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教育观察】“工匠进清华”:破解产学研脱节的一剂良方
证券时报· 2025-06-10 01:59
近期,清华大学首期"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结业,220名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带着实际课题走进清 华课堂,在院士的指导下攻克技术难关、形成创新成果。这一举措不仅为工匠们打开了知识新天地,也 为高等教育如何服务产业需求提供了生动范例。 结业典礼上,郝吉明院士叮嘱学员要做"顶天立地的实践者"。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一工程的时代 价值——既要立足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又要胸怀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当更多工匠既能娴熟操作设备 又能创新工艺流程,当更多学者既懂实验室研究又明产业痛点时,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跃升必将获得 更强劲的动能。这场发生在清华园里的"化学反应",值得在全社会持续催化。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这场"强强联合"的探索值得喝彩。中国一汽的杨永修在清华学习期间拿下了5项专利,盾构机操作手母 永奇用人工智能思维优化施工方案,电力工人谢邦鹏破解光伏管控难题——这些成果生动诠释了"理论 联系实际"的力量。当院士的前沿理论与工匠的实操经验相遇,产生的不是简单的加法效应,而是几何 级数的创新裂变。这种培养模式,正是破解当前产学研脱节难题的一剂良方。 更可贵的是,这一工程打破了传统的人才成 ...
山东: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经济网· 2025-05-27 14:02
连续两年在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居前十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则将企业一线真实生产任务嵌 入课堂。 "我们牵头成立1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山东省商业集团、省文旅集团等111 家大中型企业构建紧密型合作,校企共建2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校内外405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 校坚持人才强校,近3年累计引进人才223人,'双师型'教师达449人,建成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 教师培训基地。在近四届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山东商业职 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迎迎说。 在该学校智能机器人实训中心,智能机器人设计与装调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两条生产线,是与江苏润和股 份有限公司和怀思科技集团共建的生产工坊,共同承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他们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创新 设计、控制板卡的制作和机器人组装与调试,学生在完成真实订单任务的过程中,遵守企业的生产规 范、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真实情境化"的实习实训项目支 撑工匠型人才培养。 随着全自动运行、智慧城轨等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为满足行业发展的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