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研经费削减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多家联邦和科研机构向政府提出抗议
新华网· 2025-07-27 19:41
科研经费削减 - 特朗普政府拟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预算削减约40%,国家科学基金会预算削减逾50%,航天局科学预算也面临大幅削减 [2] - 多个太空探测项目被取消,白宫计划终止大部分气候与生态环境相关研究的联邦资助 [2] - 多家联邦科研机构面临被重组或"拆解" [2] 科研机构抗议 - 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国家卫生研究院,环境保护署,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人员批评政府对科研机构正常运作和科研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1] - 约1900名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人员联名公开信称政府削减研究资金、解雇数千名科学家、取消公众获取科学数据权限等举动重创美国科学事业 [1] - 华盛顿、亚特兰大等地爆发抗议活动,反对特朗普政府相关政策 [1] 学术界打压 - 特朗普政府打击哈佛大学等高校,采取冻结拨款、威胁取消免税地位、限制录取国际学生等手段施压 [2] - 美国环保署数百名员工签署《异议声明》公开信3天后,约140名署名者被停职 [2] - 因担心打击报复,多数公开信签署人选择匿名 [2]
欧洲和中国,开抢美国科学家
虎嗅· 2025-06-21 15:35
美国科研人才流失现状 - 超过75%的美国科研人员正考虑离开美国 [2] - 2024年3月欧洲岗位的美国申请量同比增长32% 相关浏览量增长41% [3] - 同期加拿大岗位的美国申请量同比增长41% [3] - 2018-2021年华裔科学家离美人数增长75% 其中三分之二选择中国 [18] 美国科研经费削减情况 - NIH预算削减40% [5] - NSF预算削减57% 资助人数将从30万降至9万 [6][9] - NASA总预算削减24% 科学预算削减50% [7] - 生物学/工程学/教育经费削减超70% 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学科削减60% [9] - 新视野号柯伊伯带探测项目被取消 [8] 全球人才争夺战 欧洲举措 - 欧盟2025-2027年新增5亿欧元科研预算 [13] - 法国拨款1亿欧元吸引国际人才 [13] 中国优势 - 基础研究经费年增速超10% [21] - 2010-2021年累计吸引近2万名华裔科学家 [18]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引进6名诺奖得主和50名各国院士 [32] 日本行动 - 启动10万亿日元"大学基金"吸引海外人才 [30] 历史背景与影响 - 美国科研体系源自二战后的"曼哈顿计划"模式 [26] - "中国行动计划"导致20多名华裔科学家被起诉 [16]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查尔斯·李波转投清华大学 [19][20] - 诺贝尔奖得主热拉尔·穆鲁等国际人才选择中国 [24]
美国两千多项研究资助终止,临床试验突然叫停!数十名诺奖得主联名抗议
第一财经· 2025-06-11 18:10
核心观点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因特朗普政府的预算削减和政策调整面临严重危机 包括研究经费终止 临床试验叫停和员工解雇等问题 [1][2] - NIH院长巴塔查里亚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希望与受影响大学达成和解 同时NIH已建立上诉流程应对拨款终止决定 [1] - 科研界强烈抗议政府干预 300余名NIH职员和40多名外部科学家联名呼吁恢复被政治因素影响的科研拨款 [1] 预算削减影响 - 特朗普政府计划在2026年将美国医疗健康支出削减25%以上 NIH预算可能减少180亿至270亿美元 降幅达40% [2] - 2025财年NIH BRAIN计划预算为3.2亿美元 较2024财年4亿美元减少8000万美元 降幅20% [2] - 自2025年1月以来 NIH已终止2100项研究经费资助 总额约95亿美元 并暂停26亿美元科研合同 [1] 机构重组与抗议 - NIH开启彻底重组 近5000名员工和承包商被解雇 [2] - 白宫要求将NIH"间接经费"削减至预算15% 引发强烈不满 [2] - 24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科学家联名抗议 指出临床试验突然叫停导致患者安全受威胁 包括突然停药和无人监控的设备植入 [1][2]
美国两千多项研究资助终止,临床试验突然叫停!数十名诺奖得主联名抗议
第一财经· 2025-06-11 17:01
科研经费削减与抗议 - 包括2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40多名外部科学家签署联名信,呼吁恢复因政治被延迟或终止的拨款,并要求允许国际研究项目继续进行 [1] - NIH院长巴塔查里亚表示希望与暂停研究经费的大学达成和解,并已建立上诉流程,目前已有数百人提出上诉 [1] - 自特朗普就职以来,NIH被要求终止2100项研究经费资助,总额约95亿美元,并暂停26亿美元的科研支持合同 [1] 科研项目与患者影响 - 资助终止导致多年工作和数百万美元投入付诸东流,并危及患者健康,一些临床试验被叫停,患者突然停药,部分参与者接受无人监控的设备植入 [2] - NIH的BRAIN计划2025财年预算为3.2亿美元,比2024财年的4亿美元减少8000万美元,降幅约20% [2] 机构重组与预算削减 - 白宫计划在2026年将美国医疗健康支出削减四分之一以上,并将NIH预算减少180亿至270亿美元,降幅达40% [2] - NIH开启彻底重组,近5000名员工和承包商被解雇,白宫要求将NIH"间接经费"削减至预算的15% [2]
特朗普“学术锁国”升级,全球顶尖科学家加速“东迁”中国
吴晓波频道· 2025-05-30 09:08
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学生及科研政策的调整 - 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部分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并计划撤销"学生与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直接影响美国高校招收国际学生[1] - 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采取多项措施:3月要求改革招生制度并审查国际学生背景,4月冻结22亿美元研究资金,5月撤销其招收国际学生资格导致6800名在校国际生身份受影响[14][15][16][19] - 美国政府削减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联邦资金达230亿美元,引发16个州联合诉讼[20][21] 美国科研人才流失及国际反应 - 《自然》期刊调查显示75%美国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早期科研人员意愿更强烈[19] - 全球高校(欧洲、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主动接收受政策影响的美国留学生,开启新一轮人才争夺[23][25] - 美国历史上依赖移民人才创造经济价值:超50%十亿美元初创企业由移民创立,其中25%创始人为留美学生[7] 中国吸引全球人才的四大优势 科研环境与政策支持 - 中央政策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事业平台、宽松创新环境及特殊政策支持[28][29] - 国际顶尖科学家持续加入中国高校:法国诺奖得主热拉尔·穆鲁任职北大,东京大学教授藤岛昭携团队加入上海理工大学[30][31] 研发投入与基础设施 -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达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8.3%),占GDP2.6%,总量全球第二[32][36] - 提供国际领先的科研设备与远高于日本的学者报酬[36][37] 本土人才储备与产业协同 - 2023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724万人年,境内有效发明专利401.5万件全球第一[38] - 产学研深度融合案例:甬江实验室团队从400人扩至800人,JFS实验室吸引剑桥、斯坦福等顶尖科学家参与芯片设备研发[41] 制造业基础与技术转化能力 - 完备产业体系加速技术落地,如浙江实验室推动异构芯片生产线,湖北实验室验证自主芯片设备[41] - 政策明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构建产学研人才梯队[41] 历史对比与未来趋势 - 美国二战后通过吸纳欧洲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奠定科技霸权,1966-1972年平均每年引进超1.1万科技人才[44][46] - 专家预测中国研发支出或超美国,产业集群优势将加速技术外溢效应,提升整体创新能力[50]