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抢夺战

搜索文档
特朗普“学术锁国”升级,全球顶尖科学家加速“东迁”中国
吴晓波频道· 2025-05-30 09:08
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学生及科研政策的调整 - 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部分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并计划撤销"学生与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直接影响美国高校招收国际学生[1] - 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采取多项措施:3月要求改革招生制度并审查国际学生背景,4月冻结22亿美元研究资金,5月撤销其招收国际学生资格导致6800名在校国际生身份受影响[14][15][16][19] - 美国政府削减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联邦资金达230亿美元,引发16个州联合诉讼[20][21] 美国科研人才流失及国际反应 - 《自然》期刊调查显示75%美国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早期科研人员意愿更强烈[19] - 全球高校(欧洲、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主动接收受政策影响的美国留学生,开启新一轮人才争夺[23][25] - 美国历史上依赖移民人才创造经济价值:超50%十亿美元初创企业由移民创立,其中25%创始人为留美学生[7] 中国吸引全球人才的四大优势 科研环境与政策支持 - 中央政策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事业平台、宽松创新环境及特殊政策支持[28][29] - 国际顶尖科学家持续加入中国高校:法国诺奖得主热拉尔·穆鲁任职北大,东京大学教授藤岛昭携团队加入上海理工大学[30][31] 研发投入与基础设施 -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达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8.3%),占GDP2.6%,总量全球第二[32][36] - 提供国际领先的科研设备与远高于日本的学者报酬[36][37] 本土人才储备与产业协同 - 2023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724万人年,境内有效发明专利401.5万件全球第一[38] - 产学研深度融合案例:甬江实验室团队从400人扩至800人,JFS实验室吸引剑桥、斯坦福等顶尖科学家参与芯片设备研发[41] 制造业基础与技术转化能力 - 完备产业体系加速技术落地,如浙江实验室推动异构芯片生产线,湖北实验室验证自主芯片设备[41] - 政策明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构建产学研人才梯队[41] 历史对比与未来趋势 - 美国二战后通过吸纳欧洲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奠定科技霸权,1966-1972年平均每年引进超1.1万科技人才[44][46] - 专家预测中国研发支出或超美国,产业集群优势将加速技术外溢效应,提升整体创新能力[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