概述 - 一项名为“AI助残——残疾人声音价值传播助残行动”的公益计划近日在京启动 [2] - 该项目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与科技企业北京灵伴即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 [2] - 此举标志着科技助残事业在声音经济领域迈出实质性一步 [2] 合作模式与战略意义 - 项目模式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协调,科技企业输出技术与平台,公益组织发挥帮扶与动员作用 [2] - 该行动是对国家《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的积极响应与实践 [4] - 项目核心是帮助参与者将声音特色转化为可持续开发的“数字资产”,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4] - 此举是残疾人就业模式的创新突破,也是“技术向善”理念的鲜活实践 [5] 核心技术 - 行动的核心技术支撑来自灵伴智能的“AI替身”技术 [4] - 参与者仅需录制2小时有效干音,即可训练出高度拟真的个人声音模型 [4] - 该模型能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将文字转换为参与者本人的声音 [4] 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 - 训练出的声音模型可应用于有声书、广播剧等多种商业场景 [4] - 模型所产生的收益将由平台与参与者共享 [4] - 公司致力于降低技术门槛与成本,助力参与者“零负担”拥抱AI新机遇 [4] 项目进展与市场反应 - 未来一个月,行动将正式开放线上渠道,面向社会招募首批“声音合伙人” [5] - 入选者可享受项目组提供的系统线上培训与线下专业录制支持,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 [5] - 启动仪式现场,多位潜在参与者表现出极大兴趣,认为该计划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可能 [4]
科技有温度助残更高效 京东健康以“产品+服务+AI”打造科技助残新基建
证券日报网· 2025-10-28 14:44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医疗器械业务的核心范式为“产品+服务+AI”,致力于构建科技助残产业新型基础设施[1] - 公司于今年5月正式上线“助残专区”,包含残疾人辅助器具、残疾人劳动产品、智能化健康服务三大板块[2] - 公司助残供给已覆盖3万个品牌以及上千个细分类目,提供助听、助行、助卧、助浴以及康复理疗等产品[2] - 公司未来将继续深化“产品+服务+AI”模式,联动产业链伙伴打造科技助残新生态[3] 市场趋势与用户需求 - 残疾人群体对高质量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1] - 2025年以来,助行器、助听器、护理床、轮椅四大康复助残品类搜索量大幅上涨[1] - 用户面临信息不透明、质量与体验担忧、患者情绪被忽视、“最后一公里”医疗照护等痛点[1] 服务创新与解决方案 - 公司通过在线问诊、到家快检、护士到家服务、买药秒送等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照护难题[2] - 服务模式延伸至到院、到家、到店等线上线下全场景,实现“医生线上看、检查在家做、药品送到家、护理到家做”[2] - 专区设置“心愿清单”以收集用户未满足需求,推动产品创新与定制化研发[2] AI技术能力与数据基础 - AI技术是公司科技助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 - 依托自研“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与用户健康档案大数据,公司拥有业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商品知识库[2] - 公司拥有超过15亿用户健康档案库,并汇聚了AI医生大为、小微等十余类专业服务角色智能体[2] - AI技术为打造全生命周期疾病预防与慢病管理奠定基础[2]
聚合力,树标杆!2025科技助残论坛构建“产学研用”助残生态,尽显区域领先实力
华夏时报· 2025-10-27 10:44
论坛概况 - 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科技助残论坛于10月26日在浙江温州举办,主题为“科技点亮康复之光” [2][3] - 论坛聚焦贯彻落实中国残联等9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深入研讨助残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3] - 论坛设有1个主会场和4个分会场,内容涵盖康复医学、康复科技创新、康复产业发展以及科技助残智慧康复等领域 [7] - 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及残疾人代表等300余人参加论坛 [2] 政策与战略支持 - 中国残联将在“十五五”期间持续推动助残科技纳入国家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总体布局 [6] - 行业将积极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策源作用 [6] - 长三角三省一市被寄予厚望,需在科技助残领域积极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和发展模式 [6] - 浙江省依托论坛积极推动科研资源向助残领域集聚、技术成果向助残场景转化,并加快完善适配政策、提高补贴标准 [7] 联盟与平台建设 - 论坛成立“科技助残企业联盟”,首批汇聚58家有科技实力与助残担当的企业,旨在打造开放性、公益性合作平台 [9] - 联盟将通过促进成员单位间的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在助残领域的转化与应用 [9] - 现场授牌三省一市12家“科技助残展示体验馆”,打造面向公众的科普教育和沉浸式互动体验平台 [9] - 体验馆将通过情境故事、互动模型等形式展示科技赋能残疾人生活的实际成效与未来趋势 [9] 合作与项目启动 - 浙江省残联与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启动新一轮助残战略合作,设立专项基金,开展科技助残、云客服和“圆梦家园”助残驿站等系列项目 [9] - 温州市残联与多家科技企业启动“AI+科技助残”合作项目,聚焦不同类别残疾人个性化需求,强化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9] - 中国残联在“支持浙江助残共富”部署中,明确温州作为残疾人康复重点联系城市,承担先行先试职责 [11] 专家与智力支持 - 论坛特聘三省一市40位在科技助残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教授作为首批长三角科技助残指导专家 [8] - 专家团队将为长三角科技助残工作的战略规划、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提供智力支撑 [8]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朱为模等多位知名专家围绕细胞生长因子与神经再生、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前沿议题作主旨报告 [8] 成果与案例展示 - 论坛发布了由三省一市残联共同征集的18项科技助残典型案例,涵盖残疾人康复、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 [11] - 案例均为技术可靠、适宜性强、能显著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助残技术项目 [11] - 与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中国眼谷,现场体验了面向视障人群的视功能评估、助视补偿和康复训练技术等产品与成果 [14]
从辅具到服务,超50款“辅助黑科技”助力残特奥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23:19
"无障碍环境是残特奥会的灵魂,科技助残是本届残特奥会最大亮点。"残特奥会组委会副秘书长、省执委会副主任、省残联理 事长陈学军曾在残特奥会"春天事业活力绽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我们为残奥会、全运会研发的无人驾驶智能辅助轮椅,续航可达25–30公里,低电量时可自主返回充电坞补电,全程无需人工 干预。"广东大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赖星表示,这款轮椅采用前后双雷达设计,具备自主避障、防跌落、摔倒报 警三大核心安全功能。 目前,项目团队已在广州完成样机测试,并计划在广东及港澳地区共50余座竞赛场馆率先投放,每馆至少配置1台,实现"馆馆 通、随叫随到"。针对港澳不同的法律法规,大洋医疗已于7月与两地相关部门完成初步对接,正同步开展合规性评估,后续投 放数量及运营模式由对方政府确认后落地。 作为本届残特奥会官方助残轮椅独家赞助商,佛山市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展示了4款科技助残轮椅及赛事保障方案。其中, 旗舰款电动轮椅全车仅重9千克,取下电池后比手动轮椅更轻,单块电池续航15千米,女士单手即可搬抬。 该企业区域经理廖国润介绍,4款产品将在开闭幕式、火炬传递、赛后发布会及所有比赛场馆亮相。观众或运动员凭身份证即可 ...
科技助残 让爱发声(在基层)
人民日报· 2025-10-11 06:10
项目核心与目标 - 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唇语辅助训练系统,结合志愿者伴读讲解,旨在帮助听障人士理解唇语、学习说话,开展公益发声教学 [1] - 项目目标是让听障人士突破沟通壁垒,实现自如交流,最终达成“残健融合” [5] 技术方案与研发 - 技术核心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唇语辅助训练系统,通过算法精准定位并裁剪说话人不同状态下的唇动细节 [2] - 系统通过记录用户唇部动作,提取唇形变化特征,并与标准唇形特征库进行模拟比对、打分,让用户即时获知发声口型正误 [2] - 研发团队收集了数万条面部视频数据,并通过语音识别和人工标注进行数据清洗 [2] 运营模式与团队构成 - 团队由来自新闻传播、人工智能、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学科的师生组成,实现理工科技术研发与人文学科发声技巧教学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 [1][3] - 运营模式为线下公益教学与线上全媒体矩阵结合,线下已在50多个社区、20多所聋校开展服务,线上发布无障碍设施使用、求职技巧等内容 [3][4] - 项目累计服务时长超4万小时,惠及3200多人次 [3] 项目成效与社会影响 - 在志愿者教学与智能系统协同下,听障人士唇语学习效率提升了3倍 [3] - 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体现了社会认可度 [5] - 未来计划持续优化系统适残化设计,并将服务推广至更多地区 [5]
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保障
人民日报· 2025-09-28 05:54
就业情况 - “十四五”时期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累计达231万,已就业残疾人数量达901万 [2] - 每年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稳定在40万人以上,残疾人就业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 [2] - 就业更稳定、收入更高的按比例就业残疾人人数增长超20% [2] - 超217万人次城乡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2] 社会保障 - “十四五”时期残疾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应保尽保 [2] - 截至2025年6月,残疾人两项补贴分别惠及1188.4万困难残疾人和1640万重度残疾人 [2] -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实现97% [2] 科技应用与未来方向 - 一些科技创新成果在残疾人康复等领域取得较好应用成果 [2] - 下一步将加大助残科技研发力度,进一步营造科技助残良好环境,用科技赋能残疾人 [2]
让听障者“听见”爱,让肢障者“行走”自如,让视障者“看见”世界—— 这个AI,正在成为人类“新器官”
华夏时报· 2025-09-27 18:16
公司AI助残产品与技术应用 - 智能助听器系列产品具备充电盒字幕转写和深海级降噪功能 突破传统助听器局限[3] -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已在近50家医院投入使用 服务超1万人次 提供科学步态训练和日常助行支持[7] - 无障碍交流AI透明屏具备远程手语翻译 多语种互译和手写输入功能 改善听障语障人士沟通体验[7] 公益行动与社会合作 - 2019年发起听见AI的声音公益行动 为持证听障人士提供终身免费转写服务 累计捐赠转写时长超2亿分钟[3] - 联合中国残联等成立听见信息无障碍研发与应用联合实验室 推动听力无障碍技术标准化[3] - 开放808项AI能力赋能超3.3万公益开发者 构建助残开发生态[7] 重大里程碑与战略布局 - 2024年5月与中国残联共建通用人工智能助残联合实验室 标志科技助残进入体系化平台化新阶段[6] - 实验室以不让一个人在数字时代掉队为使命 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孵化和人才培养[6] - 通过AI助残创新大赛涌现慧光科技助盲等优秀项目 构建开放协同助残生态[6] 服务规模与人群覆盖 - 中国残障人士数量达8500万人 其中听力损失人群超2.2亿人[2][3] - 听见AI的声音公益行动使近10万听障人士受益[5] - 技术覆盖听力运动视力及精神障碍等多人群 打造无障碍产品生态圈[6] 国际影响与技术输出 - 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 2023年法国残疾人技能大赛和2025年央视春晚提供无障碍服务[3] - 在2024年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出中为听障艺术家提供实时字幕支持[3] - 实现国际场合沟通无国界[3]
全国首届人工耳蜗用户歌唱展演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
环球网资讯· 2025-09-23 17:42
活动概述 - 全国首届人工耳蜗用户歌唱展演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 展示听损人士艺术才华并诠释科技助残力量[1] - 活动由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主办 索诺瓦集团支持[1] 公司战略与合作 - 公司与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保持紧密合作 共同推动校园无障碍聆听环境建设与中国无障碍融合教育发展[4] - 合作旨在保障听损人士平等享有受教育机会并便捷参与社会生活[4] - 公司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已持续多年 通过捐赠峰力云塔稳态声场系统助力清华大学教育场景无障碍改造[6] - 公司旗下AB耳蜗今年正值在华服务25周年 是与听损用户及听力行业共同成长的见证[5] 行业趋势与科技理念 - 听力健康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今天重要性愈发凸显 数字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突破需以提升全社会成员福祉为目标[3] - 科技创新需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实用化成果转化 要求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社会协同创新体系[3] - 技术不应仅停留在产品层面 更应融入社会支持体系以推动从个体康复到社会融入的系统性改变[5] - 科技助残不仅关乎设备效能 更关乎人的尊严与发展可能[5]
买好产品,交好朋友: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引全球友人汇聚
华夏时报· 2025-09-15 17:57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北京报道 "今年中国出了很多可移动化和可视化的辅助设备,我刚刚体验的VR助盲眼镜就很赞。" "我每年都会来福祉博览会探寻新产品,今年看到了能自主上下的爬梯轮椅,印象很深刻。" 这是在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下称"福祉博览会")上,各国友人向《华夏时 报》记者分享的观展感受。 据了解,本届福祉博览会有来自加拿大、韩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美国、瑞士、奥地利、瑞 典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92家国际企业和机构参展,创历届新高。 关注好产品:商贸合作成果丰硕 "我想了解一些在我们印度尼西亚还没有引进的辅助器具和康复领域相关产品。" "我每年都会专程来参加福祉博览会。在这里,我们能直接与商家对接,交流方便,效率高。" 交换名片、互相添加联系方式、拍照留念……福祉博览会现场,外国友人与中国机构、企业工作人员热 情交流。有的是新朋友,初次见面,耐心细致地介绍情况;有的是老朋友,再会面,洽谈氛围热烈融 洽。 美国阿尔卑斯营销总监吴娴说:"今年展会人流量非常大,同时海外客户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包括俄罗 斯、印度、哈萨克斯坦、墨西哥 ...
18年同行!“元老级”参展企业用画面定格辅具科技的每一步突破
华夏时报· 2025-09-15 10:25
行业整体发展 - 中国辅助器具行业实现了从传统机械假肢功能单一化向肌电智能假肢“科技赋能、贴合实用”的跨越式发展 [2] - 连续18届参展的5家企业勾勒出科技助残的产业进化图谱 [2] - 德国先进技术注入加速了本土行业的技术迭代、标准完善与供给升级 [3] 奥托博克(中国)工业有限公司 - 公司为德国奥托博克健康康复集团在华独资子公司,成立于1993年,集团拥有105年历史 [4][7] - 展示第四代智能仿生膝关节Genium® X4,通过AI算法优化多场景适配,被誉为智能假肢界“劳斯莱斯” [9] - 一款智能假肢价格约10万元人民币,患者享受补贴后自付费用低于5万元 [9] 佛山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1990年,以轮椅为核心产品,年产超过150万辆 [11] - 推出国内首辆电动、儿童及脑瘫患者专用轮椅,通过规模化生产将价格降至千元级 [11] - 展示智能健康监测站立轮椅,具备坐姿、半卧位到直立位三姿态切换功能,用于居家康复训练 [14] 上海互邦智能康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自1990年成立,是手动和电动轮椅国标起草单位,中国康复协会副会长单位 [16] - 展示互邦旅行款L15手动轮椅车,轻便小巧可折叠带上飞机高铁,配备四刹车系统 [18]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 公司为集团化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涉及五大行业105个品类 [20] - 主要产品泰康牌轮椅系列年产量达20万台以上 [20] 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始建于1996年,是拥有综合性康复器械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下辖近二十家子公司 [21] - 展示天轨(智能动态反馈训练系统),可识别患者运动数据并自动调节参数,进行减重康复训练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